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2022年07月05日10:37:21 歷史 1997

切爾諾貝利廢棄核電站的地下,竟然有一隻「象腳」,這是怎麼回事?

更讓人費解的是,該「象腳」竟然還會復燃

這隻「象腳」從何而來,為何令各方科學家們如此擔憂?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切爾諾貝利事故後的航拍

一切都要從1986年那天說起,因為一場核電站事故,這裡誕生了一條「象腳」。

雖然形狀像大象的腳,實際上這與大象沒有任何關係,確切地說,這隻腳比大象還要厲害。

讓我們回到30多年前的那場事故,究竟發生了什麼,才會有一隻「象腳」出現。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被荒廢的切爾諾貝利城市

巨大核爆

1986年4月26日,這是一個讓全世界感受到疼痛的日子,位於烏克蘭切爾諾貝利核電站4號反應堆發生了爆炸。

爆炸瞬間炸毀了核電站的防禦體系,導致核燃料發生了泄露。

一時之間,以切爾諾貝利為圓點,方圓30公里的範圍內,瀰漫著輻射的塵埃。

核事故造成當天值班的31個人當場死亡,並感染了周圍200多名員工

之後輻射蔓延,且一直持續,在過去30年的時間裏,有9萬人因它而死,27萬人患上癌症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如今的切爾諾貝利

直到今天,爆炸產生的輻射仍未散去,科學家們每年都要監察切爾諾貝利的輻射量

經過探查發現,核電站的地表只剩下了5%的核燃料

這並不是說它們都消耗完了,而是都轉移到了地下!在切爾諾貝利的地下,出現了一條「象腳」。

它是核燃料與水泥、泥土的混合體,是一隻有輻射的「象腳」。

科學家們為這隻「象腳」起名叫做克雷姆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象腳克雷姆

當年切爾諾貝利電站的核爆炸威力是廣島核爆的400倍以上,一瞬間產生的高溫,超過了平日里核反應堆的承受極限

於是,核反應堆的下底被直接燒穿,導致裏面的核燃料,主要是鈾-235,順着被燒穿的漏洞流入了地下

然而此時的地下已經被燒成了熔融狀態,宛如岩漿,鈾-235被這些熔融狀態的岩石、水泥包裹了進去。

之後反應堆逐漸冷卻,那些漏掉流出來的「岩漿」開始冷卻,最終形成了像大象腳的固態物質。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爆炸後的切爾諾貝利

也就是說「象腳」本質上是水泥、地層岩石被燒化之後混着鈾-235的組合體,成為了新的「鈾礦」。

裏面的鈾-235依舊處於半衰期,所以「象腳」含有輻射

切爾諾貝利發生之後,蘇聯修了一座水泥棺材,將整個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罩上,防止輻射繼續向空氣中擴散。

而「象腳」也被埋在了核電站的地下。

然而,在一次例行的檢查中,科學家發現,「象腳」在這30多年的時間裏,內部一直在繼續反應,熱量在堆積,很有可能某一天復燃!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進入輻射區的工作人員

「象腳」復燃

經過對比「象腳」30多年前的照片,科學家們發現,它的形狀發生了變化,說明它仍然處於熔融狀態,只不過比起當初它被燒成「岩漿」,可塑性差了一點

但是不排除它重新變回「岩漿」的可能,因為整個核電站實際上從來沒有停止過反應

為何「象腳」在30多年後還會復燃呢?

科學家解釋,原因在於罩着核電站的「棺材」在這些年的風吹日晒中,出現了裂痕,導致雨水滲透進了核電站裏面。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切爾諾貝利的「棺材」

核電站採用的是核裂變反應,利用中子轟擊重原子導致它們分裂成更小的原子

過程中產生的中子繼續下一步反應,環環相扣,就和鏈條一樣,又稱為「鏈式反應」。

核電站使用的水是重水,裏面含有氫的同位素氘和氚。然而氫作為元素之首,它的原子和中子質量相當,這導致氫原子本身可以被當做中子使用。

滲透進來的雨水,它的氫原子正在參與反應,一旦引燃鏈式反應,廢棄的反應堆就會死灰復燃

所以當務之急是修復水泥「棺材」的裂痕,讓雨水停止滲透,讓裏面的核燃料靜靜完成反應。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鏈式反應

然而,有科學家擔憂,即便修復了「棺材」,那些漏進去的水不會一時半會兒蒸發掉,它們依舊停留在裏面。

這些殘留的水,很有可能就引發了反應。

當年「象腳」還是熔融態的時候,為了防止它流向更遠的地層,400多名工人冒着生命危險,用45天修建了一個冷卻裝置,讓「象腳」停止流動。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參與搶修的工人

因此科學家們計劃,將當初的冷卻裝置改造為加熱裝置,讓殘存在內部的雨水蒸發,跑到「棺材」的上方,利用現在的裂縫,讓其擴散到空氣中去

但是這樣也存在一定的風險,那就是這些水蒸氣很有可能帶着輻射,釋放到空氣中會隨風飄向人群。

所以,「象腳」現在成為了一個燙手山芋,似乎怎麼處理都不是最完美的方法。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象腳所處的環境

