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來,人們津津樂道於褒姒「傾國傾城」的美貌和周幽王「烽火戲諸侯」的荒唐。今天,我們就來談談西周末年的著名妖姬褒姒,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烽火戲諸侯」的主人公。那麼褒姒真的是滅周的禍害嗎,還是她也只是政治鬥爭中的一個犧牲品呢?
周朝經歷千百年的滄桑巨變,傳到周宣王姬靜時,周朝已經衰落。姜戎抗命,宣王率軍親征,在千畝慘敗而歸。
宣王的車駕回到都城,太史伯陽父上奏:「臣夜觀天象,王宮之內有女禍,何況民間謠言說『月將升,日將沒』。日者乃帝王,月乃女主,就是說女主亂政。」
宣王說:「自朕即位以來,後宮皆由姜後主持,她賢德無比,從不問朝政,怎麼會亂政呢?」
伯陽父說:「陛下,民間謠言只說『將升,將沒',並不是說現在之事。」
宣王悶悶不樂,散朝回宮,直奔姜後中宮。見到姜後,宣王把伯陽父所言告訴姜後。姜後說:「陛下,宮中真的出了怪事,不知此事與謠言是否有關?」
宣王問:「宮中出了什麼怪事?王后儘管說。」姜後說:「先王的一位老宮女,已經50多歲,自先朝時懷孕,至今整整四十多年,昨夜子時竟生下女嬰。」
宣王驚慌失措,相信了伯陽父的話。他連忙站起來,問:「她現在哪裡?」
姜後說:「臣妾也認為她是妖女,派太監用草席包起,扔到20里外的清河去了。」
宣王說:「皇后,為什麼不等到朕親自處理?此妖女定是『月將升'中的女禍,一定要處死她。
周宣王
姜後說:「臣妾知罪,這就派人去找。」她傳來兩個太監,說:「你們快派人火速趕往清水河,把女嬰找回來。」
二人奉命前去,宣王命人宣召老宮女見駕。
一會兒,老宮女應召前來,三呼萬歲。宣王問:「聽說你懷孕四十多年,昨夜生一女嬰,這是真的嗎?」老宮女流淚說出一段傳奇故事。
傳說在公元前18世紀,那時是夏桀的時代。一天,褒城有兩個人化成兩條龍,飛上萬米高空,後來降落在夏王宮中。二龍落在王宮後,累得滿口噴唾沫,開口對夏桀說:「我乃褒城二君。」
桀王要殺了二龍,命太史占卜吉凶。占卜的結果是殺了不吉利。桀王要把二龍逐出王宮,太史再占卜,結果逐出也不吉利。突然,雷聲隆隆,風雨大作,二龍趁機飛逃。桀王下令用金盤取二龍的龍涎(唾液),藏在朱櫝中。這個放在國庫中的朱櫝,歷經多年,從未有人開櫝。
公元前850年,周王朝的第十代國君周厲王姬胡末年,也就是周宣王父親晚年。一天深夜,濃雲密布,國庫中突然閃現一道精光。守國庫的武士們大驚,急忙察看,原來此光自裝龍誕的朱櫝中射出。武士們急忙奏報周厲王。
周厲王命掌庫官取簿籍查看,得知朱櫝的來歷。周厲王想看看龍涎,下令掌庫官把朱櫝取來。一位太監打開朱櫝,手托金盤呈上,先王輕輕接過,不小心把金盤掉在地上。龍涎流出,化成一個元黿,在石柱中盤旋。內侍連忙驅趕,元黿逃入深宮。
宣王聽了老宮女說到這裡,問:「元黿與女嬰有什麼關係呀?」老宮女說:「當時我剛12歲,元黿鑽入我的腹中,從此肚子逐漸大起來。先王下令把我囚禁,到現在已經四十多年了。昨夜突然生下一女。奴婢罪該萬死!」
