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圖丨許光達和毛主席親切交談
對於許光達大將,毛主席曾這樣稱讚他:「這是一面明鏡,共產黨人自身革命的明鏡。」
「恩來退一步吧!」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
彼時,時任第一野戰軍第2兵團司令員的許光達在蘭州迎接了這一輝煌的時刻。
他站在慶祝大會的主席台上,回首往昔崢嶸歲月,不禁熱淚盈眶:從瀏陽河畔到黃埔軍校,從洪湖蘇區到陝北鏖戰,從一個放牛娃成長為兵團司令員,今日之勝利,是經過了多麼艱苦卓絕的鬥爭,又是多少革命戰友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啊,歷史將銘刻着他們的豐功偉績,人民也永遠不會把他們忘記。
不久後,許光達奉命來到北京,協助彭德懷元帥起草給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報告,那時,許光達住在中南海,常常能與毛主席見面。
1949年冬的一天,中央領導同志在一次商討建國大事時,時兼任中央人民政府外交部長的周總理,十分鄭重地向朱德、彭德懷兩位老總提出一個請求:「我想要調許光達去外交部工作。」
圖|周總理和朱德、彭德懷合照
聽到周總理提出的這一要求,朱德元帥和彭德懷元帥對視了一眼,隨即他們略帶為難的同周總理說:「總理,我們知道外交部缺人才,可現在軍隊也很需要像許光達這樣的人才呀!」
在當時,我國外交工作的主要方向就是發展與蘇聯、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許光達又剛好是從蘇聯學成歸國的,是十分合適且不錯的人選,也很適合這一工作,但與此同時,新中國剛剛成立,國家的各個部門和行業都需要人才,而軍隊也急需現代化、正規化,更需要有專長的軍事人才。
對於此事,周總理也深有考量,他點了點頭後,又主動詢問許光達:「你的想法呢?」
許光達見周總理詢問自己的意見,他連忙立正朝着周總理,當他正準備說自己的想法時,毛主席笑着從門外走了進來問道:「你們在談論什麼哩?」
當毛主席得知此事,在了解清楚周總理、朱德、彭德懷兩位老總以及許光達的想法後,他緩緩點了點頭,隨即笑着說道:「你們都在爭許光達啊!我同意老總們的意見,還是留在軍隊里好,恩來退一步吧!」
圖|毛主席
就這樣,許光達沒有去外交部,繼續留在軍隊工作。
其實,毛主席之所以會讓周總理「退」一步,讓許光達繼續留在軍隊工作,也是有自己的考量的。
為了保衛新中國的安全和維護世界和平,在新中國成立之初,毛主席就認為在新中國的國防力量中,裝甲兵必須要成為新中國不可替代的精銳部隊。
而由誰來擔任新中國裝甲兵部隊的「掌門人」,更是一件極為重要的事情。在經過仔細思量後,毛主席把目光看向了許光達。
毛主席對許光達也是十分了解且看重的,早在延安,許光達發表的許多軍事學術論文,都得到了毛主席的好評。在他的文章內容里,不僅不天馬行空,還做到了「落地」,突出了毛主席一貫倡導的「理論聯繫實際」,且豐富了解放區的軍事理論。
除了能做到「落地」外,在毛主席看來,許光達不僅素質全面,既上過黃埔軍校,還到蘇聯啃過黑麵包;而且很懂技術專業,在黃埔軍校時學的就是炮兵,後來去了蘇聯主要進修的也是炮兵和坦克兵,最重要的是在當時,這樣的「出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軍中是很少見的。
無論是從理論知識,還是從專業技能來看,許光達在毛主席心中無疑是籌建新中國裝甲兵部隊最合適的人選。
圖丨許光達大將
當然,在此後的歲月里,許光達為新中國裝甲兵部隊做出的貢獻也印證了毛主席這一決策的高明之處!
裝甲兵部隊的建立
1950年5月14日,毛主席親自點將並委派許光達開始籌建我軍歷史上的現代化新兵種——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
一個月後,毛主席簽署中央軍委命令,任命許光達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首任裝甲兵司令員兼政委。
面對毛主席委以重任,許光達當即表示:「您放心,黨中央、中央軍委讓我搞裝甲兵,我一定把它搞好,直到去見馬克思!」
聽到許光達的話,毛主席滿意地點了點頭。
當時,許光達面臨的任務是十分艱巨的,首先解放軍部隊中的坦克都是從國民黨軍隊中繳獲的,除了部分美式水陸坦克外,其餘大多數都已經破爛不堪,難以動彈;其次,解放軍軍隊中缺乏相對應的人才;最後,彼時朝鮮戰爭爆發,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安全,這也使得裝甲兵的組建迫在眉睫。
基於朝鮮戰爭的情況,彭老總率先找到許光達交代完任務後,語重心長地說:「我們過去用的土槍土炮,該進博物館了!我們現在要搞飛機、搞軍艦、搞坦克,要實現國防現代化。你先帶個頭,把裝甲兵搞起來,為軍隊現代化闖一闖路子。」
許光達深知自己肩頭的任務是無比巨大且重要的,但他沒有退縮:
「黨把裝甲兵部隊交給我來組建,請老總們放心,我不會辜負黨的信任,我這後半生就交給裝甲兵了。」
圖丨許光達視察工作
幾天後,根據中央軍委的決定,許光達從第一野戰軍的第2兵團調來了22人,組成了裝甲兵籌備小組,開始緊張且繁忙地幹了起來。
1950年9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裝甲兵司令部在北京正式成立,解放軍的一個嶄新的技術兵種——裝甲兵誕生了!
