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漁歌
翻開遵義煤礦子校的歷史,你就尋找到了廠礦企業一個時代記憶的符號。你就可以管窺田溝監獄四十年發展的新貌,你就可以尋找到干工子弟成長的足跡,你就會看見那三尺講台仍舊金光閃耀。
翻開遵義煤礦子校的成長史,你就會知道,始建於1951年的「貴州省遵義地區專屬公安處勞動改造大隊煤礦廠」就是田溝監獄的前身。這裡從事煤炭生產,因而才有別名叫遵義煤礦。這裡遠離城市,身處大山溝,罪犯勞動場所最遠的離市區三十餘公里。這裡的干工子女上學極不方便,即使能到周邊鄉鎮學校上學,也要受不少限制。
你就會知道,為了以解決干工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在上級領導和當地政府的支持下,依據國家政策,順應職工子女教育需要和學制的發展,1965年9月,幼兒園、小學在遵義煤礦誕生了,1970年9月,孕育了五年的初中部分娩了,1972年9月高中部又接踵而至,1976年8月在離總校二十餘公里的三號井分校又呱呱墜地。至此,遵義煤礦子校這個大家庭已是人丁興旺,蒸蒸日上,近七百子弟等你播撒希望。
四十年來,你見證了遵義煤礦子校培養了學生近2千人,為國家輸送大中專、中技學生400餘人。你還見證了進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畢業後,少部分選擇了社會單位,更多的是選擇了監獄單位,為監獄事業貢獻力量。你曾經的弟子經過自身努力和組織的培養,多數成為了監管業務上的行家裡手,成了監獄管理的領頭羊。
翻開遵義煤礦子校四十年的歷史,作為曾經在教師崗位上奮鬥的你,眼望一茬茬在子校打基礎,在單位成長起來的棟樑,他們是領導,是同事,是朋友,心裏有不少的欣慰,也感覺到那三尺講台的馨香綿長。為了遵義煤礦子校的三尺講台,你那前後60餘同行在此付出心血,貢獻力量。
翻開你踏上三尺講台的歷史,那一年還未滿18歲的你就當上了孩子王,對未來充滿了五彩繽紛的夢想。那一年,你從學校畢業,懷揣着希望,興奮地走上了課堂,面對微薄的工資,繁重的工作和沉重的壓力,你沒有彷徨。那一年,你站上了三尺講台,拿起了教鞭,用赤誠的心靈,無私的付出,守望着孩子的明天,點燃孩子的希望之光,把愛的種子播撒在貧瘠孩子的心房。
為了這三尺講台,你守望了十年,二十年,甚至畢其自己的一生。在每一個清晨,你守候在講台,靜聽孩子們琅琅的讀書聲,在每一個黃昏,你靜立在校門,目送孩子們遠去的身影。無數個夜晚,華燈初上,你為第二天的工作而熬到深夜,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為學生答疑解惑。一個年級段結束又回到初始,周而復始,你沒有厭煩,沒有怠慢,心裏只想,為了學生的成長,這份職業我喜歡,只希望我的學生有模有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