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月,胡志明代表印度支那共產黨(即後來的越南勞動黨)和越南政府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援越抗法的請求。當時的新中國剛剛建立,百廢待興。
但就像日後毛澤東在做出抗美援朝決策時說的一樣:我們急需和平建設,如果要我寫出和平建設的理由,可以寫出百條千條,但這百條千條的理由不能敵住六個大字,就是「不能置之不理」。
毛主席和胡志明
中共中央最後決定,對越南提供物資上的援助和軍事上的顧問指導。派出的軍事顧問團團長由未來的開國上將韋國清擔任。在接見代表前,劉少奇見了韋國清並問他在幹部方面有沒有什麼困難。韋國清表示他和助手梅嘉生的主要精力將放在軍事工作上,需要一個政治工作方面的領導。
旁邊的梅嘉生推薦了一個人:鄧逸凡,提起他劉少奇和韋國清都很熟悉,他們兩人都和鄧逸凡共事過,對他有足夠的了解。於是劉少奇當場拍板:就是他了!
當時的鄧逸凡剛被羅榮桓從南京調到總政治部工作,正準備回南京收拾東西搬家的他被劉少奇派來的工作人員直接接到了中南海頤年堂。
劉少奇
「鄧逸凡同志,你的工作要變動一下,打算派你到越南的軍事顧問團里擔任一部分的領導工作。」劉少奇也沒和他客氣,上來就開門見山。
鄧逸凡毫無思想準備:「去越南?可是羅主任剛找我談了話,要我去總政治部工作。」
「羅主任那裡我去說,你先去參加會議,聽主席講話。」劉少奇沒有給他思考的餘地,他相信自己的這個老部下會想通的,他擔任新四軍政委時鄧逸凡是新四軍政治部秘書,長期在他領導下工作。
鄧逸凡就去參加會議,參加完會議後,他和韋國清、梅嘉生做了分工,韋國清主持全面工作,梅嘉生主持司令部,鄧逸凡負責政治工作。
鄧逸凡(右三)等人在越南
而此時接到命令的鄧逸凡卻覺得有些對不起家人。全國解放後,鄧逸凡調任華東軍政大學第三總隊政治委員,妻子也從上海軍管會的文化委員會調到南京工作。兩人商議後決定,把兩個女兒也接到南京來上學。
眼看一家人即將團聚了,鄧逸凡卻被羅榮桓叫到了北京,讓他去總政治部工作。到北京只不過再搬一次家而已,但半路上卻又碰到劉少奇讓他去越南這件事,鄧逸凡和家人不得不再次分離了。
鄧逸凡回到家後告訴妻子周志中,妻子失聲痛哭:「好不容易盼來安定生活,又要分離!」但沒有辦法,軍人的天職是服從命令,一聲令下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自覺虧欠家人的鄧逸凡在出發前陪着妻子和兩個女兒先去了妻子的老家南昌,接着又匆忙經廣州到了自己的老家興寧。長途跋涉後,終於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家鄉,但鄧逸凡卻只能留在這裡短短三天,接着就離開了家鄉。在株洲,鄧逸凡和妻女分手前往南寧,並即將通過那裡前往越南。
鄧逸凡
在越南工作期間,鄧逸凡好不容易請到了一段時間的假可以回家探親,妻子對他說:「你再去越南,我們就離婚。」思來想去,鄧逸凡向上級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但仍然表示會無條件服從上級的決定。因為此事,他被批為「享樂主義」。
後來,周志中終歸和鄧逸凡離了婚,但鄧逸凡沒有傷春悲秋、自暴自棄,而是懷揣着一紙離婚協議書返回了越南前線,投入了新的戰鬥中去。
在出國前,軍事顧問團里進行了分組,鄧逸凡擔任政治工作顧問組負責人,到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從事顧問工作。比起陳賡、韋國清來說,鄧逸凡在援越抗法中的主要貢獻在於政治建設。
左起為梅嘉生、鄧逸凡、羅貴波、韋國清
剛去越南時,法軍在兵力上占絕對優勢,佔據着平原的大中城市,越南人民軍以游擊戰為主。在艱苦環境中,鄧逸凡和顧問團成員有時不得不和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一起連續轉移。他們穿越密林中崎嶇的山路,涉過滔滔的河流,有的地方甚至是莽莽蒼蒼的原始森林,人跡罕至卻遍地是螞蟥,飛蟲橫飛。
鄧逸凡和顧問團成員每次行軍到達目的地安營紮寨時,便自己動手砍竹子、樹木,再弄些茅草搭起小茅棚,用竹子編成床、桌子和凳子,建成臨時的辦公室和寢室,進行緊張的工作。
