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2021年09月24日19:54:06 歷史 1624

2010年8月,深圳經濟特區創辦30周年,在深圳博物館有一場特別的展覽。

即使天氣炎熱,也絲毫未影響老百姓的熱情。白髮蒼蒼的老人、意氣風發的年輕人、稚氣未脫的孩子,人頭攢動……

一位秀氣的女士在對着觀眾講話。特別的是,她手裡拿的不是講稿,而似乎是一張張衛生紙。

她就是鄧小平的小女兒鄧榕,她手裡拿的,是父親的南巡講話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在鄧小平的5個子女中,鄧榕陪伴父母的時間最長,名氣也最大。她前前後後照顧父親,做了不少工作,後來又為鄧小平著書立傳,描繪了偉人在生活中可愛的一面。

鄧小平生活中的許多細節,都是鄧榕向大家講述的,這給偉人的歷史形象又添上許多溫情。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一、生於和平年代的鄧榕,從小便比其他兄弟姐妹多了一分「靈氣」

鄧榕出生於1950年,其時鄧小平已在西南主政,這也是他的家鄉。雖然每天公務繁忙,但相比建國前,已經有很大改觀。

相比大姐的曲折經歷,和二姐的踏實懂事,鄧榕生在和平年代,多了一分青春浪漫的靈氣,為鄧家帶來歡快的氣息。

鄧小平按着四川方言,給鄧榕取了小名「毛毛」,這四川話指「最小的孩子」,寄託了一家人對她的喜愛。

每當夕陽西下,鄧小平疲憊地回到家,便會抱上鄧榕,坐在門前的階梯上,輕輕晃着,逗弄着孩子。

鄧榕尚在襁褓,好奇地「咿呀咿呀」回應,兩隻小手在空中拍打着,偶爾拍到鄧小平臉,又被臉上的胡茬刺痛,把手縮回去,惹得鄧小平哈哈大笑。

幼小可愛的鄧榕也不知道,對面這個父親,是即將引領中國前進的領導者。

當時卓琳是小學的校長,同時拉扯4個孩子,經常騰不出手,經常拜託同住一個院子,劉伯承的夫人汪榮華。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汪榮華經常管着自己的孩子劉太行,手裡抱着鄧榕,時間長了,鄧榕也叫「汪媽媽」,「劉鄧」親如一家,相互照應解決不少問題。

後來鄧朴方和劉太行都到了上小學年紀,四處調皮,年方二、三歲的鄧榕經常跟着哥哥們四處玩耍。

鄧朴方是孩子王,有一次他們一群孩子,帶着鄧榕下田裡玩「捉迷藏」,玩着玩着忘了時間。

卓琳見兒子女兒玩得時間久了,焦急地出來找。一群孩子玩心大起,乾脆又躲了起來,好讓卓琳找不着。

於是卓琳在家附近找了幾圈,沒有看見孩子們,心裏有些着急,突然聽見一個稚嫩的女聲喊道:「媽媽!這裡…這裡!」

卓琳循着聲音過去,發現幾個草垛子有幾個凹口,往裏面一探,發現孩子們蘿蔔頭似的蹲在裏面,她有些生氣地說道:「都出來吧!」

孩子們都老老實實爬了出來。卓琳又問到:「躲在這裡,是誰,誰給你們出的『歪招』啊!」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孩子們都不說話,卓琳蹲下來,對着鄧榕問道:「是誰啊,告訴媽媽,給你糖吃!」鄧榕眨巴眨巴大眼睛,急促地回答:「不打就說!不打就說!」

看着小女兒憨態可掬,「認真」的樣子,卓琳脾氣也消了大半,便原諒了兄妹倆。回去後,鄧榕將這件事說與鄧小平,鄧小平大笑道:「好好好……像你媽媽,從小就會照應人!」

小小的鄧榕就在這種活潑有愛的家庭成長。

二、鄧榕總是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坐公交車,同學們覺得她是「普通家庭」

1952年,鄧小平赴北京任職,鄧榕也隨着父母到了北京,3個哥哥姐姐也陸續開始上學。

鄧榕由於年幼,一直在鄧小平和卓琳身邊。那時候鄧小平任副總理,卓琳是她的秘書,家中請保姆照顧鄧榕。

實際上鄧榕已經慢慢懂事,很多時候都能自我管理。有時候父母工作到深夜,她也和往常一樣,自己吃飯書。

那時鄧小平對自己和子女要求都很嚴格,從不搞特殊待遇,也不告訴子女自己在幹什麼。有很多事,即使是擔任秘書的卓琳都不知道。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所以鄧榕從小到大一直很疑惑,為什麼別人回家就和爸爸媽媽玩,父母經常要忙到深夜,為什麼家裡總有些警衛。

有時候廣播上會聽到爸爸的名字,她也聽不懂,不知道爸爸到底是幹什麼的。後來鄧榕開始上學,卓琳給她準備一身舊軍裝,囑咐她在學校「與人為善」。

鄧榕始終記得卓琳的囑咐,和同學們很是友愛,交了不少朋友,同學們有什麼難處,鄧榕總是主動幫助別人。

當時看到同學們談到自己的父母,有的是軍長,有的是部長,她也會想:爸爸媽媽到底是什麼「長」呢?