但萬事開頭難,當時許多事情都要身為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許光達親自籌劃,從他接命令的那一刻起,坦克便佔據了他整個腦子,哪怕是回家後說話也總是離不開坦克。
為此,許光達不止一次對身邊的人說:「我們要樹立終身為裝甲兵建設服務的思想,把我們的聰明才智獻給裝甲兵事業。」
隨着朝鮮戰爭的日益擴大,在新中國剛剛誕生不久的裝甲部隊從上至下,紛紛給司令員許光達遞去了請戰書,他們要求奔赴朝鮮前線,保家衛國。
面對戰士們的請戰書,許光達沉思了許久,他又何嘗不想把裝甲兵部隊拉到朝鮮去,狠狠打擊美國侵略者呢?但奈何部隊剛剛組建,裝備簡陋、技術還十分薄弱。
就在這關鍵時刻,毛主席下令道:「參戰,往娘懷裡躲的崽沒出息,要在戰鬥中建設裝甲兵。」
圖|毛主席
有了毛主席的這一命令,裝甲兵黨委在經過商討後作出決定:
要求部隊在3個月內迅速掌握一年的基本訓練任務,隨時準備入朝作戰。
雖然想在3個月內完成一年的訓練任務並不容易,但面對毛主席的命令,許光達還是義不容辭的帶領機關參謀人員深入到基層,仔細幫部隊制定訓練計劃。
最終在許光達和部隊的努力下,新誕生的裝甲兵部隊用了3個月的時間,就派出一個團到朝鮮參戰,而這一個團在抗美援朝戰爭中也發揮出了重要,乃至不可或缺的作用。
就這樣,在中央軍委和毛主席的正確領導下,在許光達的努力和精益求精下,解放軍終於有了一支比較的強大的裝甲兵部隊,而且有了國產的第一代坦克。
1959年,在國慶十周年大典時,許光達親自陪同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由國產坦克組成的坦克車隊。
當看到坦克車隊隆隆地駛過天安門廣場時,毛主席懷着無比激動地心情緊緊握住許光達的手:「這些年辛苦你了,裝甲兵部隊能發展到現在,你功不可沒啊!」
聽着毛主席的話,看着天安門城樓下的坦克車隊,那一刻,許光達心裏滿是自豪!
圖丨許光達(左二)
在此後的歲月里,許光達在裝甲兵司令員這一位置上,奮鬥了近20年的光景,在這20年里,他是解放軍序列中的裝甲兵這一新兵種,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落後到先進,裝備從進口到國產化,這20年里,他從未辜負毛主席對他的囑託和期望!
請求降銜被拒
1955年8月1日,為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28周年,國防部舉辦了盛大的宴會,招待各國駐華武官,許光達也參加了這次宴會,在這次宴會上,許光達得知毛主席親自提議授予自己大將軍銜的消息。
宴會結束回到家中後,許光達一聲不吭,家裡人與他打招呼,他也像沒聽見一般,一頭鑽進書房裡,一直到很晚才休息,一連幾天都是如此,家裡人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
後來,在許光達妻子鄒靜華的再三追問下,許光達才說出自己聽說將被授予大將軍銜消息後深感不安,他說:「幾十年的風風雨雨,多少和我並肩戰鬥過的戰友:柳克明、段德昌、周逸群、孫一中......以及那更多叫不出姓名的年輕戰士,把他們滿腔的熱血灑在了神聖的國土上,我這頂『烏紗帽』是建立在我的多少戰友、下級流血犧牲基礎之上的,他們長眠在我們一起戰鬥過的地方,我這個倖存者今天得到了很高的榮譽,『一將功成萬骨枯』啊!」
幾經思考後,許光達終於還是提筆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領導寫了一份「降銜申請書」。
在中央軍委會議室內,毛主席高揚起許光達的將銜申請書,聲音洪亮地對他面前的朱德、彭德懷、林彪、賀龍等軍委領導人說:
「五百年前,大將徐達,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後,大將許光達,幾番讓銜,英名天下揚。」
雖然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深知這是許光達的意願,但他們最終還是沒有批准許光達的申請,而是依據他做出的貢獻,仍然授予他大將軍銜。
圖丨周總理給許光達授銜
面對毛主席和中央軍委做出的決定,許光達最終只得選擇接受,但不久後,他又給毛主席和中央軍委打去報告,報告中許光達要求行政級別降一級,對於許光達的執着,毛主席最終批示:同意。
就這樣,在開國十大將軍中,唯有許光達將軍的行政級別是5級,其他將軍都是4級。
之後的歲月里,許光達始終致力於裝甲兵的現代化建設為新中國國防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然而令人沒想到的是,1969年6月3日許光達將軍逝世了,這一年將軍僅有61歲。
當周總理得知許光達逝世後,十分難過,他當即把這一消息告訴了毛主席,毛主席聽到這一消息後,臉上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良久後,毛主席才緩緩點了點頭,那一刻毛主席彷彿又看到了朝氣蓬勃的許光達將軍與他侃侃而談的場景......
圖丨許光達、肖勁光、劉亞樓和毛主席合影
在許光達將軍逝世後,他的妻子鄒靜華在整理遺物時,發現了在《毛澤東選集》的扉頁上,許光達將軍以剛勁的筆法寫就了一首詩:
「百戰沙場驅虎豹,萬苦千辛膽未寒。只為人民謀解放,粉身碎骨若等閑。」
看着丈夫生前絕筆,鄒靜華淚如雨下。
縱觀許光達將軍的一生,這首詩不正是他戎馬一生的人生寫照嗎?更是一名老共產黨員獻給黨和人民的一顆赤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