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2022年07月13日15:37:23 歷史 1135

在整個明朝的歷史中,朱元璋之子朱橚算不上什麼大人物,至少在史官眼裡,朱橚完全無法與永樂大帝朱棣相提並論。

朱元璋死後,朱橚是第一個被削的藩王,曾兩次被流放雲南,在朝堂中丟盡臉面,以政治眼光來看,朱橚無疑是平庸之人。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朱橚

但隨着時間推移,史官眼中平平無奇的朱橚,在整個世界上的知名度,甚至要超過明太祖朱元璋,至於其他兄弟,更是被朱橚甩開幾條街。

朱橚做過哪些事情,竟能讓他在海內外享有這等聲譽?

太祖偏愛

朱元璋經歷半生戎馬,於公元1368年在南京稱帝,國號大明,開洪武之治

他是農民出身,被元朝的殘酷統治、腐朽制度逼到起義造反,深知權力富貴對人心的腐蝕。

當上皇帝後,朱元璋對兒女們頗為重視,他不想自己耗費半生打下的江山葬送在後人手中,希望兒子們都能成才。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朱元璋的前五個兒子是與馬皇后所生,第五子乃是朱橚。

為了讓兒子們得到良好的教育,早在明朝未建立前,朱元璋就聘請名師,教授五個孩子文武才藝。

建立明朝後,朱元璋特意命人建造大本堂,收集天下古今名卷,聘請名士儒生教授太子和其他皇子讀書。

古時候都講究文武雙全,在「武」這方面,朱橚幾乎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史料,舞文弄墨倒是有一手,他酷愛收藏書籍,為此建造一個「東書草堂」,留有作品《元宮詞》百章。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朱橚

比起其他文武雙全的皇子,朱橚算不上突出,至少在史學家眼中就是如此,但這不妨礙朱元璋對小兒子的偏愛,這或許是所有為父之人的通病吧!

洪武三年,朱元璋分封藩王,除了已經成為太子的長子朱標,其他兒子各自成為藩王並獲得藩地,朱橚被封為吳王,朱元璋送給他的藩地是杭州。

杭州自古是當時明朝的富饒地區之一,歷史悠久,名勝古迹甚多,將杭州給朱橚,可見朱元璋對小兒子的偏心。

不過後來考慮到錢塘地區是朝廷財賦稅收重地,他忽然覺得把杭州作為藩王領地不合適,又轉而改成開封,朱橚就從吳王變成了周王。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周定王墓

開封亦是名城,乃是北宋故都,朱橚對此並沒有什麼意見,而且朱元璋對他的厚愛還不止於此。

明朝有開國六公爵,馮勝便是其中之一,號稱是「勝功最多」的開國將領,膝下有兩個女兒。

等朱橚到一定年齡時,朱元璋做主,將馮勝的次女冊封為朱橚的王妃,如此一來,明朝的開國名將馮勝就成了朱橚的老丈人,相當於為朱橚找了個強勁的擁護者。

朱橚因此成為洪武年間數一數二的藩王,以開封為藩地,娶開國大將之女為妻,似乎已經走上人生巔峰,日後在政治上有所建樹的話,名留青史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這位藩王接下來的表現卻令人始料未及。

流放雲南

朱橚這位頗受明太祖偏愛的藩王,在政治上幾乎沒有任何建樹。

相反,他的政治「污點」倒有不少,有過兩次被流放雲南的經歷。

洪武十四年,朱橚已經是馮勝的女婿,居住在老丈人馮勝的地盤——鳳陽,這年,朱元璋認為他已經足夠成熟,命他離開鳳陽,到自己的藩地去過生活,正式成為一名藩王。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馮勝

洪武二十三年,朱橚在封地一待就是九年,也不知道這傢伙是別有居心,亦或純粹在藩地呆膩了懷念鳳陽的生活,竟然偷偷跑出開封,去鳳陽與他的老丈人馮勝見面。

在明朝,藩王未經朝廷許可,擅自離開封地可是大忌。

而且朱橚去的地方還是鳳陽,他是周王,老丈人馮勝則是手握重兵的宋國公,兩人的會面落在有心人眼裡,可不只是簡單的嘮家常那麼簡單。

果然,朱元璋被自己兒子嚇了一跳,甚至懷疑朱橚和馮勝是不是要密謀造反。

他龍顏大怒,下旨將朱橚流放到雲南,周王府的事務暫時交由朱橚的長子朱有燉代理。

這是朱橚第一次被流放到雲南。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朱有燉

第二次,則是發生在建文年間。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駕崩,由於太子朱標病死,由朱標之子朱允炆以皇太孫的身份繼位登基,為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之時,對於他那些藩王叔叔們忌憚至極,不削藩王,他根本就坐不穩龍椅,一點安全感都沒有。

可削藩一事談何容易?

