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4年9月26日,《中英聯合聲明》草簽,到12月19日,《中英聯合聲明》正式簽訂。此聲明一簽訂,代表我方在談判中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因為聲明決定,從1997年7月1日期,中國重新恢復對香港的治理。
從1982年到1984年,期間經歷了大大小小許多談判,風平浪靜之下是暗流涌動。而在談判期間,除了鄧公、港澳辦說了算之外,還有一個人也有決定權,這個人就是趙紫陽。
1982年9月,撒切爾首相訪問北京,標誌着正式談判開始。這一年的9月22日下午,一架英國皇家專機,在北京機場降落。
飛機門開,英國首相有着「鐵娘子」之稱呼的撒切爾夫人,面帶微笑,儀態萬千地走下了飛機舷梯。
當天,前往機場迎接的,有中國外交部副部長章文晉夫婦、西歐司司長王本柞、「港督」尤德爵士、「船王」包玉剛等人。
在與章文晉等賓主握手寒暄後,撒切爾夫人一行人隨即坐車,前往釣魚台國賓館稍事休息。在撒切爾稍事休息的時候,時任總理的趙紫陽,來到了在人民大會堂東門外,為英國首相到訪舉行盛大歡迎儀式做準備。
不久,撒切爾夫人來到了歡迎儀式現場,雙方一陣寒暄。很快,儀式便結束了,儀式結束後,趙紫陽和撒切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開始了兩國政府的首次交鋒,其開場白是誰想不到的天氣。
藉著天氣,兩人交談由淺入深,雙方你來我往,讓人無端地感覺到了刀光劍影。而這還不是最精彩的,第二天,趙紫陽的先發制人,才是拍案叫絕。
9月23日下午,香港街頭,無數市民都在談論一件事情,那就是趙紫陽對記者的講話。時間往前推幾個小時,回到這天的上午,趙紫陽在與撒切爾夫人會談前,突然從會議廳走出來。
在外守候的記者們都面面相覷,摸不清趙紫陽準備做什麼。正在這時,趙紫陽突然向他們走了過來,這令記者們喜出望外,所有記者心裏都是一個想法:今天或許能夠得到一個大新聞了。
果不其然,確實是一個大新聞,大到在場的香港記者緊張得手心冒汗,內心頻呼「大鑊」(粵語詞彙,意為嚴重)。
趙紫陽來到記者旁邊後,以閑聊的方式巧妙地轉入正題,透過記者向全世界傳達兩個重要的訊息:一是中國政府要收回香港主權;一是中國將會採取一系列措施保持香港的繁榮和穩定。
這是自中國被英帝國主義強迫簽訂三個不平等條約以來,中國政府對香港所作的一個最重要的聲明。 因而,雖然趙紫陽當時只是輕描淡寫地發表講話,但仍然讓人感受到了其中的嚴肅性。
在趙紫陽這個歷史性的發言之後,全場靜默了,好些時候才有一個記者對其進行提問:「你覺得香港人是否要為香港的前途擔心?」趙紫陽微微一笑:「我看香港不必為前途擔心,為什麼要擔心呢?」
緊接着趙紫陽又說:「收回主權後,中央一定還會採取一系列的保證香港繁榮和穩定的政策和措施。」
正當記者還想在問些什麼時,中門打開了,撒切爾夫人踏入會場,趙紫陽隨即上前同他握手。如此以來,記者是想問也沒辦法問了。與此同時,撒切爾夫人也無法得知剛才發生了什麼事。
而從趙紫陽一系列的做法來看,他對記者們進行的這個歷史性的發言,是有計劃、有步驟一步一步推進的。因為撒切爾夫人到場的時間,是在手持話步機的我國外交官的控制之下。
控制着這個時間,趙紫陽發表了歷史性的發言。而趙紫陽之所以不在有英方代表時,發表這個講話,是因為他深知,如果英方代表在,他們一定會使出各種手段,阻止、曲解自己的發言,畢竟英國並不想將香港還給中國,因此任何有利於香港回歸的事,他們都會阻止。
而趙紫陽的一番講話,令香港市民有了心理準備,也向全世界宣告了中國政府的態度:香港,中國一定要收回來,這對香港回歸是百利而無一害的。
撒切爾夫人知道這件事後,震驚不已,她覺得自己遇到了對手,她想着該如何扳回一局。此時的她,不會知道這次到中國,她不僅沒有扳回一局,甚至還在後來與鄧公的談判中銳氣盡失。
9月24日,鄧公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撒切爾夫人。而談判從一開始就劍拔弩張。那個時候,撒切爾夫人和阿根廷因為馬爾維納斯島打了一仗,而且她打贏了,所以她陶醉在戰勝阿根廷的勝利之中,是帶着「餘威」來到北京的。