有一次她在家裡問鄧小平:「爸爸,你是幹什麼的?」鄧小平言簡意賅地回答:「幹活、干工作!」鄧榕一時也沒聽懂。

學校里的同學們也不知道鄧榕的真實身份。只見她經常穿哥哥姐姐的舊衣服,每次上學都是坐公共汽車,一個人來,一個人走,大家都以為她是普通的幹部家庭。

但是鄧榕對這些並不在意。她更關心的,其實是父母的身體狀況。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由於長時間的行軍作戰,以及後來的高強度工作,鄧小平和卓琳的身體先後亮起了「紅燈」。

鄧榕長時間呆在父母的身邊,看着曾經意氣風發爸爸媽媽慢慢老去,心中泛起許多不忍。

權衡之下,鄧榕決定考醫學院,以後也能照顧父母的身體。可就在這時,一場風波打斷了鄧榕的規劃。

三、面對突如其來的打擊,鄧榕堅持陪伴在父母身邊

六、七十年代,一場「風暴」襲擊了鄧家,那時的鄧榕才16歲,正在讀中學。

有一天她在學校,突然聽到同學們議論,要「小心劉鄧」(劉少奇和鄧小平),心裏覺得很詫異:爸爸那樣的「小官」,怎麼可能與劉少奇同志放在一起呢?而且這個「劉鄧」和當年聽說的「劉鄧」可不一樣啊!

隨着時間一天天發酵,鄧榕還是覺得家裡氣氛不對,大人們,包括哥哥姐姐們的情緒變得愈加沉重。

於是她趁大哥鄧朴方從學校回家,偷偷把鄧朴方拉到一邊問:「廣播上天天說爸爸,你知道嗎?」

鄧朴方艱難地點了點頭:「形勢很嚴峻。」鄧榕很不解:「爸爸怎麼會認識劉少奇同志呢!」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鄧朴方有些哭笑不得:「你太無知了,爸爸是副總理啊!」鄧榕腦子「嗡」地一聲:「為什麼都不告訴我們?」

鄧朴方搖搖頭:「有什麼好處?如果他告訴了你,或者讓別人知道了,你現在的同學們會怎麼看你!我在學校,包括鄧林、鄧楠他們,都不好過!」

鄧榕這才反應過來:父母常年低調務實的教育風格,本質上是一種保護。一個人不管家庭的權勢如何,最終還是得靠自己!

回去以後,鄧榕想和爸爸媽媽說些什麼,但她也不知如何開口。因為鄧小平在生活中的話不多,對於事業和國家的擔憂不會寫在臉上,更不會向家人表現。

鄧榕只是發現,爸爸那段時間經常坐在椅子上,不看書也不看報,緊閉着眼睛,一坐便是一兩個小時。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卓琳面對這種情況,更多地是帶着孩子們出去,她招呼鄧榕:「毛毛,陪媽媽出去走走。」鄧榕便知道,這是要讓鄧小平自己在家裡獨處。

即使是偉人,也需要獨自面對人生的波濤,尤其不想讓家人為自己擔心。

年少的鄧榕雖不能完全理解這種心情,卻已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在鄧小平夫婦後來去江西勞動的時候,鄧榕想方設法陪父母在那邊過了2年。

那是令人沉重的2年,但鄧榕卻在這個過程變得成熟了。

四、鄧小平的「另一面」:隨和、率真,最想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後來鄧小平復出,鄧榕如願考上了北京醫學院

學醫的日子是很辛苦的,但鄧榕有了之前的經歷,從不抱怨,倍加珍惜學習的機會,學習成績名列前茅。她還趁着在學校,系統學習了英語,她感覺這是將來的一個方向。

當同學們畢業,紛紛到好單位報道,有人問鄧榕:「尖子生準備到哪裡高就?」

鄧榕沒有回答,她心裏挂念的,正是鄧小平和卓琳的健康。他們當時已經是領導層,夙興夜寐,自己作為家裡最小的女兒,呆在父母身邊的時間最長,理應照拂生活。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鄧榕留在家中,既是醫生、又是護士、翻譯,把鄧小平的「四川普通話」翻譯給全國人民。由於英語出色,她還在外交部等地方工作。

通過鄧榕,大家漸漸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鄧小平。從前鄧小平當政委出身,十分嚴肅認真,不怒自威他在「二野」的老部下尤其懼怕。毛澤東都說他是「鋼鐵公司」。

