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2022年09月06日00:25:26 歷史 1334

前言

1928年5月4日清晨,晴,沐浴更衣完畢的蔣介石坐在書桌前,開始例行早課(看書、寫日記)。

老蔣先看了會報紙,總覺心神難安,昨日濟南城發生的一件事,着實讓他生氣。

報紙看不下去,只好拿起筆開始寫日記。

「對一般憤激之軍民, 亦唯有勸止……其種種挑釁侮辱行為,令人難受,慎之……。」

寫着寫着,蔣介石突然站起來,連續罵了好幾聲「娘希匹」(蔣介石的口頭禪,是他在浙江老家罵人的俚語)。

「這幫日本人太惡毒,竟然犯下如此暴行,殺害我政府外交官,簡直不把我放在眼裡。」

「日軍殺害中國外交官」,這是怎麼一回事?

居然讓「表面功夫」做到家的蔣介石如此怒不可遏。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青年蔣介石

一、震驚中外的「五三慘案

1928年2月,蔣介石聯合馮玉祥閻錫山、桂系李宗仁,向東北軍張作霖發起戰爭。

1928年4月,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打着孫中山先生遺志的旗號,與「倒戈將軍」馮玉祥分別從津浦路、平漢路向北進發。

結果雙方互有傷亡,張作霖撤回關外,途中被日本關東軍炸死。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頗為著名的「二次北伐」事件。

老蔣與馮玉祥都是「人精」,他們從來都是有的放矢。

蔣介石成立的國民政府背後有美國、英國援助,馮玉祥則是與蘇聯人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兩人之所以一拍即合,發動北伐,其本意是想統一中華民國,維護國外勢力在華利益。

日本侵略者卻不這麼想。早在1927年7月,時任日本首相田中義一給裕仁天皇送上一份奏摺,明確指出——中國統一對大日本帝國不利。

日本若想征服世界,就必須先拿下中國。鐵板一塊的中國不好對付,不如繼續讓其分裂,這樣才能讓日本人攫取更多利益。

既然如此,蔣介石與馮玉祥準備統一中國,日本人站出來唱反調,暗中資助孫傳芳張宗昌

他倆調集重兵,誓要在山東曹州、濟寧青島、濟南一帶,狠狠地打擊北伐軍

孫傳芳與張宗昌接到日本人的命令後,不敢怠慢,連忙調集重兵固守於曹州、濟南、德州附近。

當北伐軍先頭部隊抵達濟寧時,遭到孫、張的頑強抵抗。

北伐軍總指揮孫良誠卻根本不將這二人放在眼裡,指揮部隊集中一點,全力猛攻孫傳芳與張宗昌。

孫良誠十分清楚——孫、張絕沒有拚死一戰的決心,一旦部隊受挫,傷亡較重,他們會立即撤出戰鬥,不會與北伐軍拚命。

孫良誠指揮部隊與孫、張接連打了幾個硬仗後,較為順利地攻下濟南,迫使孫傳芳與張宗昌退到德州以北地區。

他們這兩人一退,等於將山東中南部拱手讓給北伐軍,這下日本人可坐不住了。

當時北伐軍士氣正盛,大有統一全國的氣勢。

絕不能放任他們繼續下去,既然中國人如此不中用,那我們乾脆「赤膊上陣」。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第二次北伐國民政府對北京的和平接收

1928年5月初,大批日軍進駐膠濟鐵路沿線,英、美兩國疑惑不解,詢問日本駐華使臣此舉何意?