越南夏季幾乎每天都下雨,茅棚太簡陋,到處漏雨,鄧逸凡只好把一塊雨布掛在自己的床頭上面,整天坐在床上辦公。天氣悶熱、潮濕,所有的東西都像在水中浸過,每天衣褲不是被雨澆得濕透了就是被汗水滲透。洗的衣服幾天都晾不幹,有時實在沒有衣服換了,只好用火把濕衣服烘乾。
前排左一為鄧逸凡
但就是在這樣艱難的環境中,鄧逸凡為越南人民軍的政治建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在越南,他參加了邊界、中游、東北、寧平、和平、奠邊府等重大戰役戰鬥的指揮。
在邊界戰役中,鄧逸凡幫助總政治局起草了戰役政治動員令,闡明邊界戰役的目的和重大意義,號召全體指戰員發揚連續作戰的作風,不怕疲勞,不怕犧牲,奪取全勝。經過近1個月的激戰,邊界戰役於10月23日勝利結束,一舉殲滅法軍8個整營,斃俘8000餘人。從此,越南戰局發生了轉折,越南人民軍由被動防禦轉為主動進攻,由游擊戰轉入運動攻堅戰與游擊戰相結合的新階段。
經過邊界戰役政治工作的實踐,越南人民軍各級政治和政工幹部的工作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 但是,越南人民軍政治思想工作基礎仍然相對薄弱。
邊界戰役示意圖
於是鄧逸凡協助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擬定了培訓方案,並親自負責整個教學工作。訓練班結合越南人民軍的實際,着重解決人民軍隊性質,建軍宗旨、方針、原則,黨對軍隊的領導,黨政工作在軍隊中的地位和作用、軍政工作關係等重大問題。
在越南期間,鄧逸凡領導政治顧問組協助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陸續舉辦了8期幹部培訓班,基本上將越南人民軍北方部隊的連以上幹部輪訓了一遍南方部隊部分團以上幹部也參加了培訓。通過培訓,越南人民軍幹部的軍政素質有了很大提高,部隊在軍政關係、官兵關係和紀律、作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1951年7月, 鄧逸凡提出了加強對越南人民軍部隊思想領導和政治教育的建議。同時,他還建議建立時事報告和政治課制度,使部隊政治教育經常化、制度化。越南人民軍總軍委採納了他的建議。
胡志明和軍事顧問團在北越根據地
韋國清、梅嘉生回國治病後,鄧逸凡還主持了軍事方面的顧問工作。他建議越方組織中小規模的運動戰、廣泛開展運動戰,這位越南最終趕走法國侵略者提供了戰略的正確指導。
除此以外,鄧逸凡還幫助越南人民軍進行了數次政治整訓和思想教育,提高了越南人民軍的戰鬥力。1953年,在鄧逸凡等人的建議下,越南人民軍進行了「政治整軍」運動,越南勞動黨認為「這為奠邊府戰役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1953年9月2日,越南民主共和國政府在越北根據地舉行隆重的授勛大會。胡志明親自向顧問團成員授勛,鄧逸凡被授予二級軍功勳章。
此後,隨着越南人民軍的不斷進步,法國侵略者節節敗退,越南人民軍贏得了最後的勝利。鄧逸凡、韋國清、羅貴波與越南總理范文同一起參加了與法國的停戰談判。
1954年10月下旬,鄧逸凡等人隨越南人民軍總部進駐河內。在鄧逸凡的建議下,越南人民軍逐漸建立起了正規的幹部與政治工作體系。
1955年9月中旬,鄧逸凡完成在越南工作任務後,率軍事顧問團部分人員離開河內回國。鄧逸凡回國前夕,與他長期一同工作的越南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阮志清與他作了兩次誠摯的交談,表達了真誠的感激之情和難分難捨的戰友情誼,並親自送行到睦南關(今友誼關)。
9月27日,鄧逸凡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參考文獻:
《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傳》
宋國濤《中國元帥將軍授銜全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