藩王們各個坐鎮藩地,勢力極大,搞不好就會引發動亂,使得朝廷陷入覆滅的危險。

思來想去,建文帝最終在謀士建議下挑軟柿子捏,準備從犯過「錯誤」的朱橚下手。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建文帝朱允炆

事情就是這麼巧,朱橚正有異謀,原因與他的兄弟朱棣有關。

朱棣是朱橚的四哥,兩人從小關係就不錯,沒有就任藩王時,朱棣曾與他一起在鳳陽生活。

朱棣與朱橚不同,年少時意氣風發,有雄心壯志,對政治有獨到的見解。

建文帝一登基,朱棣就意識到皇上想削藩,自然不樂意,所以朱橚便想響應自己的兄弟反抗,是為「蓄有異謀」。

不過還沒等朱橚有什麼動作,對朱橚和兄長朱有燉都有意見的次子朱有爋卻向朝廷舉報自己的父親圖謀不軌。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朱棣

建文帝豈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當即派兵前去抓拿,朱橚一點反應都沒有就被拿下,長子同樣受到牽連,一起被流放到雲南。

對朱橚來說,這叫「舊地重遊」。

從朱橚的人生經歷來看,這人顯得很奇怪。

他身為藩王,卻有兩次被流放雲南的經歷,在一眾藩王中顯得很沒有面子,好似一點政治眼光都沒有,完全玩不來朝堂上那一套。

但若說他愚蠢,偏偏這傢伙卻是朱元璋眾多兒子裏面,未能登基卻依然過得極為舒服的一位,第二次被流放雲南的經歷還讓他躲過靖難之役,沒有被波及到。

究竟是真的不懂政治,還是大智若愚,時至今日,已經難以論說,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在整個明朝中,朱橚算不上什麼舉足輕重的人物。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朱橚

後世史官之流評價朱橚時,多以政治眼光審視,因他有兩次被流放雲南的經歷,政績又不突出,史官總將他定義為一位在政治上「失敗」、「丟人」的藩王。

但若是把目光放大,將目光投到整個世界中便會發現,朱橚其實是一位相當了不起的人物,只因他在醫學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堂堂藩王,怎麼會涉及到醫學領域呢?這與朱橚在雲南的經歷大有關聯。

研究醫學

第一次被流放到雲南時,朱橚親眼目睹到當地百姓的生活慘狀,這裡糧食匱乏,疾病流行,老百姓的日子過得很艱難,時不時染上惡疾,痛不欲生。

朱橚以前曾對醫學產生過興趣,組織過學者編撰《保生余錄》兩卷。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眼下又見雲南百姓飽受饑荒、疾病折磨,缺醫少葯,他的內心感觸很大,下定決心研究醫學,幫助老百姓應對災荒疾病。

於是他召集良醫李佰等人收集藥方資料,親自帶領研究,對傳統藥方進行整理,刪繁化簡,針對諸多常見疾病,編寫成通俗易懂、方便實用的《袖珍方》一書。

不到一年時間,朱元璋把朱橚從雲南召回南京,訓斥了一番,便准他返回開封。

回到藩地,朱橚不忘初心,利用自己的藩王身份召集開封的諸多學者,命這些人收集各類圖書資料,一時間「開封周邸圖書甲他藩」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袖珍方》

朱橚收集圖書的目的是為了積累知識,方便日後編寫醫書。

此外,他還設立植物園,調查民間各種能食用的野生植物,用以做實驗觀察,這種做法,這與現代實驗中常常用到的觀察法極為相似,可見朱橚確實是一個出色實驗領導者和參與者,在他的主導下,《普濟方》問世。

這本醫書內容廣泛,涉及運氣、臟腑、身形、婦入、嬰兒、針灸、本草等多個方面,其中包含的藥方多達六萬餘種,配有兩百多副圖講解。

書中的配圖都是朱橚請技法高明的畫工繪製,細節清晰,通俗易懂。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到第二次流放雲南時,朱橚的感觸更加深刻。

雲南百姓被饑荒折磨得經常靠吃樹皮、草根為生,他見此深感慚愧,更加堅定研究植物醫學,用以救民的決心。

期間,朱橚的哥哥朱棣發動「靖難之役」,趕走建文帝後登基,是為明成祖、永樂大帝。

朱棣沒有忘記還在雲南受苦的弟弟,將他召回南京,親自接見。

朱橚這時已經對政治鬥爭失去了興趣,一心一意要搞醫學研究,他懇請朱棣讓自己回到開封,朱棣沒有阻攔,任他離去。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明成祖朱棣

