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至15日,「四下基層」福安實踐隊抵達福安市溪柄鎮,開啟寧德市年輕幹部「四下基層」實踐活動之行。活動以「紅色歷史文化觀感、地域文化體驗、重走紅軍路、入村入戶調研、企業項目調研」為五大主題,緊扣「四下基層」的宗旨,弘揚了「務實、調研、為民」的良好風氣。

溪柄鎮是閩東蘇維埃政府的革命舊址,中央紅軍長征前全國八大革命根據地之一,素有「閩東延安」之譽。轄區整合了斗面村閩東蘇區紀念館、「四大舊址」(閩東蘇維埃政府舊址、中共閩東特委舊址、共青團閩東特委機關舊址、閩東婦女工作團辦公舊址),樓下古民居、 獅峰寺(閩東紅帶會總部舊址),榕頭村鄭虎臣故里、中國美院福建寧德教育實踐基地。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年輕幹部們參觀了閩東蘇區軍民在戰爭時期的珍貴史料圖片、實物展品,認真聆聽了革命時代閩東蘇區軍民的英雄事迹,接受了一次生動的革命傳統和愛國主義教育,感受「閩東蘇區精神永放光芒」幾個大字的時代偉力。

隨後,年輕幹部們走進閩東革命機關「四大舊址」,親身體驗紅色文創產品、紅色研學基地、紅色主題博物館等多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感受別樣的人文景觀和歷史底蘊。大家深受教育、深受啟發,紛紛表示要始終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傳遞溪柄紅色文化、講好紅色故事,服務發展,全力推進鄉村振興。體驗閩東蘇區紅色文化的同時,年輕幹部們還走進溪柄鎮樓下古民居、新時代文明實踐點進行深入學習,零距離接觸古建築、體會紅色基因的代代相傳,對紅色血脈歷史和明清古建築構造都形成了更加深刻的認識。
此外,樓下村古民居還添加現代元素,在古建築里建設民宿,開展攝影展,書畫寫生、文化閱讀等文娛活動,年輕幹部們通過實地調研與研討,深刻感受閩東蘇區的今昔變化。大家圍繞黨員帶頭助力鄉村振興的實踐案例,探討如何發揮地方特色優勢,創新打造紅色旅遊主題項目,豐富紅色旅遊產品類型、體驗場景,發揮紅色旅遊功能,為走好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貢獻力量。

9月16日,「四下基層」福安實踐活動隊繼續深入革命老區,探尋紅色記憶,賡續紅色基因。上午,實踐隊員們重走紅軍路,參觀畲族革命歷史陳列館、紅軍後方醫院舊址,身臨其境感受「紅軍不怕遠征難」的艱苦革命歷程,接受體魄鍛煉和意志考驗。接着,實踐隊員們來到溪柄鎮東坪村幫忙收割稻穀。雖頭頂烈日,汗流浹背,隊員們依然幹勁十足,有的負責收割稻穀,有的負責傳遞稻把,有的負責清理稻稈,有的負責裝袋搬運,忙得熱火朝天。實踐隊員們以田間地頭為課堂,身體力行,體會糧食生產不易,發揚厲行節約精神。
下午,福安市委黨校教師李東平在閩東蘇區紀念館紅軍學堂為實踐隊員們作主題講座。接着,斗面村駐村第一書記與實踐隊員們交流駐村工作經驗和體會。
晚上,實踐隊在閩東蘇區紀念館會議室召開學習交流會。會上,隊員們結合三天以來的實踐經歷,分享了自己的心得體會,並積極為鄉村振興發展建言獻策。隊員們紛紛表示,要大力傳承和發揚「四下基層」的優良傳統作風,加強實踐鍛煉,提高工作本領,為走好閩東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