得到的答覆是——濟南、青島兩地生活着許多日本僑民,為保護本國同胞,日本不得以派兵進駐山東。

這都是日本人的說辭,鬼話連篇,英、美兩國根本不信。

日本派兵進駐濟南後,免不了要與北伐軍短兵相接。

時任國軍戰地政務委員兼外交處主任的蔡公時曾留學日本,精通日語、熟知內情,蔣介石派他趕往山東,負責與日本駐濟南領事館進行交涉。

老蔣天真的認為,日本人雖然兇狠,只要北伐軍堅決同他們周旋,必定能取得圓滿結果。

當蔡公時帶領工作人員來到濟南後,事態的發展出乎預料。

1928年5月1日上午,正在向濟南集結的北伐軍一個營長和一個少校副官領着一個警衛班尋找安營紮寨的地方。

在路上與一夥武裝日軍發生衝突,幾十名北伐軍官兵遭日軍殺害。

5月2日,日軍第六師團長福田彥助控制濟南主要公路,設置路障、掩體,命令士兵架起大炮、機槍,攻打濟南國民黨交涉公署。

蔡公時感到情況不對,連忙向蔣介石、日本領事館打電話通報相關情況。

蔣介石不打算與日本人徹底撕破臉,「攘外必先安內」,國軍首要目標是實現統一,騰出手消滅中國共產黨,今後肯定要與日本人打交道,北伐軍須保存實力。

於是蔣介石一方面勸慰蔡公時,另一方面命令孫良誠千萬不要實行過激舉動。(不抵抗政策

日本駐中國使領館給蔡公時的答覆更加簡單——全然不知日軍在濟南的武裝行動。

蔡公時想接着詢問時,電話線很快被對方切斷。

事態緊急,蔡公時放棄繼續撥打電話,趕忙寫了三封信,這三封信分別是給蔣介石、時任外交部部長黃郛、戰地委員會主席。

可惜這三封信均被日軍攔截,沒有傳遞出去。

同一天,七千餘名北伐軍官兵主動向日本侵略軍繳械投降。

把槍交出去的中國軍隊,猶如一群待宰羔羊,日軍隨即向濟南發起大規模進攻,濫殺無辜平民。

至1928年5月11日,日軍動用飛機、大炮、重機槍瘋狂向中國軍民掃射。

蔣介石命令北伐軍即刻撤出濟南,繞道繼續向北進發,同時命令國民革命軍代理濟南衛戍司令蘇宗轍「忍辱負重,放棄濟南」。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侵華日軍

北伐軍離開濟南,日軍隨即進城屠殺中國民眾。

根據慘案被害家屬聯合會調查,日軍在短短一個星期時間裏,共殺害6123名中國軍民、打傷1700多人,直接財產損失達2,957萬元。

因日軍對濟南展開的大規模屠殺是從1928年5月3日開始的,這場慘案又被稱之為「五三慘案」,或者「濟南慘案」。

民史專家稱:「五三慘案」是繼南京大屠殺之前,日軍對無辜中國平民實行的又一荒唐暴行。

二、蔡公時何許人也,他能僥倖逃生嗎

在「五三慘案」中,被蔣介石臨危任命的山東特派交涉員蔡公時,最後是否逃出生天了呢?

蔡公時出生於江西九江,別號「虎痴」,自幼刻苦學習、心性純良。

讀中學期間,蔡公時接觸新思想,深信只有革命才能救中國。

由於蔡公時善於書法,在魏碑上頗有成就,他於1901年組織建立「慎所染齋」。

名義上是為同學們傳授書法,實則宣傳革命。遭小人舉報後,書齋被查。

1902年,蔡公時離開江西,遠赴廣州求學。

一介窮書生的蔡公時無任何積蓄。家中條件貧困,更無法對其進行資金援助。

來到廣州後不久,口袋空空的蔡公時只好賣字求生。

1902年冬,廣州遇上極寒天氣。大街上空無人煙,賣糖、賣報紙的小商販都忍受不了寒冷,回家取暖,蔡公時卻還在堅持賣字。

畢竟,若今天他無法開張,那就得餓一天肚子,與寒冷天氣相比,還是填飽肚子更重要。

正當蔡公時百無聊賴時,一位穿着考究,蓄着兩撇短胡的中年男人來到他的小攤前,仔細打量着蔡公時的書法作品。

一看來人了,蔡公時趕忙向這個中年男人招呼道:「先生買兩幅吧。價格不貴,無論送人還是自藏都頗有價值。」

中年男人一言不發。過了好一會兒,他對蔡公時說:「我看你這小伙像是個有文化的人,這些書法蒼勁有力,肯定下了苦功夫。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蔡公時

既有如此本事,為何流落街頭?」

已經擺攤好幾個月的蔡公時,沒有料到會有人這麼詢問自己。

剎那間,蔡公時百感交集:「先生,若非經濟拮据,誰願意整日拋頭露面,靠換字為生呢?」

那你到底是想繼續賣字?還是深造學習,將來為中國同胞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蔡公時想都沒想,脫口而出道:「我願意繼續求學,為革命工作獻出生命也在所不辭。」

那好吧,你把攤子收了,我給你個聯繫方式,三天後我們倆再聯繫。」

說得這麼熱鬧,這個衣着考究的中年男子到底是誰?他就是中國近代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

