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64年末,中南海西花廳內的辦公室內站着兩名局促不安的秘書,他們由於個人失誤,導致一件外交事宜上出現意料不到的問題。
周總理
雖然這兩名秘書不直屬於周總理的管轄範圍,但由於問題不容小覷,總理不得不介入了解。見兩人交代清楚後,總理擺擺手,說:「你們暫時回到崗位,如何處分,會儘快通知你們的。」
這算是周總理自成立總理辦公室以來,為數不多犯下的工作失誤。幸好總理及時發現,處理得當,並未造成嚴重後果,因此,總理也只是按照規章制度進行處分。
周總理與毛主席
然而,這次事件卻被毛主席得知,在一次會議結束後,主席單獨留下周總理,期間談到兩位秘書犯錯的事情,言語間慍怒無比:「秘書太多,容易壞事。」
這句話令周總理緊張不已,他沒有說話立即回答。反而毛主席緊接著說:「你幹嘛留那麼多秘書?這不是被秘書牽着鼻子走嗎!」
看似是一句玩笑話,卻讓周總理醍醐灌頂,他暗自下定決心,準備對總理辦公室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甚至還動起「撤銷」的念頭。
周總理
總理辦公室是如何發展起來的?又有什麼作用?周總理取消之後,其工作又進行了哪方面的調整呢?
委以重任後,突發猛進地發展
說到我國最高權力機關,國務院必須榜上有名,而它的「前身」,正是總理辦公室。可見其在成立時期的重要性,不過,為何成立離不開「需要」二字。
建國後,來之不易的和平雖然振奮人心,但是發展更加迫在眉睫。無論是國防力量,還是國際地位的提升,源源不斷地問題朝着國家領導人湧來。
周總理
當時,國家主席以及總理、副總理等等,都處在「日理萬機」的繁忙行程中。尤其是周總理,身兼國家後勤部總指揮,以及外交事宜的總負責人,更是連軸轉。
即便一個人擁有天大的能力,也不能像個機器一般,始終運轉。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央決定建立「總理辦公室」,起初是直屬於政務院,後改為「國務院」。
周總理
總理辦公室並非是表面上的意思,其下屬共有六個小組,分別是秘書組、外事組、行政組、財經組、綜合組,服務對象主要是周總理及其他幾位副總理,以及秘書長,且主要辦公地點在西花廳。
因此,當時也有人將西花廳稱為「家」,而要周總理回來處理時間時會說「叫你回家」或者是「家裡來電話了」。
周總理
這不僅能起到保密性,而且能讓各個秘書找到歸屬感,更加盡職盡責地為這個「大家庭」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秘書是從國家各個地方調集而來,稱得上「五湖四海,歡聚一堂」。
比如負責軍事的雷英夫,由毛主席推薦,曾是「洛陽才子」;比如負責計委、經委的顧明,由王鶴壽推薦,來自鞍鋼;還有曾是松江地委書記的楊純與在各大元帥手下任職的幹部們。
周總理
這群「術業有專攻」的秘書們,組成強大又有實力的「總理辦公室」。而他們都與周總理直線聯繫,是總理處理國家政務的「過濾器」。
比如各地方的的請示報告與情況簡報,遞交上來後首先由秘書們查看篩選,分清「輕重緩急」後,按照順序以此報告給周總理,作進一步批示。
當然,這其中也會出現緊急情況,比如繁瑣的文件,秘書要列出提高,供總理更快速度地查看。而一些緊急情況的文件情況,則要第一時間拿給總理過目。
周總理
因此,周總理身兼數職,其總理秘書們也是最忙碌。有時總理接待外賓或者主持會議,他們也會恪盡職守,堅持到最後一刻。
