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2022年09月28日11:19:17 歷史 1297

《三國演義》中,五虎上將一直都有很高的人氣,尤其是長坂坡中七進七出的趙雲,以及單刀赴會、刮骨療傷等戰績數不勝數的關羽。

可實際上,五虎上將僅僅只是小說中創造出來的一個噱頭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相比之下,「五子良將」的名聲更加真實。甚至就連陳壽本人都在《三國志》中提到:

「時之良將,五子為先」。

那麼在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績之中,又有誰的戰績最為亮眼,誰的戰績最普通呢?除此以外,在有着明顯差距的情況下,這五個人為何能夠並列選在一起。

畢竟在《三國演義》之中,關羽、趙雲、張飛、黃忠、馬超這五個人,實際戰鬥力幾乎都差不多。若不經過長時間鏖戰,還真分不出個上下。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張遼

五子良將張遼, 武勇過人膽氣高,要說五子良將中誰最頂張遼自然當仁不讓

儘管在丁原死後,跟隨呂布一同投奔董卓,並成為呂布手下的八健將,但張遼的統帥能力,以及個人武藝,都絕非其他人能夠相提並論。

尤其是轉投曹操之後,白狼山之戰與合肥之戰,更是讓他徹底打出了名氣。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前者極大程度上,削弱了北方烏恆勢力,這讓曹操不用在擔心後方戰事,安安心心地發動赤壁之戰。後者則是在孫劉聯軍達成北上共識以後,讓他們認清現實

北方的軍事力量,雖然遭遇了一次重大失敗,但也絕不是彼時的孫劉可以挑戰。尤其是孫權,被張遼單槍匹馬殺到跟前,徹底打擊了東吳軍隊的信心。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徐晃

勇猛過人善用兵,當年三國數公明。張遼之後,其次便是曹操麾下的右將軍徐晃。而他的背景板,則是被後人稱為五虎上將的關羽。

建安二十四年,關羽率軍北伐,不僅將龐德斬殺,同時還將于禁生擒,導致曹操軍隊士氣低落到冰點。可也就是在這個時候,徐晃率軍支援,將戰局完全扭轉,逼迫關羽後撤。

很多人可能會想,此次戰鬥完全是孫曹兩家聯合,才讓關羽腹背受敵、疲於應對。可事實上,徐晃在「沔水之戰」中的表現,也絕對算得上可圈可點。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他不僅穩步推進,不給關羽任何機會,更是以聲東擊西的方式,成功攻下樊城。儘管此次戰鬥沒有讓蜀軍徹底失敗,但也為襄樊之戰的最終勝利埋下了伏筆。

張郃

驍將難逢不可求,將軍無復鬼神愁。

位於五子良將中游的,便是在街亭之戰中成功擊敗馬謖的張郃。雖說他不像張遼、徐晃一樣,有着十分亮眼的戰績加身,但街亭之戰的勝利,也足以讓他進入後人的視野之中。

諸葛亮北伐最接近勝利的一次,也正是因為他,無奈宣布失敗,對於整個魏國而言,張郃都是絕對的功臣。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于禁、樂進

最後便是于禁、樂進這兩個人,之所以排在最後,主要原因就在於他們的一生,都沒有經歷過十分亮眼的戰績

雖說《先主傳》中曾提到「青泥之戰」,但因為史料記載實在有限,所以對樂進表示認可的人一直不多。

而于禁就更不用說,襄樊之戰中被關羽生擒,這反倒成了他一生都洗不掉的污點。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何這兩位將軍,依舊能夠被評為五子良將呢?原因就在於資歷二字。儘管沒有突出的表現,但跟隨在曹操身邊的他們,以往每一場戰役之中,幾乎都有他們的身影存在。

長期與敵對陣的過程之中,要說一點軍事能力都沒有,這不太現實。相較於前面幾位將軍而言,他們更像是缺少了一個展現自己的機會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當初宛城之戰中,張綉與賈詡兩人密謀弄死曹操,恰好曹操麾下黃巾軍出身的「青州兵」也趁此動亂。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如果不是于禁第一時間果斷鎮壓,並維持秩序,根本來不及救援曹操。到時候哪怕曹操再怎麼割須斷袍,估計也躲不過張綉等人的追殺。能夠在危難之中力挽狂瀾,足以證明于禁的可靠。

只可惜襄樊之戰中,于禁降關羽,又被曹丕從孫權手中贖回以後,他就徹底和軍隊斷開連接。甚至明末清初的文學點評家毛宗崗,還特意提到曹丕畫陵屋羞辱于禁這件事情。

五子良將之中,恐怕也就是于禁的下場最為凄慘。不過無論如何,在曹操征戰天下的過程之中,這幾位將軍也的確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五子良將」各自的成名戰,誰是最頂的?誰又是最水的? - 天天要聞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 天天要聞

千古第一賢后:馬秀英——她用大愛溫暖了一個暴戾的王朝

(一)亂世孤女,遇一生摯愛時間:元至正十二年(1352年) 地點:濠州(今安徽鳳陽) 人物:馬秀英、朱元璋、郭子興 宿州富商之女馬秀英,自幼喪母,父親因仇殺逃亡,臨行前將她託付給紅巾軍領袖郭子興。郭子興視她如己出,教她讀書明理,但她拒絕纏足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 天天要聞

湛江為什麼叫湛江?這事兒得從頭說起!》

今天咱來嘮嘮湛江這名字的來歷。別看現在湛江是個濱海大都市,無敵海景刷爆朋友圈,但它的名字居然跟「江」沒啥直接關係!是不是覺得離譜?別急,聽我慢慢給你捋清楚。一、名字的由來先說個冷知識,湛江這個地方,在古代並不叫「湛江」,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裏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 天天要聞

武則天墓前61個石人都無頭,千年來難解,1971年2位農民提供線索

1971年,陝西乾縣兩位普通村民在田間勞作時無意間挖出一個奇異石像頭像。而這不起眼的一鋤,竟成為破解千年未解之謎的關鍵線索——武則天陵墓前六十一尊無頭石像的秘密。乾陵,一座合葬唐高宗與武則天的皇陵,歷經千年風雨與盜墓者輪番「進攻」,卻始終無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 天天要聞

逃台國民黨高級將領:大多晚景凄涼,窮苦潦倒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讓國民黨政權徹底失去了大陸的控制權,隨之而來的,是大批國民黨高級將領跟隨蔣介石撤往台灣。那時候,誰也沒想到,這個島嶼會成為他們後半生的舞台,更沒想到,許多曾經風光無限的將領,到了晚年卻過得那麼艱難。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 天天要聞

書香傳家——徐門景孺人的家族傳承故事

根據《大橋徐氏族譜》記載,景孺人生於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是大橋徐氏徐達三的原配妻子。她的父親是雍正元年恩科舉人景麟祥,叔父是康熙五十二年恩科進士景考祥,表兄則是乾隆年間進士、候選知縣景鴻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