建國後,那些老部下到鄧小平家裡拜年,從來是成群結隊,都不敢單獨過來,也不敢帶禮品,怕被老首長批評。

可是鄧小平在生活中又十分隨和,尤其喜歡和孩子們玩,一看到小孩子,他就特別率真,什麼憂愁都忘了。

只有面對國家大事,鄧小平會變得無比堅定。92年南巡的時候,已經88歲的鄧小平臨行前強調:「這次走走看看,不講話。」

結果他到了武漢,看到當地還是沒完全把局面打開,經濟沒搞活,內心憂慮,還是開始講話,一邊敦敦教誨,一面嚴肅要求:「一定要把市場經濟搞好。」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隨行的鄧榕其實沒有這方面準備,又只有她能完全聽懂父親的講話,乃至於有些臨時的講話內容,都是她記在臨時拿的衛生紙上,配合文稿工作的同志整理出來。

鄧榕曾經很認真地問父親:「老爺子?晚年對生活有什麼期待?」

鄧小平笑着說:「最想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他想8點前起床,然後吃早飯、散步、看看報紙和文件。12點吃午飯,然後睡午覺,下午看看書報,吃過晚飯後再打打橋牌……

在父親去世後,鄧榕擔任國際友好聯絡會副會長,負責許多中外交流和慈善工作。對她來說,這是責任,也是緬懷。

在經歷過革命的起落,這一家人付出太多。走過風風雨雨,普通生活也是一種奢侈。

她是鄧小平最出名的女兒,一直堅守身旁,揭露父親不為人知的一面 - 天天要聞

鄧榕參加捐款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 天天要聞

洪秀柱黃智賢邱毅王炳忠等,建議統一後台灣地區新管理團隊名單

兩岸關係這個大棋盤上,總有些聲音讓人耳朵一豎,特別是談到台灣和大陸統一後的事。洪秀柱那句「兩岸同屬一中,終極目標是統一」,擲地有聲,直接點燃了不少討論。而黃智賢、邱毅、王炳忠這些名字,也常跟「統一」倆字綁在一起。他們不光是喊口號,還真提出了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 天天要聞

上海著名公司突發訃告!CEO庄華逝世,享年62歲…圈內人紛紛悼念

澎湃新聞記者從相關方面獲悉,知名獵頭公司CGL德築集團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莊華先生,因突發心血管疾病,於2025年5月12日晚在上海逝世,享年62歲。圖片來自CGL官方公眾號庄華被業內稱為中國「最老」的獵頭之一。公開資料顯示,庄華有22年獵頭從業經驗。庄華離世消息傳出後,不少獵頭行業人士紛紛發文悼念。庄華於2017年創立...
痛心!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去世,享年101歲 - 天天要聞

痛心!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去世,享年101歲

據「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微信公眾號,南京大屠殺倖存者謝桂英於5月15日上午去世,享年101歲。謝桂英出生於1924年9月。1937年,她家住在南京下關柵欄門3號。老人生前回憶:「日本兵進城前,母親領着我們兄弟姐妹『跑反』,留下父親在家裡看門。日本兵進城後,父親被日本兵殺害。」此後,謝桂英的母親帶着孩子們艱難度...
特朗普「二進宮」,家族到底賺了多少錢? - 天天要聞

特朗普「二進宮」,家族到底賺了多少錢?

近期,卡塔爾王室將贈送美國總統特朗普一架價值4億美元的波音747-8型客機,並作為「空軍一號」。該消息一經曝光,迅速引發美國各界人士批評,其中存在利益衝突等道德問題以及違反法律,民主黨人也迅速借題發揮,指責特朗普「受賄」。隨着越來越多的目光投向了特朗普和他的家族,人們開始質疑:特朗普再次入駐白宮以來,到底...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 天天要聞

日本搜腸刮肚想轍,結果還是老一套:把日企在美生產的汽車進口回來

【文/觀察者網 阮佳琪】隨着英美、中美相繼在關稅磋商中取得進展,作為較早與美國開啟談判的國家之一,日本現在非常着急,唯恐佔據談判先機的希望變得渺茫。為了減少美日貿易赤字,日本想起了一個舊策:把日本車企在美國生產的汽車,再進口回日本。據日本《每日新聞》14日報道,圍繞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措施,日本政府內部正在...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 天天要聞

揭秘李嘉誠長子被綁架勒索10億始末,再問李家還有沒有感恩之心?

為什麼李嘉誠沒有第一時間選擇向香港政府報案?沒敢相信港英政府,沒敢相信香港電視劇中英勇無比的飛虎隊呢?……1996年5月23日,一個看似平常無奇的傍晚,香港深水灣道的一處單行道上,李嘉誠長子李澤鉅的座駕被數輛車逼停。綁匪張子強手持衝鋒槍,以炸藥威脅,將李澤鉅挾持至新界一處廢棄養雞場囚禁……長子李澤鉅和李嘉...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 天天要聞

福建霞浦城區發現古代烽燧遺址

中新網寧德5月14日電 (吳允傑 陳傑)福建省寧德市霞浦縣博物館14日披露,霞浦縣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隊13日在霞浦縣松山街道塔下村調查《霞浦縣誌》記載的明代「龍光寶塔」遺址時,發現該遺址西3米處,有一處古代烽燧。據介紹,該烽燧高約5米,底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