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某一天,山西某地政府的門前來了一位衣衫襤褸的老人,他的手中緊緊攥着一張紙,一副很困擾的樣子在政府的門前轉來轉去,政府人員很快便注意到了這位老人,並向前主動向老人詢問,需不需要幫助,是不是有什麼困難,老人被問到時也是很猶豫,隨後他把一張皺皺巴巴的破紙遞給了工作人員,工作人員疑惑地將其展開,上面的內容漸漸浮現,工作人員看後大吃一驚,這竟是八路軍曾經打下的欠條……
工作人員立即把此件事情上報給了領導,後經專家鑒定,這上面的蓋章確實為當時政府的蓋印,專家見此也是十分激動,詢問道:「郭陽明是您的什麼人?」郭陽明也就是這張欠條上曾經借予八路軍1100萬法幣的那位先生,是這位老人的祖父,這件事情還要從他祖父那個年代開始講。
郭建英祖上代代經商,他的祖父郭陽明在當年更是為本地出名的富商,不僅誠信友善也是十分的樂善好施,別的商人發財靠壓榨剝削、偷斤短兩,而郭陽明卻是因和氣生財,之後日軍侵華,百姓們民不聊生,而當時的政府也是無能,郭陽明便親自為附近的貧困百姓們施粥,在那個年代,糧食無論對於百姓還是軍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戰士們只有吃飽飯才能打勝仗,對此國民黨也下了死命令,百姓不準私下給八路軍糧食,如被發現,格殺勿論。
可百姓們都明白誰是真正為他們好的,儘管國民黨命令在前,還是有很多百姓冒着性命危險為八路軍戰士們送糧,如果百姓為八路軍秘密送糧被人看到並舉報上去,那這一家老小都難逃國民黨的魔爪。
1940年,隨着日軍在太平洋戰爭中的失利,日軍開始把矛頭轉向山西的抗日隊伍,為此直接派出了一萬大軍,兵分幾路開始對山西的各個抗日根據地進行圍剿,當地八路軍與日軍斷續交戰30餘次,殺掉日軍1000餘人,持續時間長達38天,日軍見此後,也只能是放棄進攻,我軍便取得了本次戰役的最終勝利。
雖然最後結果是好的,但這中間的艱辛可想而知,日軍為清剿八路,已將他們重重包圍,八路軍們也因此斷糧,他們只能是餓着肚子與日軍游擊周旋。為此他們也想了很多辦法,例如向當地的村民買糧食,可是在這戰亂的年代,誰家又能有多餘的糧食呢,就算有,又有多少人敢借給他們呢。
八路軍兩手空空,買是肯定買不起,隊伍也都有嚴格紀律,不可白拿百姓一針一線,戰事越來越緊張,八路軍對此卻是毫無辦法,百姓們得知八路軍為保護他們,空着肚子還在與日寇游擊戰鬥,他們顧不上國民黨的警告了,稍微富裕一點的百姓們都開始為八路們籌備糧食,並親自送去給八路戰士們,八路戰士們看到百姓們爭相為他們送糧食,都是感動不已,雖說現在沒有錢可以買,但戰事緊張,他們便打下了欠條。所以許多為戰士們送過糧食的村民,手中都會有一張當時打下的欠條。
當時的郭陽明為煤礦老闆,家底十分的豐厚,甚至比當地許多地主還要有錢,他不僅為八路軍們送去了很多糧食,更是要直接捐贈1100萬法幣,八路軍們肯定也不會收下這白白的捐贈,對此也是打下了欠條,郭陽明明白,這是隊伍中的紀律,他也沒有推脫就收下了欠條,,他把這張欠條珍藏了起來,但他並不是想要得空去政府兌現,他只是把這當做紀念品,紀念自己也為當年的抗日貢獻過一份微小的力量。
郭明陽在之後憑着自己的信譽,生意也是越來越紅火,可這卻讓他的競爭對手分外眼紅,他們商量過後開始聯合打壓郭明陽的店鋪,降低產品的質量,以來落下價格,只為除掉他們這個眼中釘,在那個年代,大家手中都不富裕,而煤礦的售賣更是為大批大批,不會零售,一斤中的差價,在最後總價算出後都為一筆不小的數目。
郭明陽手中的夥計也勸他,把質量降下來,這不就可以賺錢了嗎,可郭明陽卻一口拒絕,他們祖祖輩輩中的行商中,最看中的便是信譽。郭明陽不願以次充好,可在之前他的貨物便都是最低價了,他一直都是薄利多銷,在競爭對手的打壓下,他的店鋪也是越做越小,貨物也是積壓嚴重。
可他的競爭對手對此還是不滿意,甚至在他的貨物里動了手腳,郭明陽的店鋪在其中一次的貨物交易後便出事了,用他家煤礦的人家全都患了病,咳嗽不止,而這一切都是他的競爭對手搞得鬼,他們假冒煤礦工人,對郭明陽家的煤礦動了手腳,這一批的煤礦賣出後,不僅他的信譽掃地,大批的賠償與各種治療費用更是讓郭明陽掏光家底。
在此之後,他店鋪的顧客變得更是稀少,只有少數他曾經幫助過的人願意相信他,他家的工人夥計也都是走得走散的散,最後只剩下了自己的妻子兒女。曾經的富商經過幾年的隕落,變為了普通的農戶。不僅他家的經濟一天不如一天,他的身體在經歷了大起大落後也是一日不如一日,祖傳的家業在他手中逐漸凋零,他的心裏會不會後悔自己曾對這份信譽的執着呢?