宣王說:「此事與你無關,退下去吧。」
老宮人剛走,派出去的兩位宦官回宮復命。兩位宦官對宣王說:「陛下,女嬰被水沖走,蹤影全無。」宣王心想:剛出生的女孩,一定是溺死或者漂走了。
第二天早朝,宣王將宮中怪事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命伯陽父占卜。占卜的結果為:哭又哭,笑又笑。羊被鬼吐,馬逢犬逐。
伯陽道:「哭笑乃悲喜之象;羊為未年,馬為午年,其卦應在午未之年。看來,女妖未曾除掉。」
宣王大驚,下令全城內外,挨戶查問女嬰,不論死活,有人撈到賞布帛三百匹;有收養不獻者斬。宣王命上大夫杜伯專管此事。
這道命令城中百姓皆知,但鄉下村民還不知道。一天,有個賣桑弓的男子離村去褒城,路過清水河岸。他望見一群鳥在河邊飛旋,心知有異,便向岸邊跑去。
群鳥銜着水中草席,用力朝岸上拖。他轟走了群鳥,把草席拽上岸,見席內包着一個女嬰。他心想,如今我孤苦無依,不如將她養大,將來也會有靠。想到這裡,他抱着女嬰離開鎬京,到褒城去了。
褒城是夏朝故都,周朝時為褒國。賣桑弓的男子抱着女嬰沿路乞討,來到褒國。女嬰每日啼哭,餓得肚子都癟了。
一天,他抱着女嬰到一家乞討。此戶人家剛死了出生不久的女嬰,女人哭得死去活來,她丈夫正在一旁相勸。聽到嬰兒的啼哭聲,那女人發瘋似的從賣桑弓的男人懷裡搶過女嬰。女嬰到了她懷裡就不哭了。
她一見女嬰倍感親切,解開上衣,將女嬰餵飽。
賣桑弓的男人上前去要孩子,女人不肯還給他。她丈夫上前說:「在下姓姒,名姒大,夫人剛生下一女,卻夭折了。此女可放在我家撫養,老哥的生活在下安排。」
賣桑弓的男人正為養不活孩子而發愁,見姒大願意幫助撫養,立即同意。姒大請他住下,送給他幾十畝田。姒大給女孩取名為褒姒。
公元前782年,周宣王去世,姬宮涅即位,史稱幽王。幽王娶申國侯的女兒為王后,不久生太子宜臼。幽王每天飲酒作樂,不理朝政。
申侯不願意看到周朝衰敗,經常到宮中勸諫,勸幽王以國事為重。幽王從來都不聽
勸,申侯上本求歸。幽王煩申侯嘮叨個沒完,下詔讓申侯回國去了。
尹吉甫、召虎等忠臣相繼逝世,幽王提拔虢公、祭公、尹球為三公,三人都是奸臣,凡事投幽王所好,幽王更放肆了,每天縱情酒色。
恰好此時涇、河、洛三川大地震,西岐守臣上表申奏,幽王不去賑災,卻下令廣徵美女。大夫趙叔帶見幽王如此荒淫,上奏道:「大地震乃國家不祥之兆,陛下應體恤災民。若一味地荒淫無度,社稷危矣。」
虢公上奏道:「周朝定都鎬京,西岐早已拋棄,與國家的存亡沒有關係。趙大夫誹謗陛下,望陛下明察。」幽王下詔革了趙叔帶的官,逐出周朝。
褒國侯褒垧入朝,聽說趙叔帶遭逐,入朝相勸。幽王對褒垧說:「趙大夫嚇唬朕,不配當官,故此逐之,褒君不要再勸了。」
褒垧說:「大王將忠臣驅逐,臣恐國家空虛,臣以為...幽王見褒垧比趙權帶更能嚇唬人,吼道:「住口!你也想嚇唬朕!來人那!把他囚於獄中。」褒垧的兒子褒洪德為了救父親出獄,到處奔走,三年多了仍然沒有成功。
這一年,褒姒14歲,已經變成了亭亭玉立的美女。她的皮膚像雪一樣白,眉似柳葉,口岩櫻桃,楊柳細腰,眉眼中靈氣遇人,人見人愛。褒姒活潑好動,喜歡栽花種草,撲蜂捕蝶。
