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明自誕生之日算起,至今大約經歷了5000年歲月,這5000年時間該如何劃分?人類該怎麼定義自己的歷史?
傳統意義上的劃分,也是當今世界最為通用的一種方式是直線型模式,即按照時間將世界歷史分為古代史、中世紀史、近代史、現代史,這是正統學派的劃分方式,得到了大多數人的認可。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德國歷史學家斯賓格勒帶着對戰爭傷痛的反思寫下了著作《西方的沒落 - 世界史形態學概論》,以生物生長過程的觀念進行歷史研究,把世界歷史分成八個完全發展的文化,用來展示文明的盛衰興亡的過程。這八個文化分別是古典文化、西方文化、巴比倫文化、中國文化、埃及文化、墨西哥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等。
不得不說,人與人之間的差距真是巨大,早在1922年斯賓格勒就已經預見了西方社會的衰落,可是直到如今還有不少人固守着昔日的輝煌,以其衰落之軀強行撐起西方列強的榮光,可悲又可嘆!
日不落?
日本歷史學教授宮崎正勝在自己的著作《大國霸權:5000年世界海陸空爭霸》一書,將世界史劃分為陸海空三個階段,並且每個階段各自誕生了一個世界性的霸主。
那麼,海陸空三個階段對應的三個世界性霸主又都是誰?下一個世界性霸主會是誰,將又在何領域獨霸?
當今的世界霸主
01 陸上霸主
當人類從東非大裂谷中走出,經過漫長的遷徙,人類的足跡終於遍布亞歐非大陸上所有宜居點,以大河為核心建立起城市,並且由此發展出人類文明。
當古老的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依次熄滅之時,亞歐大陸東西兩端以及東西交匯處的中東地區正邁入帝國時代,伴隨着鐵器的推廣,更多耕地被開墾出來,糧食也漸漸富裕,絲綢之路的開通,東西方的交流也漸漸地的多了起來。
公元元年前後的世界局勢圖
亞歐大陸通過絲綢之路,經濟上形成聯繫,於是總有猛人想要打通大陸,實現政治上的相通。第一次這麼想並且付諸實踐的是亞歷山大大帝,公元前334年,亞歷山大大帝在征服希臘、埃及,滅亡波斯後,兵鋒抵達印度,疆域範圍西起巴爾幹半島,東至印度河平原,北起中亞細亞南部,南達印度洋和非洲北部並據有埃及,橫跨亞歐非三大洲。
可以說,亞歷山大大帝差一點就實現了對亞歐大陸的征服,當然以當時的環境來看,能不能做到,還得看中國的臉色,畢竟亞歷山大大帝若是一個猛子扎進中國境內,遇到的第一支軍隊,大概率是號稱虎狼之師的秦軍。當然亞歷山大大帝也沒有這個機會試一試,公元前324年,亞歷山大東征結束,返回巴比倫後,不久病逝離去,亞歷山大帝國也隨即分崩離析。
亞歷山大帝國疆域
亞歷山大東征,是古代西方社會唯一一次硬氣的時候,其後的歐洲社會始終籠罩在東方恐懼之下,一個西逃的匈奴部落便能橫掃歐洲,創造上帝之鞭的恐怖神話,直接造成羅馬帝國的崩潰。
亞歷山大大帝想要完成卻沒能實現的夢想,在1500年的蒙古實現了。
公元1219年蒙古諸部落在一代天驕成吉思汗的帶領下開始了西征,此後40餘年間,蒙古人的鐵蹄回蕩在亞歐大陸上空,成為每一片區域都揮之不去的噩夢。
第一次西征持續6年,從1219年開啟,到1225年成吉思汗凱旋東歸,花刺子模成為第一次西征的蹄下亡魂,今天的帝國墳場阿富汗在此期間納入蒙古帝國的統治範圍。據一些學者統計,蒙古第一次西征跑馬圈地跑了約15000公里。
蒙古第一次西征
1235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率軍西征,遠至欽察、俄羅斯、匈牙利、波蘭等國家和地區,1252年,成吉思汗孫子旭烈兀進行第三次西征,遠至敘利亞、埃及、伊拉克等國家或地區。三次西征,蒙古人的行程超過40000公里,相當於蒙古人在短短20年時間騎着馬繞地球一圈,順帶的征服了亞歐大陸絕大部分地區。
