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是,在1955年9月27日的第一次授銜大會上,「001」號軍銜命令狀的持有者是賀龍元帥。
賀龍
在新中國「從無到有」的過程中,賀龍元帥是嘔心瀝血,披荊斬棘,此等桂冠落在他的身上,也是情理之中。
但鮮少有人知道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號烈士卻被毛主席賜給了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
這個小人物不僅成為了共和國第一號烈士,在擬定授銜名單,有人提及他名字的時候,毛主席竟止不住地流下淚來,彙報不得不中斷。
圖片源自網絡
而更少人知道的是,此人還與賀龍元帥有過一段在「黑暗」中並肩戰鬥的歲月,不過兩人之中只有賀龍元帥一人見到了光明。
這個「小人物」便是段德昌。
遇害時僅29歲
1933年5月1日,天空中又有一道流星滑落。
因為段德昌犧牲了。
在生命的最後光景里,段德昌沉重地說出了一句「不要忘記共產黨,更不要忘記洪湖蘇區的人民」。
段德昌
事實的發展順序是,中國共產黨抵禦住了所有的攻擊,從槍林彈雨中走出,建立了新中國,不僅洪湖蘇區的人民未有相忘,所有的中國同胞也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之下,抽身於戰火,過上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安穩日子。
而至於殺害段德昌的「劊子手」,也得到了應有的懲罰。
時間進入1932年夏天,國民黨反動派集結火力,準備對洪湖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圍剿」。
形勢空前嚴峻,段德昌和賀龍元帥一致認為應將兵力轉移至外線,從而利用運動和游擊相結合的方式,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這是正確的舉措,但是夏曦卻根本聽不進這些,最終使紅軍失去了粉碎敵人的最後一絲希望,傷亡慘重。
夏曦
災難本是夏曦的一手鑄就,但是他卻公然將責任推到段德昌的身上,還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手刃了一批忠誠的共產黨員。
夏曦盲目了心智,但是段德昌卻沒有。
他因為選擇了正確的道路而被夏曦視作自己的死對頭,在1933年殲滅敵軍的有功情況之下,夏曦卻罔顧事實,毫無理由的將段德昌逮捕。
面對夏曦的自作主張,賀龍等人堅決反對其殺害段德昌的決定。
賀龍
但為了「報仇」,夏曦卻不顧所有人的反對,一意孤行地在1933年的5月1日殺害了段德昌。
本應是我黨的肱骨之力,可卻因為夏曦就此慘死,所有人都很難過。
要知道,段德昌真的是一位傑出的人才。
1904年8月19日,段德昌出生在湖南省益陽市的一戶農村,他與偉大領袖毛主席都是出自一個省份的人才。
段德昌
或許因為這層原因,兩人的緣分已經在冥冥之中埋下。
1912年3月,昏庸暴力的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的勝利果實,宣布就任中國民國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
沒有本事的他上任之後功德一件沒有不說,在1918年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更是激發了群眾的強烈不滿。
不少學生走上街頭,用口號表決對邪惡之風的不滿,尚在讀書的段德昌也參加了5月7日的遊行示威活動。