復燃的危害

如果任由雨水參與反應而不去管,那麼核電站會發生第二次爆炸,罩着它的「棺材」會直接被炸碎、炸飛

輻射再一次進入到空氣中,順着風飄向北歐和西歐地區,整個歐洲都會籠罩在輻射之下

當初因為切爾諾貝利的輻射,導致超過30萬人患上癌症,如今已經有9萬多人去世,剩下的27萬多人還在飽受癌症的折磨。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切爾諾貝利的位置

這一次若是再復燃,造成第二次爆炸,按照現在東歐地區的人口數目,受害者很有可能翻倍。

核輻射最大的危害就是會導致細胞內的DNA發生突變,最普遍的就是癌變

癌細胞的前身是人類的正常細胞在輻射的誘變下,變為不老不死的癌細胞,無限分裂。

由於癌細胞是永生的,永遠存在,因此它會擠占正常細胞的生存空間、搶佔它們的營養,更重要的是,破壞免疫系統,讓虛弱的人體患上其他疾病。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癌細胞

最終,人在多種疾病的折磨下死去。

2021年,科學家檢測發現,「象腳」所在的地下空間,中子濃度比起四年前上升了一倍,似乎復燃已經近在眼前,情況刻不容緩。

可以說現在的人類是腹背受敵,因為我們面對不止一處核污染。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原子的結構

核威脅

2011年日本發生9.0級地震,繼而引發了海嘯福島核電站發生了損壞,出現了核泄漏

十年之後的2021年,福島核電站宣布將含有核廢料的廢水排放入海。

現在切爾諾貝利的核廢料面臨再次爆炸的危機,人類終究如愛因斯坦所說,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

核輻射的影響是持續的,並且只要是DNA結構的物質,都會受它的影響,這不分生物形態的高級或者低級年輕或者古老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核廢水

想像一下輻射讓某種細菌或者病毒發生了變異,整個世界都不好了。

核能被譽為新世紀的能源,它比起傳統的化石能源產能更高,且原料更容易獲得。

尤其是核聚變,所用的原材料是氫原子,這是地球上最不缺的物質,滿大海都是。

然而,核能卻非常可怕,它的使用必須遵守嚴格的要求,一絲絲泄露都是致命的。

不管是聚變還是裂變,都會產生輻射,這是無法避免的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核電站

並且目前的核能全部都是不可控的,也就是說沒發生事故都是運氣好,一旦發生了,那就是萬劫不復的災難。

而人類對核的應用還不止於此,核作為目前威力最大的武器,全球一共有2萬多顆核彈頭

如果它們一起引爆,那麼地球會被炸掉一層皮,然後地球會自己自愈,但是人類恐怕沒機會自愈了。

切爾諾貝利地下,形似象腳的熔毀爐芯,時隔多年怎麼復燃了? - 天天要聞

危險的核輻射

核能就像懸在人類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我們享受了它所帶來的好處,那麼就要承擔它所造成的後果。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 天天要聞

聚焦武漢地鐵隧道一線,漢陽市政首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極目新聞記者 黎先才 通訊員 陳曉玉 袁曉雪近日,全國科技大會、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兩院院士大會在北京舉行召開。極目新聞記者獲悉,武漢市漢陽市政參與的「隧道重大地質災害源探測評估及處置關鍵技術」科技成果獲評「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榮譽證書該項科技成果是漢陽市政聯合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等高校、科研...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 天天要聞

中央決定,孫志禹、李富民履新!

中央決定,孫志禹履新 6月26日,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召開領導班子(擴大)會議,宣布了黨中央關於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任職的決定:孫志禹同志任中國南水北調集團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公開信息顯示,孫志禹,男,漢族,1968年5月生,吉林梨樹人,中共黨員,博士研究生學歷,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 天天要聞

嚴守黨的組織紀律《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

老八路的底氣——趙予征點擊收聽:撰  稿:段  裕、葉  剛配  音:周  莉    1951年9月,中央軍委決定從駐新疆的一兵團六軍選調幹部組建西北軍區空軍司令部,那個時候人民解放軍進疆部隊正準備集體就地轉業,很多指戰員對新組建的人民空軍心馳神往。六軍十七師四十九團政委趙予征就是其中之一。趙予征趁着趙予征來...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 天天要聞

一批不同年代金銀錠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

據新華社消息,中國國家博物館日前舉行唐末—五代、清、民國金銀錠入藏儀式。左為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右上為清代「湖北鹽厘局薛永陞」五十兩銀錠,右下為民國時期官方造幣廠生產的金錠。(中國國家博物館供圖)唐末—五代「紹」字五十兩銀錠,保留了船形錠的原始狀態,使今人可以直觀了解此歷史階段大宗商業交易的...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 天天要聞

中國海警5年來海上繳獲毒品超8噸、制毒物品超2噸

新京報訊 據中國海警消息,作為海上禁毒的主力軍,近年來,中國海警局以「凈海」「凈邊」「禁毒兩打兩控」等緝毒專項行動為有力抓手,以遏制毒品和制毒物品海上走私通道為主攻方向,重拳打擊懲治涉海毒品犯罪活動。2019年6月至今,各級海警機構海上繳獲毒品8.729噸(冰毒3.066噸、氯胺酮2.136噸、可卡因2.322噸、大麻0.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