孫中山惜才愛才,覺得蔡公時是個可造之才,資助他東渡日本留學。

受孫中山影響,蔡公時在東京帝國大學讀書期間加入「同盟會」。

畢業歸國後,常伴孫中山先生左右,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黨人。

1908年,蔡公時與譚石屏、黃興發動「欽州起義」;

1911年底,蔡公時參加「辛亥革命」,任江西省政府交通司司長。

1913年,「討袁戰爭」失敗後,蔡公時隨孫中山流亡日本。

因蔡公時日語極好,第二次東渡日本時,孫中山放權讓蔡公時處理對日大小事務。

1916年3月,蔡公時與孫中山回到上海,繼續組織「討袁」。

期間,蔡公時在北平創辦北平民國大學

直至袁世凱垮台後,蔡公時始終堅定地追隨孫中山。

1920年,難得空閑的蔡公時故地重遊,他來到「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墓碑前,隨筆寫下一首七律詩。

其中有一句:「英雄血和杜鵑開,不抱丹心莫錯來,」流傳至今。

1924年,孫中山先生突患重病,病情嚴重時甚至無法自由活動,蔡公時始終伴在先生身邊,如同侍奉自家父親一樣,替孫中山先生獨子孫科盡孝。

1925年,孫中山先生彌留之際,囑咐蔡公時等心腹一定要堅持「三民主義」、堅持革命。

孫中山先生病逝後,蔣介石竊取勝利果實,名義上繼承先生的遺志,實則暗藏禍心。

富有正義感的蔡公時雖不齒蔣介石卑劣行徑,但卻無可奈何,只能繼續留在國民政府,維護中山先生「遺產」。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蔡公時與外交公署成員

老蔣是個弄權的好手,大肆扶持親信,把蔡公時這些「老人」分到不重要的部門工作。

兜兜轉轉,時間來到1928年,剛剛在南京成立的國民政府進行第二次北伐。

戰役初始,因日本人沒有介入,北伐軍取得連場勝利。

1928年4月底,日軍突然進駐濟南、青島,時任戰地政務委員會外交處主任的蔡公時連忙從徐州出發,準備去濟南向日本向日本領事館進行交涉。

臨出發前,蔡公時對蔣介石說道:「這一次去,日本人必定要與我們搗亂,倘若北伐軍再三退讓,日本人肯定會更加兇狠,我們必須要拿出革命的精神同他們進行周旋。」

蔣介石不置可否:「你只要盡到外交官的職責,便不辱使命。」

1928年5月2日清晨,蔡公時與隨行工作人員順利抵達濟南。

日軍在濟南城布置了許多陣地,把經一路經二路緯一路緯三路劃成東守備區;經二路、經六路、緯六路劃為西守備區,大有佔領濟南絕不退兵的意思。

5月3日上午,蔡公時進入位於濟南經四路小緯六路370號的山東交涉公署。

有人工作人員提議:「日本人似乎有些忌憚孫中山,蔡先生可以把孫先生的畫像掛在交涉公署正面牆壁。」

蔡公時遵從照辦。

處理完相關雜事後,蔡公時正欲與日本駐濟南領事館進行交涉,院牆外卻突然傳來槍炮聲。

打開院門,馬路上有日本兵與便衣隊活動。

見此情景,蔡公時只好給日本駐濟南領事西田畊一打電話。

西田畊一一問三不知,拒不承認日軍強佔濟南,隨即掛斷電話。

等到再撥打時,蔡公時發現交涉公署的電話線被敵人切斷。

工作人員想上街買菜、買飯,遭日軍開槍打回。

至當天下午4:00,蔡公時及公署人員又渴又餓。

20多名日軍借口公署外發現不明屍體,強行闖入公署,把前後門團團圍住,不許任何人出入。

5月3日晚間9:00,另50多名日軍闖入交涉公署,剪斷電燈線。

蔡公時用日語向他們說道:「你們看看牆壁上掛着是誰的畫像!」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蔡公時一家三口

