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太平天國大權的楊秀清,為什麼會被洪秀全輕易扳倒?

2022年07月02日17:26:27 歷史 1338

掌握太平天國大權的楊秀清,為什麼會被洪秀全輕易扳倒? - 天天要聞

對於清朝來說,第二次鴉片戰爭在這一年爆發;對於太平天國來說,「天京事變」也對太平天國的事業造成深遠影響。

不過,很多人不明白,掌握太平天國大權的楊秀清,為什麼會被洪秀全輕易扳倒?

1、錯位模式

太平天國初期,天王洪秀全雖然名義上是拜上帝教的掌教,但是由於洪秀全的領導能力有限,因此事實上,關於建立天國的事情,主要還是由楊秀清、馮雲山等人一手操辦,至於洪秀全,只不過是名義上的老大而已:論貢獻,洪秀全不過搞了個裝神弄鬼的神棍團隊,論能力,洪秀全還真不如楊秀清懂得一定的治國之道。

隨着太平天國初期不斷和清軍交戰,導致太平天國的高層也出現減員: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先後戰死。這也導致了楊秀清的權限變得更大——韋昌輝石達開這些王爺,再也無法制衡楊秀清。

事實上,不可否認,論個人才幹,楊秀清算是天國諸王的翹楚。但是無奈的是,太平天國是基於拜上帝教起家,而拜上帝教是洪秀全鼓搗出來的。因此楊秀清本事再大,也得名義上服從洪秀全。而洪秀全當然沒有駕馭楊秀清的能力。就這樣,太平天國出現錯位模式。

2、膨脹的楊秀清

相信看過小說《倚天屠龍記》的朋友,都會知道,在倚天故事後期,明教發生了變故:征戰疆場的明教大將朱元璋,通過軍事佔據了很大的地盤,但是,名義上,朱元璋的軍隊是明教起義軍,因此,朱元璋需要名義上服從張無忌。但是朱元璋不想給張無忌做嫁衣,於是,朱元璋想方設法排擠走張無忌,實現了自立。

掌握太平天國大權的楊秀清,為什麼會被洪秀全輕易扳倒? - 天天要聞

當然,小說是虛構的。不過,楊秀清的心態倒是和小說中的朱元璋(不是歷史上的)類似:那就是太平天國的形勢一片大好,楊秀清非常擔心事業發展下去,自己給洪秀全做了嫁衣。於是楊秀清開始不斷提高自己的地位。

在咸豐六年的時候,太平天國軍事一度達到新的頂峰。而在這之前,楊秀清通過各種手段,讓自己的地位凌駕於其他諸王之上。因此,在楊秀清視角里:韋昌輝等人不是自己的對手,洪秀全是個窩囊廢,自己才是太平天國的老大。

楊秀清卻不知道,自己在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

3、洪秀全的反制

其實楊秀清到底是吃虧在讀書太少。

從架構角度來說,雖然楊秀清大權在握,掌握實權。但畢竟屬於僭主。在中國的古代政治生態來說,僭主只有兩條路:一條是取而代之,成為真正的君主。比如陳友諒徐壽輝、朱元璋殺韓林兒,就是典型;另一種是坐等被君主發難消滅。

事實上,有傳言:楊秀清確實打算在咸豐六年謀害洪秀全,然後自立為太平天國的最高話事人。不過,即便如此,楊秀清還是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哪怕是皇帝,如果得罪人太多,也容易給自己惹來殺身之禍。

楊秀清得罪了很多人:包括韋昌輝,也包括秦日綱。這些都算是太平天國的高層人物。而洪秀全也知道楊秀清樹敵太多。

掌握太平天國大權的楊秀清,為什麼會被洪秀全輕易扳倒? - 天天要聞

於是洪秀全起先就在楊秀清身邊安排了內應。而後又派親信,在楊秀清身邊內應的幫助下,秘密通知在外帶兵的韋昌輝、秦日綱等人,返回天京,剷除楊秀清。

得到洪秀全旨意的韋昌輝、秦日綱對於這樣能夠報仇雪恨的事情,當然沒有拒絕的道理。於是,在楊秀清身邊內應的幫助下,韋昌輝和秦日綱的大軍如同神兵天降,進入天京城,並直接攻入東王府邸,殺死楊秀清。

而對於這一系列的變故,楊秀清居然毫不知情。

可以說:如果楊秀清能覺察到身邊有內應,也不至於有後面的悲劇;如果楊秀清能夠不樹敵太多,也會讓洪秀全孤掌難鳴。

最終,兩大失誤,導致了楊秀清的悲劇。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 天天要聞

寧夏中衛:「綠進沙退」背後的科技之變

走進位於寧夏中衛市沙坡頭區的騰格里鎖邊固沙示範性項目現場,工人們正推着一台台像拖拉機車頭一樣的「扎草車」鋪設沙障,兩片代替車輪的圓形壓草刀滾過,麥草就被整齊地扎進沙地里,一個個草方格雛形漸顯。  「這片示範區有8000畝,今年我們上了30台機器固沙,一台機器一天就能扎50畝草方格,比過去純人工效率提高了50%...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 天天要聞

日本戰爭擴張之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日本曾走上一條戰爭擴張領土的道路,這背後有着複雜而多面的原因。日本作為一個島國,資源相對匱乏,生存空間有限。這種地理環境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其產生對外擴張以獲取更多資源和土地的慾望。對資源的渴望,成為推動日本走向戰爭擴張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 天天要聞

我的家鄉(十五)興縣紅色革命史之:興縣農民銀行創辦人劉少白

一九三七年九月,太原形勢危急,劉少白同志奉黨之命,返回興縣,協助八路軍一二〇師,參加了創建晉西北根據地的偉大鬥爭。劉少白出生在興縣黑峪口一個破落地主家庭中,他是清朝末年的貢生。從小追求新學,畢業於山西大學法律預科。早年參加辛亥革命,曾任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