每個秘書都非常清楚:新中國需要發展,這也是革命事業的延續,所以總要有人為此作出犧牲和努力。但是,能與總理並肩作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殊榮」。
然而,周總理高舉「為人民服務」的大旗,其對自身要求嚴格,對總理辦公室的每個人更是一視同仁。
周總理
「從不疏忽,從不貽誤。」是總理不止一次下達的命令,而他身體力行地起到帶頭作用。
比如,無論有多少需要過目的文件,以及棘手的麻煩事,周總理都是有條不紊地翻閱審批,作出最合適的決裁。這樣數年如一日的認真態度,令秘書們驚嘆。
要知道,每個秘書各有所長,稱得上各個領域的精英人物,但是,周總理依舊孜孜不倦地囑咐:「不能鐵路警察,各管一段。」要求他們熟悉全局工作,做到各個領域都精通。
周總理
在周總理與秘書們的共同努力下,「總理辦公室」終於打出去響亮的名號。據了解,這個國家機構的巔峰時期是1956年,直接達到史無前例的20人。
他們不僅是工作上默契的夥伴,還是生活中知心的好友。尤其是秘書對周總理的感情,更是充斥着尊敬與關愛,還有數不盡的心疼。
一次,總理由於連續十幾個小時不眠不休地工作,身體終於撐不住,趴在桌子上沉沉地睡了過去。秘書們進來後見狀,輕輕地給總理披上毛毯,再次退了出去。
周總理
可是,沒過多久,總理忽然驚醒,着急地呼喚秘書。當得知自己不小心睡着後,突兀地發了脾氣,說:「如果有緊急事情需要報告,無論我是吃安眠藥睡着,還是其他情況,務必叫醒我。」
秘書猶豫了幾分鐘,小聲反駁:「我覺得事情再着急,也不能影響您的身體,更何況您依舊連續通宵加班好久,身體實在吃不消。」
周總理
周總理清楚秘書是在為自己擔憂,他沒有斥責,而是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辦公室就是專治疑難雜症和各種突髮狀況,如果反應不及時,你讓那些信任我們又處在水火中的人民該怎麼辦?」
周總理
秘書點點頭,並按照總理的指示,在辦公桌旁邊常備熱毛巾和清涼油,供總理振奮精神。而這種「先天下後自己」的精神,也感悟着整個辦公室的人,他們紛紛樹立起榜樣,堅定地實踐着。
然而,即便每個人都全心全意地做好本職工作,但是,隨着國家發展,「總理辦公室」的小弊端也紛紛顯露出來。很快,它迎來第一次的大規模調整,而這也離不開毛主席的指導。
兩次人員精簡,成為過去的歷史
周總理
1957年,中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國家經濟得到高速發展,標誌着系統性建設社會主義開始。而後,第二個五年計劃也提上日程。
當時,眾多人提出加大經濟建設的計劃,勢必要作出比第一次五年計劃更加卓越的成果。然而,對於這種暢想,周總理卻提出質疑。
總理解釋道:建設需要進一步經濟投入,但我國初期階段資源匱乏,無法做到統籌兼顧、協調發展,應該循序漸進。隨後,總理查閱大量資料後,再次提出「反冒進」的看法。
周總理與毛主席
不過,針對周總理的穩妥計劃,其他同志也發表出不同意見,甚至毛主席也提出「反反冒進」的看法。
其實,所有人的出發點都是為了新中國能夠更好地發展,但是,由於缺乏經驗,再加上缺乏細緻的調查,太過主觀而造成的。
當時,第一次五年計劃的負責人是周總理與陳雲。總理在遭受到「批評」後,作出深刻檢討,不再負責經濟發展,而是專心致志地轉向外交事務等其他方面。
圖源網絡
因此,「總理辦公室」中負責經濟調研領域的秘書,很快被調任到其他戰線,其人員、機構也迅速面臨精簡,這便是辦公室的初期調整。
