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2022年09月29日17:55:14 歷史 1726

毫無疑問,創造力是最重要的人力資源。沒有創造力,我們的社會就很難進步,創造力真的非常重要。

從古至今人類社會有眾多發明,足以體現人類的創造力,我們的世界也因為創造力而變得豐富多彩。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愛迪生發明了燈泡我們得以照明,這足以稱得上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也從此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而在古代他們在夜晚是沒有電燈的,那麼他們如何照明?愛迪生髮明燈泡是有專利權的,那麼火,其實嚴格意義上說,火不可以申請發明專利的。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我們知道火是自然界客觀存在的,但是火真的在人類歷史進程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火摺子的發明也足以體現了古代人的智慧。

古代人的智慧

現代社會隨着經濟的發展和科技技術的提高,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高科技產品我們確實應該稱讚。

不過現在的人們在物慾橫流的世界中穿梭,慢慢地迷失了自己,這不見得就是一個好現象。現代的人們大多都比較浮躁,找不到自己的價值所在,也沒有了「創造力」。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很多人往往被時代推着走。在信息高度發達的現在,我們能看到很多,但是我們似乎什麼也看不到。所有的人只是分享一些願意讓我們看到的,並不是生活的全部。

反觀古代人他們雖然沒有高科技,但是他們有悟性,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非常深刻的,同時他們也有自己的小發明。

除了四大發明以外,火摺子其實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在很多古裝電視劇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這樣的情節。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人們在晚上需要照明時,就會把自己攜帶的「高科技」拿出來,也就是火摺子,輕輕一吹就能被點燃,堪稱現代的打火機,甚至比打火機還方便。

不過古代人對火的使用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任何事情也都是循序漸進的,一蹴而就的事情幾乎不會發生。

遠古人類鑽木取火

在鑽木取火之前其實人類還經歷過自然火,比如當閃電出現時會產生火,之後才出現了別的方式即鑽木取火,其實它是來自於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起初人們是以石擊石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才逐漸產生了鑽木取火,不過對於木的選取也是很有講究的。

之後發現鑽木取火的人將這個方法傳授給了很多人,人們學會鑽木取火之後,人類社會的發展就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其實鑽木取火就是通過摩擦發熱,出現高溫的木屑,之後得到了火。很多木棍在木板上摩擦,慢慢的木板就會冒煙。

冒煙之後我們就需要仔細觀察,將高溫的木屑放到指定的位置,輕輕吹氣就可以產生火,人們可以用來照明、燒烤、取暖等。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其實真正操作起來還是非常有難度的,之後人類在長期的鑽木取火的過程中,其實也積攢了很多的經驗。

不得不說人類是非常有智慧的,在很多事情上都可以看出,比如古代出口陶器和茶葉,古代其實還沒有包裝的概念,但是他們運輸時將陶瓷放入木箱的中間,剩下放茶葉。

出口的木箱還可以用來做傢具,由此古代人的智慧真的是體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我們學習。

火摺子

古代的火摺子一吹就亮,真的十分神奇,古代人的智慧真的不容小覷。因為自然界的雷電現象,自然界出現了的火。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慢慢的人們發現了火的作用就開始研究火,利用火,他們明白火可以驅趕野獸還可以製作食物,之後又拓展到了更寬泛的領域。

古代的人們獲得火的方式有很多,真的令人非常佩服。那麼火摺子到底有怎麼的原理?很多人其實都十分好奇。

在古代我們知道是沒有火柴的,鑽木取火其實是非常不方便的,直到硫磺等一些易燃物質的出現,慢慢的人們在摸索中有了新的發現,之後創造了火摺子,便利人們的生活。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據歷史記載,南北朝時期有個宮女在柴火上面放了易燃物質,這樣通過摩擦之後很快就可以點燃。

之後就開始研究,並且想到是否可以將火種留下,於是他們就將其放在竹筒之中,並且用蓋子蓋上。

蓋子蓋上之後,因為缺少氧氣,所以化學物質的反應變慢了,等到人們下次使用時,打開蓋子輕輕吹一下就又會被點燃。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至於其中原理非常簡單,當人們吹氣的時候,會加快氧氣的流動,這樣火摺子中的易燃物就更容易發生化學反應,所以火摺子就被點燃了,可以為需要的人所使用。