一天,褒姒遇到一隻美麗的大蝴蝶,便追逐捕捉。她一直追出花園,跑出家門。她一心捕捉蝴蝶,與褒洪德撞在一起。
褒洪德大怒,剛要發脾氣,竟被褒姒的美色驚呆了。她雖是小家碧玉,但卻有傾國傾城之高貴氣質。她輕盈地走上前去,施禮道:「小女子衝撞了大人,多有冒犯。」
褒洪德忙說:「沒關係。」她又對他做了個萬福。他剛要與褒姒搭話,不料她轉身回院去了。他嘆道:「沒料到鄉下竟有如此美女。
他突然想起幽王派人四處征美女的事,心生一計:此女乃絕代佳人,幽王是淫君,見她定會動心,若將她獻給幽王,一定能救出父親。
他向村裡人打聽她的姓名,是否婚配。原來,她父母對她愛之甚深,再加上姿色過人,要給她找到大富大貴之家,因此婚事才拖到現在。
褒洪德知道後,急忙進城,去見母親。褒母見他剛出府,又回來了,問道:「你說要出城散心,怎麼又回來了?」他笑道:「母親,父親要得救了。」「是真的嗎?"褒母問。
他說:「天子荒淫無道,兒今天找到一絕色女子,父親可以出獄了。」
褒母嘆道:「褒家世代忠良,為臣子的要勸諫才是,怎能助紂為虐呢!』
他說:「兒知道,但不這樣做救不了父親。幽王乃暴君,周朝的氣數已盡,兒顧不得許多了。」「既然幽王無可救藥,只能如此了。
「兒方才兒在鄉下散心,看到一美貌女子,乃是姒大的女兒,現今14歲,若將其獻給幽王,求幽王放了父親,豈有不成之理。」
「好,此乃周文王出獄之計,你去速辦。」褒母說。
褒洪德攜金銀布帛,在侍衛們的前呼後擁下來到姒大家裡。姒大見世子來到家中,
尤如褒國侯親臨,連忙跪拜。
褒洪德說:「你家有一絕色女兒,如獻給幽王,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
攀龍附鳳之心人皆有之,姒大大喜,又想:既然是王家娶女,我何不趁機勒索。他索要聘禮金銀各二百,布帛三百匹。褒洪德當場交了聘禮,把褒姒接進城。
褒母見了褒姒,真可謂是天下第一美人,用她一定能換回丈夫。她派兩名女奴,領褒姒去洗澡,每天錦衣玉食地去供養,請人教她禮數、音律。
褒姒絕頂聰明,老師只教一遍,就能過目不忘。不足一個月,褒姒精通琴、棋、書、畫,加上美貌非凡,真是難得的絕色佳麗。
褒洪德見了,備下大批金帛玉器,帶着褒姒來到鎬京,住在驛館。
他用金銀賄賂虢公,求其上奏幽王。虢公見了金銀滿口答應,第二天,他對幽王說:「此女天下少有,足見褒垧之子洪德真心贖罪。」
幽王心想:用褒垧換個美女值得,還可以收買人心。幽王說:「朕先見一下褒姒,若真像卿說所,朕就放了褒垧。」
公元前780年,襲洪德帶着褒姒上朝,幽王見過褒洪德後,宣襲姒見駕。
褒姒自鄉下來到京城,內心充滿了驚奇。她不知道幽王見了自己會如何,心中又充滿好奇,高大的殿宇,紅牆黃瓦,令她目不暇接。
褒姒拽住侍女的手不敢入內。侍女說:「幽王一定會寵愛你的,不要害怕,進來吧。」
侍女用力一推,褒姒向兩旁站滿文武百官的大殿上走去。幽王遠遠望着殿外,上來一位少女,只見她輕盈地向殿上走來,就像傳說中的仙女一樣。
