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隋唐江湖中的最大BUG
任何江湖之中,都存在BUG,水滸江湖中的BUG是法師。只不過這些法師比較有武德,基本上不會介入好漢間的武功比拼。
三國江湖中的BUG是謀士,他們才是最狠和最不講武德的人,名將們玩命廝殺才換來的功勞,卻絕大多數,變成了謀士頭上的光環。
那麼簡約明快的隋唐江湖中,有否BUG呢?當然有啊,也是很符合《隋唐演義》的總體風格的。因為這位隋唐江湖中的BUG,竟然是一位傻小子,誰?號稱今世孟賁的羅士信。
不過,必須要強調一點,《隋唐演義》系列,包括《說唐》、《興唐》對羅士信那是真愛。別看人傻了一點,外掛卻一個跟着一個開。也就是說,羅士信的技能,在隋唐江湖中獨佔鰲頭。
比如跑得快,「一對飛毛腿疾逾飛馬」。還有水下功夫第一人,「水性過人」。
甚至還把「飛石絕技」這門技能,也塞給了羅士信,至於他是如何煉成的?很符合傻小子有傻福的特徵。
由於羅士信是苦孩子出身,小時候給地主家放牛時他閑得沒事,就開始玩飛石。所謂心思簡單者,最容易做到心無旁騖,故而羅士信的飛石絕技,就這麼給練成了。
秦瓊出逃潼關城,被魏文通追殺時,恰好被羅士信看到了,一飛石過去就把魏文通的戰馬打傷,秦瓊這才逃過此劫。
當然羅士信最開掛,也最著名的,便是擁有天生神力。秦瓊幾乎不敢相信,這位羅士信不但力分雙牛,還把牛角給掰斷了。一下子秦瓊明白了,自己遇到的哪裡是什麼傻小子?分明就是天人一枚——於是結拜,羅士信由此成了秦瓊的義弟。
看看羅士信這些「技能外掛」,他不是隋唐江湖的最大BUG會是誰?也許有人會說,李元霸不算嗎?
不是不算,而是不能,因為李元霸太不接地氣了。金翅大鵬鳥轉世,紫陽真人(或是袁天罡)當恩師,更兼老爸是李淵,哥哥是李世民……
若把這些東西當外掛,還不如直接承認:咱就是羨慕人家李元霸,出生在晉陽老李家得了。至於為何要提李元霸,是因他跟羅士信,擁有兩個相同點罷了。其一,都屬於傻小子類,其二,都擁有天生神力。
但李元霸在名氣上,卻遠超羅士信。所謂隋唐江湖十八條好漢,李元霸排在第一,但他這第一,卻對下面的群雄,形成了絕對碾壓事實。
二、隋唐江湖的碾壓者
在其他江湖中,所謂的第一都是相對來言。比如呂布,可曾對下面形成過碾壓?根本沒有,反而後來他都怕了張三爺。
盧俊義,是水滸江湖中的第一,卻有「馬上林沖、步下武松」跟他交相輝映。如今再看隋唐江湖中的李元霸,堪稱絕對的碾壓者。
隋唐十八條好漢中,裴元慶排位第三,但面對李元霸時,僅勉強接三錘,然後就徹底服氣了。
宇文成都是排名第二的好漢,面對排位第四的雄闊海,也是碾壓。玩一樣就讓雄闊海認識到了差距,哪料卻遭裴元慶反打。
更讓他顏面掃地的是,面對李元霸時不但秒敗,丟了楊廣御賜的「天下第一橫勇無敵」金牌,最後還遭到李元霸的「秒殺」。
李元霸有位小弟叫梁師泰,替李元霸跑來叫關。排位第六的伍天錫,手提「鎏金鏜」出關來了,越看梁師泰越不像善類,二話沒說就殺掉了梁師泰。這一下子激怒了李元霸,頓時把師父的囑託,「若遇見使流金鐺的,不可傷他性命」這句話,就給忘了。
於是,李元霸過去就一錘,伍天錫被「震得兩手流血,回馬就走。元霸一馬趕來,伸手照背心一提,提過馬來,往空中一拋,又接住腳,雙手一撕,分為兩開……」這是李元霸的破戒之戰,因為隨後在潼關紫金山下,他就遭遇了宇文成都。
宇文成都只得「硬着頭皮,舉流金鐺打來……李元霸就把錘將成都的鐺打在半邊,撲身上前,一把抓住成都的勒甲絛,提過馬來,望空一拋,跌了下來。元霸趕上接住,將他兩腳一撕,分為兩片……」(出自《說唐全傳》)
兩位用鎏金鏜的好漢,全被李元霸秒殺,隨後李元霸就遭了雷……但不論怎樣,顯然李元霸是隋唐江湖的碾壓者,這是錯不了的。
不過讓人疑惑的是,當隋唐江湖的碾壓者李元霸,遭遇隋唐江湖的第一BUG羅士信時,卻出現了奇怪的現象,兩人竟然打成了平局,是誰也奈何不得誰,這是為何?
三、羅成最清楚原因
那是在四平山之戰時,李元霸和羅士信迎頭相撞了。一個舞起擂鼓瓮金錘,一個論圓了大鐵槍,就展開了一次生死大戰,卻誰也奈何不得誰。
搞得兩人都急眼了,結果「金錘鐵槍攪在一處,眼看兩人就要力竭而亡」時,「隋唐四絕」之一的羅松出現了,過去一槍就將兩人分開,算是救下這兩位。
看看這過程,李元霸算是遭遇剋星了,那麼為啥在羅士信面前,李元霸沒法進行碾壓呢?有兩點原因。
其一:基於《隋唐演義》的邏輯來言。李元霸和羅士信屬於同一類猛人,都是絕對的「一力降十會」。
如羅士信,明明手裡拿的是搶,這種最講究技法的兵器,結果羅士信這兄弟,卻當成了大棒子使用,硬砸橫掃。李元霸也屬於這種情況。不服?就先震你一錘,再問你服不服。
這就使得兩人之間的打鬥,跟武功水平如何,沒啥關係了,完全變成了「力氣比拼」,講究過癮,硬來,卻在力氣上誰也不佔便宜。故而只能平局,而且還必須要打到,彼此力竭方休!
其二:基於人物歷史原型來言。羅士信,史有其人,是隋唐著名的少年英雄。跟秦瓊、程咬金、裴行儉(裴元慶原型)同級,是瓦崗寨李密手下內軍四驃騎之一。在作戰中受傷被王世充活捉,無奈下投降。
後來羅士信發現王世充不靠譜,就轉投了李世民,成為李世民手下愛將。最後隨李世民大戰劉黑闥時,羅士信戰死,年僅23歲左右!李世民異常傷心,用重金贖回屍身,給予厚葬,
看着歷史上的羅士信,是不是跟《隋唐演義》中的羅成異常相似?沒錯,羅士信便是羅成的原型人物。
也就是說歷史上的羅士信,在《隋唐演義》中分裂為兩為好漢:一個是少保羅成,取其事迹(少年英豪),一個是傻小子羅士信,留其姓名。
而當這一切,反應到《隋唐演義》之後,李元霸就可以毫無顧忌地,碾壓分身之一的羅成,卻必須尊重「羅士信」這個姓名,故而無法戰勝。
所以才說,對這個問題羅成最清楚——畢竟他的原型,就是隋唐正史中的少年英雄,李世民的愛將羅士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