日軍根本不管不顧,粗暴地撕毀國民政府旗幟以及孫中山先生畫像,強行搜查帶走許多機密文件。

蔡公時繼續用日語向施暴日軍進行理論,說他們嚴重違反國際公法相關條約。

話還沒說完,蔡公時與公署工作人員就被日軍全部捆起來,臉上噼里啪啦遭受一頓暴打。

此時蔡公時才恍然大悟——這群日軍根本不講道理,完全下死手來的。」

緊接着,一個日本兵宣讀日軍第六師團長福田彥助下達的格殺命令。

借口是,蔡公時這一夥根本不是外交人員,來到濟南後殘殺數十名日軍,按照國際法對其進行槍斃。

蔡公時據理力爭還是於事無補,他轉過頭來對隨行工作人員說:「日本兵把我們的衣服全部脫了,槍斃我們,只有赴死罷了。」

眼看已經性命不保,蔡公時放下所謂的文人架子,他當即大罵道:「你們這些強盜簡直禽獸不如,我現在代表全體中國人罵你們,蔣介石更不是好東西……」

話沒說完,蔡公時的舌頭就被日本兵割下。

至1928年5月3日晚上10:00,除交涉公署勤務兵張漢儒趁機逃了出來,包括蔡公時等16名公署成員全被日軍殺害。

為掩蓋罪行,日軍一把火焚燒了交涉公署。

屈指算算,蔡公時和十幾名工作人員從1928年5月3日當天早間8:00辦公,至晚上10點被日軍包圍殺害,前後上任時間不超過15個小時。

消息傳到徐州,蔣介石氣得破口大罵日軍荒唐無道。

倒不是因為老蔣痛惜蔡公時的犧牲,他反倒怪罪北伐軍部隊沒有及時撤離,惹得「日本大人」們生氣,還讓他的名聲掃地。

很難想像,堂堂南京國民政府的領袖蔣介石,在「五三慘案」爆發後,居然將日軍施暴的罪過全部推到北伐軍身上。

有這樣的領袖,國家焉能不亡?

三、蔡公時壯烈犧牲,家眷下落如何

據倖存者張漢儒回憶,蔡公時犧牲時其狀可怖,因太過殘忍,故本文無法贅述。

1928年5月4日,躲在下水道近一夜的張漢儒得到一個推水的老鄉幫助,繞過日軍防線,終於逃出濟南城。

張漢儒不顧傷痛,奔走於華東各官署,詳細彙報蔡公時遇害時情形。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蔡公時女兒蔡今明(坐輪椅者)

于右任先生與蔡公時交情莫逆,他二人經常一起切磋書法。

當聽聞蔡公時犧牲後,于右任當即寫下:「此仇此恥,泰山之下血未止。」

國畫大師徐悲鴻為蔡公時創作巨幅油畫——《蔡公時遇難圖》。

不過,張漢儒認為當務之急不是追究誰對誰錯,而是把這十幾名烈士的遺骨搶回來。

由於濟南已經遭日本人侵佔,想要拿回蔡公時等人遺骨,必須要通過外交方式進行交涉。

話雖如此,與狼子野心的日軍打交道,談何容易啊。

兩年後,1930年6月25日,蔡公時的遺孀從上海啟程趕赴濟南,與時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何思源聯合向日本人施壓。

1930年6月29日,日本駐濟南使領館同意蔡夫人去蔡公時遇難地點收斂遺骨。

何思源陪同蔡夫人到原山東交涉公署進行現場挖掘,發現了部分烈士的屍體遺骨。

遺骨都被燒焦,明顯是日軍想毀屍滅跡。

蔡夫人找來一隻大皮箱,將全部屍骨裝在一起,運回南京外交部地下室,等時機成熟時,為犧牲的外交人員舉行追悼會。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掀開侵華戰爭序幕。

國將不國,國民政府把精力都用於對付共產黨了,沒有閑心去給蔡公時等人舉辦追悼會。

直至日本投降後,蔡公時後人卻突然發現,收藏於國民政府外交部地下室的那一箱烈士骨骸不翼而飛,至今再無任何線索。

新中國成立後,江西省九江市委在甘棠公園建有蔡公時烈士紀念碑。

濟南相關部門把槐蔭區經四路370號設立為蔡公時紀念館

說完了蔡公時烈士的身後事,他的一雙兒女又有怎樣的際遇?