褒姒來到階下,盈盈下拜,文武百官都屏住呼吸,欣賞美女。褒姒說:「小女子褒姒叩見陛下。」
幽王聽了這聲嬌喚,心中頓時舒服極了,說:「平身。」「謝陛下。」褒姒說。她抬起頭來,直視幽王。只見她雙目含珠,面似桃花,婀娜多姿,光彩照人,滿殿生輝。幽王想盡天下關於形容美女之詞,都無法表達褒姒的美貌,真是有閉月羞花之容,沉魚落雁之貌。
幽王只顧貪戀褒姒的美色,忘了文武群臣。褒姒見了,膽子大了起來,頓時滿殿生輝。幽王恨不得把她吞下去。虢公出班道:「陛下!」
經虢公一打擾,幽玉說:「快帶她到瓊台沐浴更衣,褒洪德獻女有功,赦其父之罪,仍為褒國侯。」
褒洪德喜極而泣,跪道:「多謝陛下龍恩浩蕩,臣替父親拜謝。
幽王點了點頭,向群臣揮了揮手,回後宮去了,群臣散去。
褒姒正在洗浴,幽王闖了進來。她滿身香氣,少女那美麗的胴體顯露在幽王面前。幽王早已魂飛魄散,撲上前去。她年僅十四,心中有怯意,不覺微微顫抖。幽王笑道:「美人不要害怕,從今以後,你就是朕的主人了。」
她要起來謝恩,被幽王按住,說:「美人不必拘禮。」幽王用手撫摸着她的身子,興趣大發,急忙雲雨一番。
從此,褒姒經常坐在幽王的腿上,行必並肩,飲交杯酒,在同一器血中飲食。幽王一連幾個月不早朝,文武百官在大殿里望眼欲穿。褒姒經常用琴棋書畫為幽王解悶,他在她身邊覺得很快樂,一刻也捨不得離開褒姒,如膠似漆。
一日,申後領着眾宮女來到瓊台,直闖寢宮,見幽王騎在褒姒身上,褒姒摟着幽王的脖頸,兩個人正在弄情。申後罵道:「何方妖女,惑亂陛下!」
幽王說:「這是朕的美人褒姒。愛妃不必發怒。」申後含憤而去。褒姒驚問:「她是誰?」
幽王說:「王后,你明天去見她。」第二天早晨,幽王上朝,臨行時對襲姒說:「美人梳妝後去見王后,不要惹王后生氣。」
幽王下朝回來,寢宮中找不到褒姒,一問宮女,知道褒姒在花園。來到花園,聽見動聽的琴聲,他彷彿有飄飄欲仙之感,褒姒身着綵衣,綵帶隨風飄飄,令他神魂顛倒。
幽王說:「美人,再為朕撫上一曲。」她撫琴唱道:「彩雲飛揚上九霄,瑤台仙子望情郎,花陰月下訴衷腸,愛心無限意長長。美人如林恨不平,欲獨得愛知何時?」
「朕發誓,除美人外,朕不再愛別人。」
褒姒跪地道:「臣妾終身服侍君王,決無二心。
從此,幽王每月只上兩次朝,下朝便與褒姒形影不離,兩個人恩恩愛愛。
幽王不肯前來臨幸,申後受到冷落,不禁悲泣,每天以淚洗面,宮女們經常來勸,仍無法解其憂愁。一天,申後對鏡打扮,心想:我乃申國公主,周朝王后,六宮嬪妃由我掌管,褒姒只是村女,竟不來朝見自己,這口氣絕不能咽下。想着想着,申後止住了淚水。
宮女來報:「啟稟娘娘,太子前來拜見。」
申後說:「快宣。」一邊說一邊整容去迎兒子。太子宜臼伏身下拜道:「孩兒拜見母后,願母后身體安康。』
申後扶起太子,說:「兒啊,快起來。"太子見母后滿面愁容,臉上似有淚痕,眼光迷離,好像有莫大的委屈,問道:「母后貴為國母,誰敢惹您生氣?"申後哭道:「褒國獻了一名美女,名褒姒,迷惑你父王。你父王幾個月不上朝理政,更不到中宮相見。那女子也不到中宮朝見,不把娘放在眼裡。故此在宮中悲泣。」
太子道:「母后,孩兒一定替母后出口惡氣。"申後說:「不要莽撞,以免招殺身之禍。」
