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渝鐵路走過70年② | 修築成渝鐵路到底有多難?來聽建設者們講述

2022年06月29日12:48:25 歷史 1367
成渝鐵路走過70年② | 修築成渝鐵路到底有多難?來聽建設者們講述 - 天天要聞

當年,建設者們熱火朝天修築成渝鐵路。(資料圖)

車輪滾滾,汽笛長鳴。70年前,為建成新中國第一條鐵路,10萬餘名民工、3萬餘名軍工築路隊成員參與修築成渝鐵路。在新中國成立之初,百廢待興,築路大軍在沒有任何機械設備的情況下,靠着手中的鐵鎚、鋼釺、扁擔等原始工具,僅用兩年時間,建成這條505公里的鐵路。當時修築這條鐵路到底有多難?

今天,一起來傾聽他們和成渝鐵路的故事,或許你能從中找到答案。

講述者:孫貽蓀 90歲

一手拿槍一手拿鎬 就地取材修鐵路

「你們要做好準備,一手拿槍一手拿鎬,克服困難,堅持把這條鐵路修通。」1950年6月12日,成渝鐵路開工典禮現場,鄧小平在主席台的一席發言,讓年僅18歲的孫貽蓀記憶深刻。

成渝鐵路走過70年② | 修築成渝鐵路到底有多難?來聽建設者們講述 - 天天要聞

孫貽蓀老人講述修築成渝鐵路的故事。(受訪者供圖)

成渝鐵路走過70年② | 修築成渝鐵路到底有多難?來聽建設者們講述 - 天天要聞

孫貽蓀老人珍藏的「軍工築路紀念章」。(受訪者供圖)

開工典禮一結束,5個軍工築路總隊就奔赴成渝鐵路各施工段。孫貽蓀說,他是西南軍區軍工築路第一總隊直屬二團參謀,負責協調整個鐵路修建工作的進展,並參與鐵路的修建,第一總隊共1萬餘人,負責重慶到永川段的築路任務。

「當時生活非常艱苦,大家住的用竹子搭建的臨時工棚,幾乎頓頓都吃南瓜和高粱米飯。」孫貽蓀說,他們每天早上天剛亮就起床幹活,晚上干到很晚才回來,沒有鞋子就打光腳板。

建設初期,由於鐵路所需的原材料十分匱乏,只能就地取材,鋼軌靠自己軋制,炸藥用土法自制,沒有運輸機械,他們肩挑手捧,進而自造小車翻板自卸;缺乏起重設備,他們就設計帶鏈葫蘆滑車,設計纜繩吊車。甚至做枕木的部分木材也是由沿線群眾自發捐贈,這些木材中,不乏香樟、楠木等名貴木材,一些老人甚至將自己的壽材也鋸成枕木送到工地。

成渝鐵路走過70年② | 修築成渝鐵路到底有多難?來聽建設者們講述 - 天天要聞

修築成渝鐵路時,鋪枕木。(資料圖)

而孫貽蓀他們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修路,還有土匪的襲擊。

「有一次,我跟隨通信連在重慶到江津一段架設電話線,工作完成後在泥壁沱一個老鄉家吃飯時,就差點遭遇土匪的襲擊。」孫貽蓀說,幸好當時有老鄉及時趕來提醒,他們提前做好準備,才將土匪剿滅。

就這樣,儘管困難重重,成渝鐵路的建設工程也沒有耽誤片刻。

1952年7月1日,成渝鐵路宣布正式開通,第一聲汽笛響徹巴蜀,孫貽蓀心情十分激動。那一天,天還沒亮他就起來,提前佔了個好位子,見證這個偉大的時刻。

講述者:李澤淵 96歲

斗車運石 他的手和肚皮都磨起了老繭

「我們是1950年8月12日在當時的巴縣縣政府(現魚洞)集合,步行一天到了永川,17日到達工地,休息了兩天,就開始修路。」說起修築成渝鐵路的點滴,96歲的李澤淵老人記憶猶新。

成渝鐵路走過70年② | 修築成渝鐵路到底有多難?來聽建設者們講述 - 天天要聞

李澤淵老人講述當年修築成渝鐵路的故事。上游新聞記者 任君 攝

「我們二中隊30多人,主要負責修築郵亭鋪(現大足)車站。」李澤淵說,當時條件非常艱苦,大家都住在附近村民家中,用穀草鋪在地上睡通鋪,每天早上5點起床,7點出發上工。築路的工具就更簡單了,鐵鎚、洋鎬、鑽子、鋼釺、斗車……很多還是自己從家裡帶來的。

