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郴州經夏蓉高速向東行駛百餘公里,就到了湖南省汝城縣沙洲村。一下高速路口,綠植背景牆上「半條被子 溫暖中國」八個大字在陽光的照耀下愈加熠熠生輝。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位於巍巍五嶺下的這個小村莊,就是汝城縣文明瑤族鄉沙洲瑤族村,也就是紅軍長征途中,「半條被子」故事的發生地。
1934年11月,紅軍長征來到汝城,駐紮在沙洲村一帶。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在沙洲村「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裏展出的「半條被子」故事場景,吸引着從全國各地前來參觀學習的人們。

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半條被子」的故事也彰顯了共產黨人一心為民的初心。汝城沙洲也成為一個新的紅色旅遊景區,包括「半條被子的溫暖」專題陳列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舊址——徐解秀舊居、紅軍衛生部舊址、紅軍廣場、田園綜合體等景點。桂東沙田——汝城縣城——汝城沙洲——宜章縣城,幾個紅色旅遊景區在一條線上,臨近高速公路,交通十分方便,遊客也呈井噴式增長。
曾經的沙洲村交通閉塞,山多地少,人均耕地不足0.7畝,全村1/5的人口曾是貧困戶。現在,隨着紅色旅遊日日紅火,在精準扶貧政策的指導下,沙洲村採取「旅遊扶貧」的模式,打造「紅」和「綠」組合拳,一手保護傳承紅色文化,一手建設綠色美麗鄉村。
旅遊業的興起,不僅讓沙洲村在2018年整村脫貧,更吸引了在外打工的年輕人回鄉創業。部分村民在家門口當上了小老闆,開餐館、建民宿,至今民宿和商鋪發展到了40多家。鄉政府還依託紅色旅遊成立旅遊公司,吸納年輕人到旅遊公司上班,解決了就業難問題。
「半條被子」故事主人公徐解秀的孫子朱小紅開起了土菜館,還兼任了紅色景區的協調員,由於遊客的增多,餐館生意十分火爆。「近段時間以來,每天都不下十來桌,每天的收入有兩三千元。」談起餐飲生意,他喜笑顏開地說:「三位女紅軍給了我奶奶半條被子,共產黨給了我幸福日子。」許多像朱小紅一樣的村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遊飯,走向了家門口的創業就業之路。
汝城縣還是「柰李之鄉」,文明鄉的黃金柰李是柰李中的精品,口感好、營養豐富。此外,黃桃、翠冠梨、朝天椒也是汝城的特色果蔬。當地村民在自家門口擺起攤位推銷自己的農產品,先嘗後買。有的遊客嘗過後,還通過電商或快遞公司網購。熙熙攘攘的遊客讓村民們應接不暇,土特產的生意也越來越紅火。原來因交通不便,沒有銷售渠道的特色土特產也搭上了紅色旅遊的順風車。
如今的沙洲村舊貌換新顏,滿目皆蔥蘢,從偏遠落後的小山村晉陞為紅色旅遊新名片,相繼榮獲「國家4A級旅遊景區」「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中國傳統古村落」等金字招牌。
隨着遊客的增多,對紅色旅遊景區的管理提出更高的要求,紅色旅遊人才的缺乏就凸顯出來了,尤其是旅遊管理人才和各景點高素質的講解員更為缺乏,成了郴州紅色旅遊發展的瓶頸。對此,我建議應靈活多樣吸納紅色旅遊規劃管理人才,採取面向全國公開選拔或從全市領導幹部隊伍中遴選的方式,籌建湖南(沙洲)紅色文旅特色產業園行政管理團隊,打造強有力的龍頭紅色旅遊項目規劃管理人才,為全市紅色旅遊發展闖出經驗作出示範;同時要創新紅色旅遊景點運營體制,在政府部門監管前提下,引進旅遊發展經驗豐富成效顯著的國有企業、私人資本進行運營,以此整體引入高素質紅色旅遊運營團隊。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1年10月8日9版)
作者:徐自強
版面編輯:劉圓圓
新媒體編輯: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