再加上,她昨天才在趙紫陽手裡吃了一次憋,所以她心裏有一團火,這使得她趾高氣揚地和鄧小平同志進行談判。
撒切爾夫人頗有勁頭地提出,英國的立場基於確認了英國權益的各項既定條約,因此即便是到了1997年,英國也可以繼續管轄整個香港地區。然而,問題是中國多年來反覆明確表示不承認這些條約的合法性。
鄧小平同志立刻針鋒相對地頂了回去,他聲音不大,但卻擲地有聲:「香港問題是中國的主權問題,而主權問題是一個不可以討論的問題,中國在這個問題上沒有任何能夠迴旋的餘地。」
撒切爾夫人仍不放棄,鄧公也沒有任何退縮鬆口之一,在鄧公堅決的態度下,撒切爾夫人最終敗下陣來。會談結束之後,撒切爾夫人落寞不已,鄧公那句「如果香港在過渡時期里,發生了巨大波動,那中國將不得不對收回的方式另做考慮」的話,一直縈繞在她的心頭。
她現在的心情,完全就是「我必須壓下內心渺小的憂鬱」的境況。正因如此,她摔了一跤,而這一跤就像是後來英國,逐漸在談判中失去主動權的預言。
在這之後,中國和英國進行了20多輪的談判,雖然我國最終取得了談判的勝利,但是這不代表,在談判中,我方是一帆風順的。
比如說在十分重要的駐軍問題上,我方就差點吃了大虧。
那是在1984年5月的兩會期間,由於香港回歸十分重要,因此這一年的兩會也少不了有關於香港問題的討論。眼看着在正面談判中屢屢受挫,英方決定在我國兩會之前,尋找新的突破點。
於是,英方煽動大量香港媒體前往這次兩會會場,尋找和打探中國對於香港問題的最新消息和態度。而作為我國外交代表人物地之一的耿飈,自然就成為了這些「媒體」的目標。
當時,耿飈處理了太多工作,沒有得到好的休息,因此有一時鬆懈,那些媒體就抓住這一時間,不斷發問,提出如「中國會不會在香港駐軍」等問題。耿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說:「也許會在香港駐軍……」
耿飈本意是,駐軍的問題要等談判結果出來,才能給大家準確的答覆,沒想到這些媒體抓住這個大做文章,說中國不準備在香港駐軍,英方更是大力渲染。
鄧公知曉後,很生氣,他怒道:「耿飈說這些話有什麼根據?以後關於香港的問題,我說了算,總理說了算,港澳辦說了算!」
緊接着,鄧公通過我方媒體,在駐軍問題上嚴肅表示,中國不會放棄在駐軍的權利。在鄧公的緊急聲明下,才沒有捅出大簍子來。
而鄧公說的那句「以後關於香港的問題,我說了算,總理說了算,港澳辦說了算」,也很快傳到了趙紫陽那裡,此後,他在處理香港的問題上,更加謹慎和小心了。
平常,在處理有關香港問題的文件時,趙紫陽都會多看幾遍,甚至還要逐字逐句去比對,堅決不留漏洞,因為他知道,一旦出現了問題,就會給香港回歸增加阻力。除此之外,在處理香港問題時,趙紫陽就像是一個「實幹家」。
正因如此,英國方面喜歡找趙紫陽解釋,他們對於基本法和1997年後香港政府管理的看法。而對於他們的解釋,趙紫陽總是會認真傾聽,然後對他們在解釋中想要耍的小花招,進行糾正和聲明,讓英方明白我方的態度。
1984年,在第22輪談判結束之後,長達兩年的談判,終於接近尾聲了。同年9月26日,中英雙方進行《中英聯合聲明》草簽儀式;12月19日,雙方進行了正式簽字。
正式簽字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百餘人組成的香港各界人士來到了現場,觀看這激動人心的一刻。除此之外,鄧小平、李先念等國家領導人都參加了簽字儀式。
在一片莊重的氣氛中,趙紫陽和撒切爾夫人,分別在插有本國國旗的一邊落座,他們將代表本國政府在聯合聲明上簽字。很快,兩人便拿起中國的台式英雄金筆,在聯合聲明上,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簽字儀式現場
頓時,整個會場都爆發了鼓掌聲,所有人都知道,協議簽訂後,就等着1997年香港正式回歸了。時光飛轉,時間很快來到1997年7月1日,香港在暌離了一個半世紀之後,終於回到了祖國的懷抱。而回到「母親」懷抱的香港,也將迎來他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