幾年後他病逝了,臨終之前他親手將這張欠條交給了兒子,並囑咐他:「給你這張欠條並不是為了讓你找政府要錢,這張欠條是我們家曾經的榮譽,我們曾幫助過八路同志們。」
就這樣郭明陽結束了他的一生,儘管他的後半生過得十分不如意,但他從來沒去找過政府還錢,他的兒子也一直銘記着他的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踏踏實實地過日子,雖然貧困,不過好在之前經過了土地改革,他們家也分到了自己的土地,至少不用為各種稅收和土地租金而發愁了。郭明陽的兒子也平淡地度過了一生,在他老去後又把欠條傳給了自己的兒子郭建英。
年輕的郭建英並沒有打算向政府要錢,在他眼裡這張欠條就猶如傳家寶一般,代代相傳,這裏面有他祖父的故事,可隨着郭建英漸漸老去,他的收入少得可憐,他的妻子身體也是越來越差,而在這個時候,他得知了妻子患上了重病,他被逼到了絕境,他想救自己的妻子,可是家裡根本沒有這個經濟條件,這時他想起了父親留給他的欠條,他看着這張欠條久久陷入沉思,他在糾結要不要尋求政府的幫助,這時隔壁屋子的妻子又開始了一連串的咳嗽,他顧不了那麼多了,在他的眼裡,什麼東西都沒有陪伴他那麼多年的妻子更重要。
他向妻子囑咐了自己去去就回,隨後便找到了當地的政府,可是他對此還是難以啟齒,拿着40年前的欠條找現在的政府要賬,這說不過去啊,他站在政府的門前遲遲邁不開腿,直到工作人員看到他後,主動向前詢問,他才講出了自己的意圖。
打下這張欠條的確實是一名八路軍戰士,但戰爭無情,這位八路軍戰士在抗日的戰場上英勇犧牲了,欠條上的蓋章也為從前政府的蓋印,隨後政府又經過了專業的調查取證,最終才證實了這張欠條的真實性。郭建英懸着的心這才放下來,雖說這確實為祖父傳下來的,但如果中間出了什麼紕漏,那自己豈不是會被當做騙子抓起來,或者說政府對此不承認,那他也是毫無辦法。
在證實了欠條的真偽後,接下來的問題卻讓領導們不知如何是好了,當年流行的貨幣還是法幣,而現在為人民幣,如果摺合下來,應該給這位老人多少錢合適呢?法幣為1935年發行,歷經短短13年便結束,因當時通貨膨脹嚴重,物價更是毫不誇張地上漲了幾千倍。
法幣與人民幣是沒辦法算出兌換比例的,在經過了政府的再三考量下,最終為郭建英折現為了80000元人民幣,而當時為1981年,大家日常消費都是按分毛來花,萬元戶都是十分難得,而這足足有80000元!
郭建英本想籌夠妻子的治病錢就夠了,此次一行他也是非常沒底,他心裏想着,政府如果不兌換的話,大不了自己再拿着欠條回家,結果讓他意想不到的是,政府非但絲毫沒有推脫,還兌換給了他一筆數額巨大的人民幣,郭建英對政府的領導們連忙道謝,領導們卻講這是他應得的,並感謝他的祖父郭明陽同志為之後的新中國成立曾付出的一份力量。
一根筷子是脆弱的,如果當時的八路軍孤立無援沒有百姓們的幫助,那打跑日寇是困難的,正是中國人民的團結,戰士們的拋頭顱灑熱血才有了我們現在的中國。我們為我們的祖國感到驕傲,為身為一個中國人,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