別看他人小,但是在喊口號的時候,段德昌的聲音可是一點都不低。
他的心臟因為激動而始終是猛烈跳動,在咚咚的聲響中,段德昌意識到自己是在做一件偉大的事情,他願意為這件事情奮鬥終生。
1925年5月30日的五卅慘案發生之後,段德昌進入南昌縣城第一國民小學任教,閑不下來的他閱讀了《新青年》等進步書刊,而段德昌的報國之心,也再一次體現在實際活動之上。
圖片源自網絡
聽聞有奸商偷運仇禍,段德昌親率一批調查員日夜守在縣城的沿河碼頭,一旦有船來往,無論頂着誰的名號,全部沒用,一律嚴查。
等到8月9日的時候,還真讓他有了收穫。
「董洪順」號上發現了大批仇禍,段德昌當即宣布全部沒收,其所在的縣城迅速湧起反帝愛國運動的高潮。
而作為首當其衝者,段德昌更是在1925年的9月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可對於我黨而言,段德昌的加入注入的卻是兩股力量,因為在中國所有人都耳熟能詳的彭德懷,正是在段德昌的介紹下,才加入了中國共產黨,譜寫了日後的豐功偉績。
圖片源自網絡
跟定共產黨 不回頭
1926年5月,解放軍進攻武昌。
彭德懷與段德昌因此相識,在兩人的一次促膝長談中,彭德懷問出了一個出乎段德昌意料的問題「共產黨員打仗為什麼這麼勇敢?」
「因為理想,那個消滅剝削制度,為全國工人農民謀福利的理想」。
短短一句話,卻對彭德懷感觸頗深,他堅定了自己「跟定共產黨不回頭」的心思,也在段德昌的介紹之下,如願以償。
彭德懷
可實際是,段德昌不僅是優秀的共產黨人,還是遠近聞名的常勝將軍。
「有賀不倒,無段不勝」的打油詩將段德昌與賀龍元帥相提並論,就足見他的實力到底有多強。
圖片源自網絡
據說,身為湘鄂根據地的主要戰將與戰役組織者,洪湖蘇區的每一場勝仗都有段德昌的功勞。
而更可怕的是,這樣的「據說」卻並非是空穴來風。
1932年1月19日,紅軍計劃襲擊皂市。
身為國民黨在襄北蘇區的戰略樞紐,其難打程度是可見一斑。
因此一開始的時候,段德昌並未指揮將士們硬上,而是小使巧勁,派出小部隊誘敵,打算等敵人出窩之後再打。
但是敵人不吃這一套。
段德昌也並未氣餒,而是審時度勢,決定以分割包圍的作戰策略拿下陳家河與龍王集這兩處制高點。
圖片源自網絡
一個多小時過去,敵軍4000餘人盡數被俘。
拿下皂市之後,賀龍順利率軍度過襄河,兵威大勝。
而進入2月,囂張的敵軍放話「清繳」,擔此大任的是韓昌俊。
面對敵人首尾的呼應之勢,段德昌絲毫不懼,利用雨夜的優勢,冒雨急行,在敵人因為下雨躊躇猶豫的時候,給敵一猝不及防,全殲4000餘人,韓昌俊也被俘。
除此之外,在文家墩和新溝嘴的戰役之中,段德昌也是戰功顯赫,前後加起來的殺敵數足足有上萬人,繳獲的槍支也足足有上萬支。
一位是戰功赫赫的將軍,一位是我黨我軍的總謀略家,毛主席與段德昌究竟是什麼關係?看起來八竿子打不着的兩人又是在何機緣之下建立聯繫的呢?
毛主席(右一)
事情還要從1921年的春天開始說起。
彼時的毛主席的身份是省督學,而段德昌還只是一個南縣高等教學的一名老師。
他一邊向毛主席介紹青年學子希望革除舊弊,倡導新學的所願,一邊像朋友一樣感慨,「改造中國之任重道遠」。
毛主席意識到段德昌是一個有理想和抱負的人,他的舞台不是只有三寸,而是國家萬頃。
於是他將隨身攜帶包裹中的《新青年》掏出贈予段德昌,段德昌欣喜地接過,笑着說出一句「這和我父親早年送給我的書一樣,我就愛讀這些進步書籍」。
毛主席
原來,段德昌的父親是一個讀書人,早年間就留學日本,回國之後也是長期因為從政所以呆在外地。
父子兩人是聚少離多,但是段德昌的生活卻並不枯燥和無聊。
他有很多朋友,但是因為《新青年》,毛主席也成為其一。
一向求賢若渴、重視人才的毛主席眼神發光的對段德昌說「我們這一代要挺身而出,與舊時代抗爭,與命運的不公抗爭,去創造一個美好的新世界出來」。
