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多年的東漢,為什麼儘是小皇帝當朝?

2021年10月06日23:59:08 歷史 1986

伴隨着私有制和階級的出現,中國原始氏族社會開始解體,其最後一位華夏部落聯盟首領禹被兒子啟繼位為「夏後」,開始了「父傳子,家天下」的王位繼承製。

200多年的東漢,為什麼儘是小皇帝當朝? - 天天要聞

這裡所謂的「家天下」,就是指帝王把國家政權據為己有,世代相襲的一種理念。即所謂帝王把國家當作一家的私產,世代相傳。家天下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到了夏朝時期,中國帝王便把天下的土地、臣民都當成了君王一家的私人財產了。

再到嬴政一統中原,開創集權帝制以後,「家天下」的繼承製度在中原王朝已經根深蒂固了,可以說是貫穿了長達兩千年的封建統治史。幾乎每個朝代,都出現過數量不等的「兒皇帝」,也就是未滿弱冠之年便登基的幼帝,這種情況在東漢時期最常見。

200多年的東漢,為什麼儘是小皇帝當朝? - 天天要聞

那麼,為什麼會出現「兒皇帝」登基的現象呢?究其本質,在於皇位繼承製的局限性。

公元221年,一統天下的嬴政認為自己的功德超過此前的所有帝王,包括遠古時期功德無量的「三皇五帝」,於是便取「三皇」中的「皇」,「五帝」中的「帝」,自稱為「皇帝」。這一傳統被延續下去,自嬴政之後的所有統治者,除少量政權如太平天國等,幾乎每個封建統治者都以「皇帝」自居。

除此之外,嬴政還確立了一套圍繞帝制而產生的一整套集權制度,其中「家天下」的繼承製是其中的重中之重。為了讓江山不斷在本家子孫中傳續,「奉宗廟之重,終無窮之祚」,把社稷傳承給二世、三世乃至千萬世。雖說嬴政的如意算盤沒有打成,大秦王朝二世而亡,但由他所開創的這套繼承製卻保留下來。到了漢朝時期,這套繼承製已經相對完善。

200多年的東漢,為什麼儘是小皇帝當朝? - 天天要聞

顯然,這種繼承製度局限性非常大,繼承者的人選集中在皇帝的子孫中,選擇的餘地非常有限。一旦皇帝英年早逝,幼帝登基的可能性非常高。東漢除光武帝、明帝、獻帝之外,其他皇帝均未活過三十六歲,其中除了安帝、質帝、桓帝是以宗族身份登基以外,其他皇帝均遵循了「父傳子」的原則。

皇帝雖然后妃眾多,但由於他們結婚時身體發育不完善,縱慾過度,無疑會影響自身及後代的身體健康。東漢時期皇子的死亡率非常高,後宮爭寵、廢立加上落後的醫療條件,都是導致皇子早夭的重要原因。能活到成年的皇子極少,所以皇儲幾乎沒有選擇的餘地。東漢時期的皇帝平均壽命較低,所以他們留下的皇子年齡不大。

因為繼承製度的限制,哪怕皇子年齡很小,也必須將其立為儲君。幼帝登基後,又會重新陷入惡性循環中。

200多年的東漢,為什麼儘是小皇帝當朝? - 天天要聞

除了上述原因外,後宮干政也是導致東漢多幼帝的原因之一。

東漢時期有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皇帝的平均壽命不長,但皇后及太后卻都很長命,「主少母壯」的例子不勝枚舉。漢朝時期有這樣的規定,只要是有嫡正地位的正宮皇后,在皇帝年幼、昏庸或皇嗣中斷的情況下,都可以以監護人的身份臨朝稱制。在這種情況下她們可以獲得與皇帝對等的權力。

在這種背景下,難免會出現「貪孩童以久其政,抑明賢以專其威」的太后,她們為了滿足自己的權欲,經常做出「廢長立幼」的勾當,將權勢牢牢地握在手裡。例如,元和帝的皇后鄧氏,就曾打着長子劉勝體衰的幌子,立還在襁褓中的幼子劉隆為帝。鄧太后把持朝政長達十六年,先後立過兩名幼帝。

從這些後宮干政的例子中我們能夠看出,東漢時期的後宮制度是非常不完善的,這也對後來的朝代起到了警示的作用。

200多年的東漢,為什麼儘是小皇帝當朝? - 天天要聞

後宮干政,還會帶來外戚專權的連鎖反應。

劉秀建立東漢政權,靠的是豪強地主的支持。劉秀不同於其他的開國之君,他並沒有「兔死狗烹」,除掉一眾開國元勛,反而對這些功臣禮遇有加。在東漢時期,「門當戶對」的婚姻觀念已在人們的思想中根深蒂固,公卿與豪族有與皇族結親的資格。這些貴族本來就有比較高的社會地位,當他們的家族中出現嬪妃甚至皇后、太后時,難免會利用這種裙帶關係獲取更多的利潤。

除此之外,臨朝稱制的太后們,為了穩固自己的地位,通常會召本家外戚入朝參與大政。顯然,倘若皇帝年長,肯定不會縱容後宮、外戚亂政。太后及外戚為了長期掌權的需要,有必要立一個便於控制的「兒皇帝」。外戚的倒行逆施,極易引發幼帝的反抗情緒,一旦幼帝成年,他往往會藉助宦官勢力剷除外戚。最終,皇帝、太后、外戚、宦官交替專權,造成了一系列的惡劣結果。

200多年的東漢,為什麼儘是小皇帝當朝? - 天天要聞

東漢王朝正處於封建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幼帝登基的現象是發展時期必經的陣痛。不過,歷代封建王朝終其一生也沒能解決這一問題,這一問題最終伴隨着集權專制退出歷史舞台而消亡。

參考資料:

【《漢書》、《資治通鑒》】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新書情報局|高層次的人,善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 天天要聞

新書情報局|高層次的人,善於把複雜問題簡單化

書名:《九宮格思維:四條線破解認知困局》作者:[日]高木芳德譯者:黃洪濤 內容簡介找工作,如何修飾簡歷凸顯自己的優勢?跨行業跳槽,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想要創業,如何規劃自己的發展路徑和核心優勢?企業發展,如何分析行業趨勢進行戰略規劃?有了好想法和新創意,不知道該怎麼展示?學習到了複雜的新知識,如何...
不殺功臣的劉秀 - 天天要聞

不殺功臣的劉秀

有一次漢景帝劉啟(當時還是太子)喝醉了,來到一程姓寵姬的寢宮就寢。然而那天程姬正好是生理期,不能接待,但又不敢拒絕。於是心生一計,便讓自己的貼身侍女假扮自己,接待了劉啟。不料一夜雲雨之後,這位侍女便懷孕了。程姬只好如實稟報,劉啟得知後給了這
世界的稻作文明源於長江中下游平原 - 天天要聞

世界的稻作文明源於長江中下游平原

你知道嗎?世界的稻作文明其實源於長江中下游地區!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但背後的故事更加引人入勝。稻作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篇章,而長江中下游地區正是這一文明的發源地。這裡氣候適宜、水資源豐富,為稻穀的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