太子說:「母后不必害怕,明天乃朔日,父王一定會上朝,待孩兒打她一頓。」
申後再三阻攔,但太子堅決不從,出宮去了。第二天,幽王上朝去了。太子帶十名親信,來到瓊台下,將園中的花朵亂摘。宮女們上前攔道:「此花乃大王栽給褒娘娘的,你等休得亂摘。」
太子罵道:「狗奴才,竟敢攔我?」喧嘩聲驚動了褒姒,她見花被隨意採摘,從瓊台走下來。宮女們忙向她告狀,太子上前一把抓住她,拳打腳踢。太子罵道:「你是何方妖女?今天叫你知道我的厲害。」
宮女們給太子跪下,叩頭不已,高聲喊道:「太子饒命,千萬不要傷了褒娘娘,奴婢們吃罪不起。」太子見褒姒身上已受傷,率眾離開了瓊台。
不久,幽王來到瓊台,見褒姒兩鬢蓬鬆,身上有傷,驚呼:「美人為何如此模樣?"褒姒撲在幽王懷中,哭訴起來。
幽王勸道:「美人,朕讓你去朝見申後,這是宮中的規矩。你不去中宮朝見,說來也有不是。」
褒姒哭道:「臣妾初人王宮,不敢去見王后。陛下不為臣妾做主,不如死了,省得受氣。
幽王心中痛惜,不停地安慰:「美人不必憂慮,只要朕在,誰也不敢欺負你。」
幽王當天就派人把太子宜臼送到申國,命申候代為教養。太子不服,要進宮申辯。幽王自知理虧,吩咐衛士不準放太子進宮。太子跪在宮門口,遙望深宮,叩別而去。
從此,申後更感孤寂,終日思兒怨夫,以淚洗面。
褒姒安心保養,孕滿十月,生下一子。幽王為其取名為伯服,產生了廢嫡立庶之意,苦於太子沒有失德之處,只好打消念頭。褒姒更想廢嫡立庶,但認為扳倒申後恐怕不簡單,朝中誰敢為自己說話呢?她想到了幽王的心腹尹公和虢公。
一天,她請來二公,說:「我母子得二公相助,實在感激不盡,請受本宮一拜。"尹公說:「恕臣直言,那申後無才無德,靠了申侯才坐上皇后之位,現太子被逐,她成了籠中之鳥,怎麼比得上娘娘有幽王的寵愛,又有皇子伯服在,正宮之位非娘娘莫屬。為今之計應抓住申後和太子的失德之處。」
從此,褒姒在申後周圍,廣安心腹,監視申後的一舉一動。22歲那一年,她終於整倒申後,自己成為王后,伯服成為太子。
褒姒在這場宮廷鬥爭中大獲全勝,但自從入宮以來沒有人見她笑過。為此,幽王召來樂鳴鐘擊鼓,弄竹彈絲,褒姒就是不笑。幽王派人表演各種民族歌舞,她仍然不笑。
褒姒說:「臣妾生來不愛笑,陛下何必如此。」幽王心想:朕想到的東西一定要到手,何況只為博得愛妃一笑。幽王下了旨,誰能讓王后一笑,朕立賞千金。一天,虢公入宮來見幽王,道:「陛下,臣有計可使王后笑。」幽王說:「快快說來。」
虢公說:「驪山下有20多座煙墩,每隔十里一座。上面放有大鼓,只要有敵軍人侵,放起狼煙。一墩點燃,其他煙墩也相繼點燃。附近諸侯看到煙警,馬上發兵來救。現在數十年來太平,烽火皆熄。大王何不同王后游驪山,點起烽火,王后必然能笑。」幽王聞言大喜。
第二天,幽王帶着褒姒和文武百官,來到驪山。晚上,幽王說:「點上烽火,王后要看烽火與諸侯勤王的奇觀。」只見火光衝天,狼煙直透雲天,百里之內都能看見。附近諸侯連夜調兵遣將,催馬向驪山奔來。
諸侯們在三個時辰內趕到,聽到驪宮上鼓樂齊鳴,歌舞不斷。幽王派人對諸侯們說:「眾愛卿辛苦了,今天點火只是為了讓王后看看諸侯救駕的情景。回去吧,朕均有厚賞。