段德昌
段德昌激動地點頭,而在1922年的時候,毛主席也將一份驚喜送到了段德昌的手中。
毛主席的「老朋友」
「德昌親啟,你應該去長沙讀中學,以期投身於省城的革命活動」。
面對毛主席的親筆信,段德昌選擇了接受,而在長沙的時間裏,兩人也時常會面,參加革命活動。
毛主席(右)
時間的推移加固了友誼的深厚,而在1924年的時候,段德昌更是與何長工一起在南山創辦了新華中學,開展新式教育。
辟舊踐新有了實質性的進展,而段德昌與毛主席也在1926年春天的一個傍晚相遇。
彼時的毛主席剛從李富春的政治講習班回來,而段德昌也剛從學校準備回家。
李富春
兩人在暮色沉沉之中辨出了對方的樣子,毛主席也熱烈的邀請段德昌到自己的的寓所小聚。
雖不至於是頂峰相見,但彼時的二人卻也是在越變越好。
年長段德昌11歲的毛主席也是再一次助力段德昌的成長。
他以中共湘區委員的身份將段德昌派至黃埔軍校學習,在這裡,段德昌又認識了周總理。
圖片源自網絡
周總理由衷地贊他為「文物全才」,可在中山艦之後,小肚雞腸的蔣介石將其開除了學校。
周總理
蔣介石以為這樣就可以對正義視而不見,但是在絕對的光明面前,即便或有烏雲,但也只會是暫時的,而金子更是在哪都不會被掩蓋住了光芒。
「德昌弟,有周總理的推薦和我的介紹,你就安心地去中央政治講習班學習」。
毛主席用一句話為被蔣介石開除之後的段德昌指明了道路,而一直接受正確思想教育的段德昌也是盡自己所能普及,彭老總只是其影響到的其中之一。
蔣介石
等到1927年的時候,段德昌的身份已經是《北伐周報》的主編。
在我軍的隊伍之中,有不少驍勇善戰的將軍,也有不少擅長擬定作戰策略的參謀,但是像段德昌一樣,文武全能發展的人才卻是非常的可貴。
八一南昌起義,段德昌是參戰士兵之一。
鄂西農村的武裝鬥爭,段德昌憑藉一己之力,點亮了荊江兩岸的革命烈火,由此開闢了洪湖根據地,助力燎原之態的加速形成。
可即便是這樣,段德昌也沒有一絲一毫的架子。
打了勝仗,段德昌也不驕傲,打了敗仗,他也不氣餒,他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在反思中進步,革命才能從無到有」。
段德昌這麼好,這麼年輕,可是因為夏曦的錯誤,他的生命卻終結在了最美的29歲。
他用自己的臨終遺言警醒世人,而他的戰友和上級,所有聽到他離世的人脫口而出的第一句都是「好可惜」。
錯誤被糾正,而段德昌也從未被遺忘。
在1945年的《關於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上,五大書記之一的任弼時,詳細介紹了段德昌忠於革命、堅貞不屈的事迹。
任弼時
夏曦強潑在他身上莫須有的罪名被徹底摘取,而黨的七大也在1945年正式恢復了段德昌的名譽。
有人說,死亡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遺忘。
但與段德昌並肩戰鬥過的戰友沒有忘記他,他的老朋友毛主席也從未相忘。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鮮艷的五星紅旗在空中飄蕩,所有的中國人民也自那天挺起了腰板,自信的生活。
因為事物的繁忙以及需要仔細考究,所以對開國元帥們的授銜和烈士們的追封才在1955年的時候舉行。
在誦讀擬定名單的時候,有人提及段德昌的名字,毛主席是止不住地潸然淚下。
毛主席
身為國家主席,他因為功勛和卓越功績將共和國第一號烈士的頭銜賜給了段德昌,身為朋友,他用自己的眼淚,表示了對英年早逝好友的緬懷。
國已強,家已安,舊習已處,新社會發展蒸蒸日上。
只希看到這樣,先輩們的心可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