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輩的革命家們,他們的家庭生活大多是十分的樸素單調。由於常年的將經歷投放到了人們的解放事業上,所以對家庭的照顧往往是不夠的。這時候作為他們革命伴侶的妻子,對家庭的付出就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其實,女性自古以來在婚姻中就是比較弱勢的一方。所以就有男主外女主內的民間說法,如果一個妻子在家中是一個不錯的賢內助,那麼這個家庭就會顯得格外的和諧。偉人在革命前就曾有過這樣一個賢內助的妻子。
這個女人是偉人的首任妻子,但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得到偉人的承認。不過她還是憑藉著自己的賢良淑德,讓偉人對她產生了敬佩之心,甚至在建國後主席還為她做了破例的事情。
一、叛逆的鄉村少年
偉人出生在清朝末年時期,從小生活在湖南韶山的一個小山村裡。他的父母雖然都是農民出身,但卻十分重視子女的教育。年幼的偉人就被送去了當地的私塾進行中國傳統教育的啟蒙。
偉人的父母不但重視子女的校園教育,對待家庭教育他們也是十分嚴苛的。尤其是偉人的父親,對偉人一項是以嚴厲著稱的。小時候的偉人在父親嚴厲的管家下,十分的乖巧懂事。但隨着他接受的教育增多,他自己也有了自己的思維想法。
偉人的父親是一個受到傳統禮教影響很深的人,他認為孩子在未成年之前都要聽從家人的安排。特別是要對一家之主的父親做到言聽計從明,只要有一點的叛逆行為就是不孝順的表現。但他的這一傳統思想卻引起了少年為人的強烈不滿。
經過教育的為人認為只要是人就會犯錯,所以父親說的做的也不一定全對。所以每當他覺得父親說言不對的時候,就會做出叛逆的表現。這種表現很顯然是對父親權威性的挑戰,於是為人的父親就經常的當著眾人打罵和嘲諷他。
父親的這一做法更加加深了偉人的叛逆心裏。但偉人的父親之所以對他如此嚴厲,也是為了讓他能夠早日長大好能夠接替他成為家裡頂樑柱的角色。畢竟知子莫若父,偉人在一些方面還是很像父親的,因此偉人的父親也更加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超越自己成為更優秀的人。
偉人雖然反感父親的許多做法,但大多數的情況下還是比較順從的。一方面是為了減少皮肉之苦,另一方面他也是知道父親的所作所為是受到他的教育程度以及人生經歷而制約的。所以,父親的行動並不能全部代表他內心中的真實想法。
這一點在偉人的第一段婚姻故事裏展現的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正值青春期的偉人時長與父親產生摩擦,父親的傳統觀念認為入股為兒子說一門親事,有一個女人管着自己的兒子他會變得更加的顧家和聽話。於是,他為偉人選擇了一門親上加親的婚事。
二、親上加親的婚姻
十四歲的偉人正值青春期,他叛逆的表現越發的頻繁。為了能夠讓他更加安心的照顧家庭,不去弄一些歪門邪道。他的父親在自己的親戚中為他選擇了一個知書達理、溫厚賢良的女子作為妻子。這個女人就是偉人的遠房親戚羅氏家族的女兒羅一秀。
羅一秀與偉人是同鄉人,她的祖母與偉人的祖父是兄妹關係,所以她與偉人實際上屬於姑表親。羅一秀從小生活在家境十分不錯的家庭中,接受到了很好的傳統禮教。她對父母安排的這門親事並沒有其它的想法,在她看來女人就要遵循三從四德禮數。
成為了偉人妻子之後她一方面對偉人照料有加,另一方面孝順偉人的父母。家中里里外外的事情都被她料理的井井有條,就連比較敏感的妯娌關係也被她處理的非常好。因此,她受到了偉人全家人的喜愛。但唯獨就沒有得到過偉人的任何認可。
由於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叛逆的偉人始終對這樁婚事不予承認。他甚至很明確的向羅一秀表示,他是不會與羅一秀一起生活的。他遲早會離開這個家,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善良的羅一秀聽到這些話後並沒有感到傷心,反而是更加細心的照料着自己的小丈夫。
羅一秀的隱忍與細心逐漸感化了偉人。其實,偉人心裏也清楚他對羅一秀並沒有任何的反感,他只不過是將對傳統禮教的不滿情緒發泄到這個老實本分的女人身上而已。羅一秀在這樣的婚姻中走過了她人生中最後幾年。婚後三年的羅一秀因為患上了細菌性瘧疾而離開了人事。
三、最好的肯定
羅一秀的突然去世並沒有讓偉人有任何解脫的感覺。他反而開始審視這段短暫的婚姻,審視他與這個可憐女子的關係。他們二人都是傳統禮教的受害者,他對待羅一秀的態度也是因為對傳統禮教的不滿。如果他們二人不是以這種形式結合在一起,也許他會善待這個女人。
後來偉人開始了自己的革命生涯,也通過自由戀愛的方式認識了被他認可的第一位愛妻楊開慧,他終究是選擇了自己想要的婚姻方式。再婚後的偉人也一直與羅一秀的家人保持着來往,畢竟那個善良的女人在他懵懂的少年時期帶個了他許多關愛和溫暖。
羅家人看到偉人有了新的幸福生活也十分的開心,當偉人於楊開慧有了孩子之後還時常帶到羅家進行玩耍。偉人也儘力的幫助羅家人做一些利索能力及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為兩家人本來就有親戚關係,另一方面也許是彌補一些對羅一秀的虧欠之情。
雖然作為偉人第一任妻子的羅一秀,從始至終都沒有得到過偉人的承認。但新中國成立之後,偉人對羅家人的這一做法還是表現出了他對羅一秀的肯定之情。建國後家鄉人民都想到北京看望偉人,都被他一一拒絕了只有羅家人破例得到了他的借鑒。
總結
舊社會時期我國的許多封建傳統禮教具有一定的落後性。比如傳統的婚配製度在今天看來就是極其愚昧的規則。那種父母包辦的婚姻往往阻礙了婚戀男女的真感情,使得婚姻變得並不幸福。
羅一秀與偉人的不幸婚姻就是在這樣的傳統禮教下誕生的。羅一秀本可以過上正常婚姻生活,只不過她被傳統的規則所束縛。最終造成了她悲慘的婚姻結局。所以,建國後就立刻取消了傳統包辦婚姻的制度,允許適齡男女追求因愛而生的婚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