不得不說人類的創造力是無窮無盡的,永遠都走在奮鬥的道路上,只為可以過上更好的生活,追逐的人生其實充滿了意義。

製作火摺子

簡單的火摺子其實就是用紙卷捲起來,不過捲紙也是要有技術含量的,不能太緊,這樣不易保存火種,也不能太松,要不然很快它就會被燃燒完。

而高級一點的火摺子會更加的難做,所用的原材料就大不相同,也都比較珍貴,先要浸泡然後再取出,需要經過很多的工藝手續。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同時還會在裏面加一些香料,燃燒時會聞到香味。之後要放入一些硫磺等易燃物質,最後捲起來放入竹筒內,之後還需要點燃頭部再熄滅。

另外就是需要製作一個竹筒的蓋子,將蓋子安在竹筒之上,這就算製作完成了一個火摺子,其實還是非常有難度的,製作一個精良的火摺子需要很多程序,普通人家根本就用不起的。

民間的火摺子或許相對而言簡單一點,畢竟它的用料還是比較普通。以上這三種其實就是古代人生活的方式,火摺子相對方便,但是它也是有弊端的,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

不過我們需要承認的是古代的一些發明以及做事的方式,都是值得我們現代人學習的,很多人到今天也一定覺得古代人的發明不如現代。

古代用的火摺子,為何一吹就能點燃?究竟是什麼原理? - 天天要聞

但是我們要明白現在的諸多發明都是建立在前人的基礎上的,火摺子的發明就是一個例證,而如今很多研究人員都是源於此開始研究的。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更應該做到繼承與發展,將自己的思維打開,創造出更好的高科技產品。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 天天要聞

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逝世,享年94歲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產主義戰士,新華社原香港分社副社長、深圳市委原副書記秦文俊同志(享受省部長級醫療待遇),因病醫治無效,於2025年5月18日18時25分在深圳逝世,享年94歲。秦文俊,1932年5月生,湖北黃岡人。1949年7月在武漢中原大學政治學院學習並參加工作,1952年7月加...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 天天要聞

甘於被「圍獵」,廣東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被開除黨籍

據韶州清風消息:日前,經韶關市委批准,韶關市紀委監委對韶關樂昌市政協原主席鄔賢有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調查。經查,鄔賢有喪失理想信念,背棄初心使命,無視中央八項規定精神,違規收受禮品;違背組織原則,在組織函詢時不如實說明問題;甘於被「圍獵」,將公權力當成謀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在工...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 天天要聞

寧德市委書記調整

福建日報5月20日消息,日前,福建省委決定,張永寧同志任寧德市委書記。張永寧(資料圖)福建省委組織部5月13日發佈任前公示公告。其中:張永寧,男,漢族,1967年10月生,大學,中共黨員,現任寧德市委副書記、市長,擬任設區市黨委正職。公開簡歷顯示,1989年,張永寧從福建師範大學物理系畢業後進入晉江縣養正中學任教,...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 天天要聞

古代盛行「表哥娶表妹」為何很少生出智障兒?原因其實很簡單

影視劇常常會設定一個「青梅竹馬」的橋段,尤其是古偶劇,還是古言小說。編劇或者作者,設定的「青梅竹馬」大多是從小一起長大,對彼此都很了解的小夥伴,同一個村子的,或者家裡離得不遠的。嚴格來說,在古人的觀念里,這都算不上青梅竹馬,他們覺得真正的青
《國士丘濬》新書發佈:這位明朝「全能學霸」何以成為「第一流人物」? - 天天要聞

《國士丘濬》新書發佈:這位明朝「全能學霸」何以成為「第一流人物」?

中國網5月19日訊(記者 鄭偉)丘濬是誰?他是歷史地位被低估的「先明一代文臣之宗」和「理學名臣」,是政治家、史學家、經濟學家、文學家和「戲劇家」;他是史學家錢穆先生所推崇的「第一流人物」,是青年作家何杰華筆下「『橫站』於時代的『國士』」,同時也是讀者眼中明朝的「六邊形戰士」和「全能學霸」。5月17日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