牯嶺是廬山的中心。牯嶺也是廬山的標誌。當遊人漫步在牯嶺街上,徜徉於長沖河畔,在驚嘆於牯嶺的風韻之餘,不禁會思考牯嶺的歷史。然而,只要談起牯嶺的歷史,無論如何都避不開李德立這個人。李德立,一個完全中國化的人名,但其人卻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英國人,一個基督教的傳教士。在《外國來華傳教士名錄》中,可以輕易查到李德立的個人簡歷,他於1864年出生在英格蘭的肯特郡,1886年,22歲的他來到中國,開始了他的傳教士生涯。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李德立與牯嶺
作為一名傳教士,李德立似乎並無建樹,但他在中國做的兩件事,卻留下了深深的印記。一件是辛亥革命時期,李德立在促成革命軍與清政府的「南北議和」中,發揮了牽線搭橋的作用,為此還受到了孫中山先生的嘉獎,被授予「和平使者」勳章。另一件是自1895年開始,李德立開闢了廬山牯嶺,使牯嶺成為一處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旅遊避暑勝地。牯嶺的名稱便是李德立取漢名和英文COOLING的音譯演化而來,有清涼世界的美譽。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李德立與牯嶺
1889年的夏天,李德立開始實施開闢牯嶺的計劃,他致函縣道兩衙,交涉購買牯嶺土地開發權。開始的時候,德化知縣以為李德立是中國人便同意了他的申請,等知道李德立原來是英國人後,便要求收回地契,於是開始了一樁曠日持久的訴訟案。直到1895年11月,九江道台才與九江英國領事簽訂了《牯牛嶺案十二條》,李德立才成功租借牯嶺,租期為999年,每年租金12000文錢。
取得牯嶺土地開發權的李德立,立即着手對牯嶺開發建設。他成立了牯嶺公司,將租借的土地劃塊出售,歡迎世界各國人士前來購地修建避暑別墅。到1930年,牯嶺已有英美法俄等15個國家風格的別墅1000多棟,儼然成為近代別墅博物館。在這些風格各異的別墅中,生活着來自歐洲、美洲、亞洲等18個國家的居民,從而使牯嶺這個清涼世界變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世界村」。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李德立與牯嶺
在對牯嶺的開發與管理中,李德立根本不管租借協議中沒有自治警察權和稅收權的規定,自行成立牯嶺市政議會,由各國居民推派代表組成,對牯嶺實行自治式管理,並自立巡警,自行向業主徵收地皮稅,從而使得廬山英租借地變成實際上的「英租界」。李德立由此成為廬山大權在握的人物,一躍成為在華各國政治人士和宗教界注目的一顆明星。
牯嶺山城的形成,除了李德立的強行開發外,還與當時長江中下游的經濟發達和交通便利有關。由於長江中下游氣候炎熱,使得各國的外交、商賈、教會都需要一個交通便利的避暑地,當時,長江這條黃金水道,便是最好的交通條件。
廬山味道:名人與廬山——李德立與牯嶺
牯嶺別墅群的出現,是西方建築文化的具象體現,又是在廬山的地理環境中所出現的獨特產物,建築藝術與自然環境在牯嶺得到了完美的體現和結合,並形象地融入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徵,最終創造了一個可居可游的旅遊勝地。
1935年,在廬山人民強烈要求收回主權的呼聲中,國民政府收回了牯嶺租借地,李德立做過的那筆不平等交易被徹底廢棄。「永承廬山」之說,也隨着早在1928年就離開牯嶺的李德立那樣一去不返。李德立已經告別了廬山,並且永遠告別了這個世界,然而,他所開發的廬山牯嶺以及他所開創的利用旅遊資源進行經濟開發的運行方式,卻被遺留了下來。
文:龔驥
[微風] 廬山旅遊:廬山旅遊景點推薦
[微風] 廬山旅遊:廬山住宿溫馨提示
[微風] 廬山旅遊:廬山的特色美食
[微風] 廬山旅遊:最新廬山旅遊攻略 - 廬山自助游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