雖然不舍,但是周總理不得不重新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然而,隨着新中國的逐漸強大,外交工作逐漸成為重中之重,緊接着發生了開頭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是「總理辦公室」的秘書接受總理的批評,但追本溯源是其他部門的錯誤。
周總理
即便如此,周總理還是意識到這件事情可能會引起連鎖反應。
要知道,外事工作中最重要的是塑造良好國際形象、贏得國際聲譽,而「總理辦公室」直接對外工作,任何失誤都會上升到國家層面。因此,總理只能再次精簡「辦公室」。
周總理
但是,對於周總理而言,下定這個決心是非常困難的。因為所有秘書都經過時間磨練,經驗豐富,工作熟練且高效。一旦削減,勢必會耽誤整個辦公室的正常運轉,工作難度會大大增加。
毛主席
不過,在總理心中,始終堅持毛主席的領導,正因為相互信任,才有了中國共產黨的勝利與新中國的誕生,因此在了解到主席的想法是「人員臃腫,會導致信息傳遞的效率和質量大打折扣」後,義無反顧地作出最後決定。
1965年1月,周總理在會議上指出:精簡從政,減少不必要的人員資源浪費。人員減少,傳遞更加透明,效率也會更高。
周總理
這句話是「總理辦公室」解散的標志,在緊隨其後成立的新的國務院建制時,再無這一高效運轉的總理辦公室,而西花廳內只有「值班室」,且配備幾個秘書。
然而,經過一段時間的磨合後,工作人員無一例外地發現,人員精簡確實可以增加信息傳遞的透明性,但依舊保留着與往常別無兩樣的工作量。
周總理
「加班加點」的工作現象不僅出現在為數不多的秘書身上,也出現在周總理無時無刻不在伏案工作的身影。彼時,素有「四個辦公室」之稱的運轉模式也拉開了序幕。
獨挑大樑,卻依舊勤懇如一
如果要論世界上擁有最多辦公室的國家領導人是誰,周總理絕對榜上有名。但是,這些稱之為「辦公室」的地點,實際上卻是一般的生活場所。
周總理
早上醒來後,總理先去衛生間。因為不想浪費時間,去之前都會帶上事先準備的報紙和已經做好批註的文件,甚至有時還需要聽取秘書們的口頭彙報,作出相應指示。
而第二個「辦公室」則是餐桌。據鄧穎超在1981年將周總理從的1950年至1976年的工作日曆展示給眾人,人們才得知,總理的吃飯時間都是擠出來的。
周總理
即便周總理能坐在餐桌,也會被各種各樣的緊急事件所干擾。因此,到了最後,秘書見總理與夫人鄧穎超一同吃飯時,都會下意識地躲避彙報,希望他們能多一些相處的時間。
第三個「辦公室」則是正兒八經的辦公室。房間擺設樸實無華,除了映入眼帘的書籍,就是厚厚一沓的文件。
周總理
周總理坐在辦公桌前,戴上老花鏡以及那個用藍色粗布縫製的袖套,認真地批複文件。甚至能連續伏案工作八九個小時,也沒有叫苦喊累。
因此,鄧穎超心疼不已,對秘書說:「你們總理一看見秘書就興奮,甚至你們在他面前路過,都以為有事情要處理,所以你們能不能將文件交給值班秘書,總理一看人少了,心裏也輕鬆。」
周總理
不過,這雖然是總理的固定辦公場所,但是由於白天活動繁多,所以不常待着辦公室里。
而第四個「辦公室」,則是周總理的床頭。晚年的總理患有膀胱癌等多種疾病,卧床休息成了常事,而小小的床上桌,則成了辦公地點。
連身邊的工作人員看到後,都止不住流淚,這也是總理最「特殊」的一個辦公室。映照着他以終身貢獻給革命事業的理想。
後記
周總理
無論身邊的秘書如何變化,周總理始終攬過重任,挑起大梁,成為推動新中國發展的中堅力量,也是毛主席身邊不可多得的強勁助手。
而「總理辦公室」雖然一度被撤銷,但在1988年李鵬擔任國務院總理,申請恢復,踏着前輩們的腳印,繼續辛苦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