李澤淵說,當時他用斗車運石頭,要徒手捧着30多斤的石頭一塊一塊往斗車上放,一車要放30多塊,時間久了,手和肚皮上都磨起了老繭。

當時開山放炮的方法也很原始,一人掌釺一人掄錘,一錘打下去鋼釺轉動一下,效率極低。靠着這些最原始的工具,只用了8個月時間,硬是將30多米高的大山挖平,將鐵路路基填平夯實,並順利通過驗收。

郵亭鋪(現大足)車站修好後,他又轉戰去修築另一個車站。「當時條件也同樣艱苦,吃飯都在工地上,5個人一桌,白米飯下胡豆,管飽。」李澤淵笑着說,為了鼓舞士氣,隊長還教他們唱《團結就是力量》,為了早日建成新中國第一條鐵路,大家鉚足勁拚命干,沒有一絲怨言,又奮戰了7個月,最後在3個中隊中,他們率先完成了修築任務。

因為表現優秀,李澤淵破格被當時的重慶鐵路局錄用,成為一名「鐵路人」。1952年7月1日,得知成渝鐵路開通的消息,李澤淵興奮不已。隨後,他與工友先後輾轉永川、朱楊溪、大足郵亭鋪、內江椑木鎮多地修築信號基礎設備,成為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批鐵路信號工人。

講述者:黃建國 65歲

父親和工友白班夜班連着上 24小時不停工

在65歲黃建國的家中,珍藏着一枚「成渝鐵路通車紀念章」。這是70年前成渝鐵路建成通車時,黃建國的父親黃仲銘收穫的一份珍貴紀念。

成渝鐵路走過70年② | 修築成渝鐵路到底有多難?來聽建設者們講述 - 天天要聞

黃仲銘老人獲得的「成渝鐵路通車紀念章」。受訪者供圖

「這枚紀念章見證了父親為成渝鐵路建設的辛苦付出。」黃建國說,父親在世的時候,時常握着這枚紀念章給他講述修建成渝鐵路的往事。

那時候,黃仲銘只有17歲。成渝鐵路因為建設需要在沿線招用大量工人,黃仲銘加入了建設隊伍,從此和鐵路結緣。

黃仲銘參與建設的路段是從小南海到內江。重慶山多,建設中開山爆破是常有的事。但是成渝鐵路盡量只「開山」,不「穿山」。

黃建國的父親曾告訴他,成渝鐵路之所以沿江而建,一是可以讓建設物資走水運,節約運輸成本;更重要的是可以減少開鑿隧道,節約建設成本。

「那時候,鐵路建設很辛苦,但是大家都充滿幹勁。」黃建國說,成渝鐵路建設幾乎是每天24小時不停工。施工現場分了白班和夜班,有時候為了趕工期,他的父親和工友們主動要求白班夜班連着上,只為早日修好鐵路。

上游新聞記者 黎靜 劉波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 天天要聞

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

標題:1952年中葡之戰:解放軍的英勇與國家的尊嚴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在歷史的洪流中,有一些事件猶如璀璨的星辰,不僅照亮了當時的天空,更成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 天天要聞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

中國海岸線上的租借地與不平等條約作者:溫讀歷史(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關注溫讀歷史)此文為首發原創,未經本人同意嚴禁各種抄襲、搬運,否則將訴諸法律,後果自負!一、引言中國,這個擁有數千年文明歷史的國家,不僅擁有廣袤的陸地疆域,還擁有着漫長的海岸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 天天要聞

羅瑞卿的最後歲月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及截圖,請知悉。「只要羅長子往我身邊一站,就感到十分的放心!」川湘等地的男子很多身材都不高,但羅瑞卿卻是個例外,他身材十分高大,毛主席親切地稱呼他為「羅長子」。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 天天要聞

蔡英文和賴清德會分步驟地特赦陳水扁

蔡英文不可能特赦陳水扁,但是,她一定會為特赦陳水扁創造出最好的法律通道,為陳水扁解除法律方面的阻礙,這一點蔡英文在這8年里早都在做,現在基本也比較成熟了,蔡英文辦任何事情都是比較穩妥的,陳水扁這件事情,不可能一步到位,更不可能立即特赦陳水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