朱橚回到開封,果然全心全意撲在研究工作上面,對政治興趣缺缺,後來為了表示忠心,還主動將自己的兵馬交給朝廷,到此朱棣徹底放心,兄弟兩人相安無事。

影響深遠

永樂四年,朱橚通過研究各類可食用植物,編寫成一本曠世著作,名為救荒本草

這本書堪稱是朱橚一生中的最高成就。

該書以「葯食同源」作為宗旨,共分兩卷,詳細記載在災荒時期,可供人們食用、具有藥用和營養價值的四百多種植物,而且其中有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類書籍中都沒有提到的,乃是朱橚在研究過程中發現,記載入書中。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救荒本草》

這本書對當時的明朝江山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對民間百姓而言意義非凡。

書中對每一種植物的描述都極為通俗、言簡意賅,同時每一種植物都會配有插圖講解,圖文並茂,讓人很快就能知曉該種植物的形體、食用價值、藥性價值。

朝廷方面得知此書問世,主動出力幫朱橚刊印此書,推廣到民間,造福許多人。

在災荒年代,《救荒本草》的作用是無法估量的,糧食匱乏時,人們靠着《救荒本草》中記載的可食用植物充饑,藉此渡過難關,等同於朱橚間接救了無數人,其中功德,難以想像。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救荒本草》

朱橚逝世後留下四部作品,分別是《保生余錄》、《袖珍方》、《普濟方》、《救荒本草》,這些書籍均在後世流傳,《救荒本草》甚至流傳到海外,影響極為深遠。

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在編寫《本草綱目》時,引用《救荒本草》中記載的材料,借鑒該書描述植物的先進方法。

清代問世的《古今圖書集成》、《植物名實圖考》皆有引用《救荒本草》的圖文。

17世紀末,《救荒本草》流傳到日本,引發日本學者推崇,出現諸多借鑒該書而問世的著作,如《救荒植物數十種》、《救荒略》,甚至還有專門研究《救荒本草》而形成的著作《救荒本草通解》。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18世紀時,《救荒本草》已經流傳到俄國,當代國際學術界給予高度評價。

20世紀30年代,美國學者W·T·施溫高稱讚《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且仍然是現下最好用的救荒植物著作。

美國科學家G·薩頓則認為朱橚的工作中,有很多細節遵從科學原則,他應當是一位擁有傑出成就的學者。

英國專家李約瑟稱朱橚是「一個偉大的人道主義者」,因為他的《救荒本草》以人為本,致力於幫助人類渡過艱難的災荒,在人道主義方面作出巨大的貢獻。

結語

「但願蒼生皆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自古以來,底層人民追求的無非是「溫飽」而已。

朱橚在政治上沒有多大的建樹,但他卻做到了很多統治者都做不到的事情,那就是幫助老百姓解決饑荒時期的溫飽問題,對抗疾病。

朱元璋第五子朱橚:在朝堂中丟臉被流放,在世界上卻貢獻巨大 - 天天要聞

朱橚是一位「舊時代的科學家」,早期的「人道主義者」,其著作流傳後世,在海內外享有讚譽,間接為中國人爭光。

對明朝而言,朱橚無足輕重;對世界而言,朱橚的貢獻不可忽視。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 天天要聞

玻利維亞要加入金磚集團,美國很惱火!中情局是世界毒瘤

玻利維亞的未遂政變,只持續三個小時就失敗。前陸軍總司令蘇尼加被捕,他控犯有恐怖主義和武裝叛亂罪。很明顯,這位老將沒有得到民眾的任何支持。俄羅斯政治家杜金 (Aleksandr Dugin)把這次政變定義為「顏色革命」。他在社交平台寫道,背後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 天天要聞

嫪毐,兩個字怎麼讀?什麼意思?

第一個字嫪字,一個女字旁,一個謬字的一半,有人說這個字是姓。有沒有這種可能性呢?有這種可能性。因為上古姓許多都帶有女字旁,所以不排除嫪是流傳下來的古姓,至少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第二個字毐,上面一個士,下面一個毋。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 天天要聞

讓文物「活」起來 沉浸式穿越歷史讓文旅繁花璀璨盛放

河南文化底蘊深厚,文物數量位居全國前列。近年來,河南堅持讓文化遺產火起來,讓傳統文化閃亮起來,讓文旅市場豐富起來,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總台記者 田萌:我現在是在安陽殷墟博物館的新館,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被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而且在這裡發現了我國目前已知的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從1928...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 天天要聞

太原市各社區開展慶「七一」主題活動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成立103年周年,我市各社區陸續通過開展上黨課、重溫入黨誓詞、與黨旗合影等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回顧黨的光輝歷程,謳歌黨的豐功偉績,激勵廣大黨員幹部錘鍊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奮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