褒姒站在宮牆上,不覺撫掌大笑道:「太好玩了。」幽王見她的笑也與眾不同,但總算見到了這千載難逢的一笑。
從驪山回來後,褒姒多了個心事,她發現諸侯們兵強馬壯,心想:申侯是稱霸一方的諸侯,廢太子躲在申國。若興兵來犯,或者幽王死後率軍來奪王位,我母子豈不危險,不如斬草除根。
褒姒精心地將自己打扮一番,入宮見幽王。幽王見她身上穿着薄紗衣,下穿大裙,緩步行來,好似嫦娥下凡,心亂神迷。褒姒殷勤地獻酒,把幽王灌得找不到北。
幽王說:「美人,聯有何德何能,竟能擁有愛妃!」
褒姒說:「陛下,臣妾自那天在驪山看到諸侯們的兵馬後,開始為我母子的未來擔心。陛下百年後,廢太子若率軍來奪王位,我母子危矣。』
幽王笑道:「朕這就下旨,命申侯殺死宜臼,如若不從,削官滅國。」
申侯接到聖旨後,不顧一切地寫了封諫書。申侯派心腹之人連夜送往鎬京,遞給幽王。幽王見了申侯的表章拍案大怒,喝道:「逆賊!竟把朕當作亡國君。」
虢公說:「申侯本無功勞,只是因為申皇后的裙帶關係,故封為侯。申皇后已廢,申候也應貶爵。大王把申侯與廢太子殺了,就可以免除後患。」
幽王准其奏,下令削掉申侯的爵位,命虢公為將,征討申候。
不料,申侯在鎬京留有密探,密探馬上返回申國。申侯聽說京中來人報緊急軍情,將其召入密室。探子稟道:「幽王反而下旨奪爵,發兵征討,請申君快拿主意。"申侯連夜召集屬官開會。大夫呂章說:「幽王廢嫡立庶,三綱已廢,忠良紛紛去位,雖然是周朝天子,實乃是籠中一孤虎。西戎兵力強大,申君何不致書戎主,借其兵對抗幽王,扶立太子宜臼為周王。」
申侯拿不定主意,眾臣勸道:「先下手為強,否則危在旦夕,申國百姓也會遭殃。我等皆追隨於你,快下令吧。」
申侯立誓:「討伐幽王后定斬妖女,振興周朝。"申侯備下一車金帛,派人送往西戎借兵,許諾破鎬京後,國庫中的金帛任其搬取。西戎發精騎一萬五千,戎主自任統帥,向鎬京衝去。申侯率本國兵馬也撲向鎬京。
軍情緊急,幽王連夜召集文武百官。虢公說:「大王快派人到驪山點烽火,諸侯的救兵必至,大王必能取勝。」幽王立刻派人到驪山點火,烽煙四起,諸侯們以為幽王戲弄自己,都不肯前來救援。
西戎兵日夜攻城,幽王對虢公說:「卿帶兵出城,與賊兵交戰,朕率將士在後面掠陣。
虢公率三百兵車開門出戰。申候對戎主道:「他是欺君誤國之奸賊,不要放他走。」
戎主喝道:「此不忠之人,誰來擒之?」
右先鋒孛丁道:「末將願往。」孛丁提刀摧馬,沖向虢公。孛丁只用兩個回合,就把虢公斬於車下。
西戎兵見了,一齊沖入周兵陣中。周兵逃入城內,戎主摧馬追趕,砍斷弔橋鐵索,衝進鎬京。戎兵逢人就殺,遇屋放火。
幽王見戎兵殺到宮前,用車載着褒姒和伯服,從後門逃出去。司徒鄭伯友叫道:「臣護駕來了。」鄭伯友護送幽王車駕出北門,來到驪山行宮,路上與尹公相遇。
幽王命軍士再次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救。烽煙直衝九霄,救兵仍然不到。戎主在宮中找不到幽王,率軍來到驪山腳下,把驪山行宮圍得水泄不通。戎兵們大喊:「殺了昏君!"