蔡公時犧牲時,他的兒子蔡今任才剛滿七歲,遺腹女剛滿一歲,還沒有正式取名。

蔡公時的女兒出生後患有嚴重的腸胃疾病,迫於無奈,蔡夫人考慮再三,把女兒託付給中醫學家查爾熾收養。

查爾熾一家對這個小女孩視如己出,自然不會透露她是蔡公時遺腹女的真實身份。

後來,查爾熾一家輾轉居住於天津、江蘇等地,烈士之女被取名為查學敏。

1993年,查學敏隨丈夫輾轉調到濟南工作,冥冥之中回到了親生父親遇難地點。

這一年前後,查學敏得知自己身世,主動改名蔡今明。在她看來這是父親蔡公時呼喚我,讓我來到濟南,必須要改名。

同一年,蔡今明前往江西九江老家,第一次與自己的親哥哥蔡今任相見,兄妹此後一直保持頻繁的來往。

2012年5月3日,濟南「五三慘案」84周年紀念日,也是蔡公時紀念館開放儀式,92歲的蔡今任和86歲的妹妹蔡今明在濟南團聚。

28年,中國外交官去找日軍談判,2天後蔣介石憤怒大罵「娘希匹」 - 天天要聞

圖|蔡公時之子蔡今任

如今,蔡今明與蔡今任子孫滿堂,生活幸福,足以寬慰蔡公時烈士的在天之靈。

結語

自古以來,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窮凶極惡的日軍卻根本不管任何道德底線與國際公法。

使用極其殘忍的手段殺害中國外交官蔡公時。

這不僅是一種恥辱,更是對中國的蔑視。

弱國無外交。

只有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才能不被欺負。

蔡公時等革命烈士的鮮血不會白流,英雄的精神會永遠激勵後人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外交史上第一人」蔡公時的生前身後事,作者康鵬,黨史縱橫 2014年06期

[2]蔡公時:中國外交史上第一人,作者陳巨慧 王淼,政府法制 2010年18期。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 天天要聞

為什麼曹操字「孟德」而不是「伯德」?看看古人名和字的講究

與今天我們的名字不同,古人在起名字時,名是名,字是字。《顏氏家訓》有言:名以正體,字以表德,就是說「名」是用來區別彼此的,「字」則是體現一個人的德行。在古代,嬰兒出生三個月之後便有父親給孩子取名,「三月之末……父執子之右手,咳而名之」。
陳谷嘉同志逝世 - 天天要聞

陳谷嘉同志逝世

5月14日,湖南大學嶽麓書院發佈訃告稱,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著名思想史家、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陳谷嘉先生,於2025年5月14日上午8時逝世,享年91歲。陳谷嘉陳谷嘉先生1934年5月出生於湖南寧鄉,1959年8月畢業於武漢大學歷史系,並執教於湖南大學。1959年11月赴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師從著名史學家侯外廬先生。嗣後回湖...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 天天要聞

曹丕逼弟弟七步作詩,結果被一首詩懟得下不來台

曹操死後,他大兒子曹丕當了皇帝。這曹丕一直看自己弟弟曹植不順眼,為啥呢?因為曹植太有才了,以前老爹曹操最喜歡他,差點讓他接班。現在曹丕當了皇帝,越想越氣:這小子留着遲早是個禍害!這天上朝,有個大臣打小報告:"陛下,您弟弟曹植整天寫詩發牢騷,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 天天要聞

三支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成員信息文件公開展示

日本國立公文書館14日公開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8604部隊和8609部隊的留守名簿。5月14日,在日本東京,日本細菌戰研究專家、滋賀醫科大學名譽教授西山勝夫召開說明會。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5月14日,在位於日本東京的日本國立公文書館,工作人員展示侵華日軍細菌戰部隊1644部隊的留守名簿。新華社記者 賈浩成 攝...
民國人物張宗昌 - 天天要聞

民國人物張宗昌

給了我們所知道的很多負面形象,如荒淫好色、迎娶大批姨太太或殘暴冷血,鎮壓勞工,,扼殺新聞自由、橫徵暴斂等等。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 天天要聞

推進新時代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何要堅持「第二個結合」?

「兩個結合」是我們黨在深刻總結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百年奮鬥歷史經驗、深刻把握中華文明發展規律基礎上取得的重大理論創新與原創性貢獻。其中「第二個結合」,即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不僅為新時代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築牢了深厚文化根基、注入了磅礴精神偉力,更為我們黨以徹底自我...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 天天要聞

明朝奇聞:道士與皇帝的「長生不老」大冒險!

在明朝嘉靖年間,歷史的舞台上上演了一出「皇帝與道士」的奇妙戲碼,簡直可以用「道士駕到,皇帝傻眼」來形容!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這位名叫陶仲文的道士,以及他如何在宮廷中掀起一陣風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