幽王與褒姒相對而泣。幽王對鄭伯友說:「朕後悔當日點烽火台,致使諸侯心冷,不來救援。朕夫妻父子之命,都交給叔父了。」
鄭伯友說:「快突圍吧,說這些有什麼用。」鄭伯友派人放了一把火,用來迷惑戎兵。卷伯友保着幽王從宮後突圍。鄭伯友手持長矛,在前邊沖,尹公保着褒姒母子在後面緊跟。
眾人被戎兵阻攔,為首的一員小將高喊:「昏君,下車受死!』
鄭伯友舉起長矛相迎,三個回合把西戎小將挑落馬下。西戎兵嚇得一鬨而散。幽王行不到半里,西戎騎兵又追來,為首一員大將是右先鋒孛丁。鄭伯友親自斷後,邊打邊逃。
一會兒,鄭伯友被西戎鐵騎圍困了。
鄭伯友的一桿長矛連挑數人,戎主下令放箭,鄭伯友死在萬箭之下。西戎左先鋒滿地速把幽王車駕攔住,戎主上前一刀將其砍死,太子伯服也被殺。
戎主見褒姒嬌艷無比,帶回大帳中淫樂。尹公躲在車裡,被戎兵亂刀砍死。
申侯見宮室大火,率兵一路撲滅大火,把申後從冷宮救出。申侯在宮門口迎面撞見戎主,申侯問道:「戎主可見幽王?」戎主笑道:「已被我殺了。」申侯大驚失色,說:「後世必罵我不忠矣。」說完,派人收屍厚葬。
戎主笑道:「國舅乃婦人之仁也。」申侯唉聲嘆氣,設宴款待戎主。戎主住在鎬京,以功臣自居。太子宜臼即位,史稱周平王。
鎬京經過西戎兵的血洗,已經滿目瘡疤,再加上西戎兵不斷侵擾,更加衰敗。周平王把國都遷到洛邑,史稱東周。
褒姒整天陪戎主淫樂,戎主好不快活。春宵苦短,不料諸侯們聯合攻打鎬京,攻破鎬京,戎主寡不敵眾,率軍逃亡。褒姒來不及逃跑,為了避免受辱,便自縊而亡...
「烽火戲諸侯」,或許本就是一個故事,一個按照統治者的需求編造的故事,只不過讓褒姒來背黑鍋罷了!然而歷史的真相,我們並不知曉!那麼到底西周因為褒姒而滅國呢?
我們可以這樣分析,其實褒姒只是當時褒國贈予周幽王眾多禮物中的一件,她更大的意義在於禮物,之所以被周幽王所喜歡,則是因為她的美麗。
但實際上,她也是一個苦命的人,先是被當作禮物送給別人,毫無人格而言,之後因為宮內爭寵,而被申後大打出手,還好保住了性命,最終連養父母也死在了這次宮斗之中,她的命運非常苦,最終的禍水源頭並不在她身上,而應該是每一個被周幽王寵愛的人身上,她只是代表而已,如果換做別人的話,結局未必會有所改變。透過史書,我們也無法還原歷史的真相!褒姒,一個冷艷脫俗的漢中美人,有着太多的秘密,值得我們去探索...
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關注遙山書雁,和您一起品讀歷史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