當此時,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陸上霸主誕生了,蒙古帝國!巔峰時期,最大疆域面積高達3300萬平方公里,東臨太平洋,北接北冰洋,西達多瑙河,南至南海,幾乎佔據世界土地面積的22%。
巔峰時期的蒙古
雖然蒙古帝國很快分裂成四大汗國和元朝,但這些畢竟都是蒙古人建立的政權。
蒙古帝國的建立不僅僅意味着人類歷史上第一個陸上世界霸主的誕生,也意味着亞歐大陸東西方交流的屏障被徹底地強行打通,整個世界被連通,世界歷史的進程自此之後陡然間加快。
蒙古鐵騎
02 海上霸主
蒙古西征,讓世界連通,一個嶄新的世界展示在貧窮落後的中世紀西方社會面前。當蒙古帝國崩潰後,這種連通被奧斯曼帝國從中間重新被堵上後,處於弱勢的歐洲萬般無奈下只能另闢蹊徑,卻意外的開啟了人類文明的海洋時代。
我們生活的地球上,三成陸地,七成海洋,大航海時代之前,人類的主要活動範圍局限於亞歐大陸之上,當歐洲人被迫踏上小舢板以決絕的勇氣漂向無盡海洋之時,新的世界正向著他們徐徐展開,人類文明的足跡也終於遍布整個地球。
七大洲四大洋
率先開啟海洋時代的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兩國,荷蘭等北歐諸國隨機跟進,可是終究抵不過後起之秀的英國。1588年英國殲滅西班牙無敵艦隊,三次英荷戰爭擊敗荷蘭艦隊,確立海上霸權,1815年英國在拿破崙戰爭中取得勝利,英國擊敗強敵法國,成為世界霸主。
1865年,英國經濟學家傑文斯曾自豪地宣告世界:北美和俄國的平原是我們的玉米地,加拿大和波羅的海是我們的林區,澳大利亞是我們的牧場,秘魯是我們的銀礦,南非和澳大利亞是我們的金礦,印度和中國是我們的茶葉種植園,東印度群島是我們的甘蔗、咖啡、香料種植園,美國南部是我們的棉花種植園。
英國的崛起道路上,伴隨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產生與擴散,政治軍事經濟上的三重領先,讓大英帝國的統治範圍空前龐大,世界各大洲均有其殖民地,統治面積達到驚人的3400萬平方公里,治下人民約佔據全球總人口的四分之一,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世界性海洋霸主,號稱日不落帝國!
英國的地理位置
03 空域霸主
20世紀初,飛機誕生於美國,標誌着一個新時代即將來臨。一戰期間,飛機被廣泛應用於戰場之上,等到二戰時,飛機已然成為影響戰爭勝敗最關鍵的因素,誰掌握了戰場上的制空權,無疑是掌控了戰爭的勝負手。
歐洲地區因兩次世界大戰,化為一片廢墟,而隔着大西洋觀火的美國則是大發戰爭財,掌握了絕對的軍事優勢,登頂世界霸主寶座。依靠軍事得來的優勢並不穩定,美國的霸權很快迎來蘇聯的挑戰,長達45年的美蘇冷戰爭霸,也讓美國完成從海上霸主到空域霸主的轉變。
美利堅帝國
美國通過互聯網在全球創建虛擬空間,開發IT技術,將世界經濟金融化。通過各種金融機構,美國將自己的金融觸角延伸到世界各端,再通過美元作為世界貨幣的特殊地位,美國輕鬆地收割起全球的財富,建立起新的金融殖民。互聯網技術上絕對領先地位,構築起一道道科技壁壘,美國藉此輕鬆地監視着世界的一舉一動,讓所有後起國家都難以突破,也就無從對美國的霸權發起衝擊。
如果說一戰二戰後的美國通過飛機航母等軍事上的優勢初步建立起空域霸主地位,而利用互聯網和金融,美國順利進入空域霸主的第二階段,美國幾乎創造了人類世界的電子空間,它重構了霸權的定義,由實轉虛,這樣的空域霸主,史上最強也是最為難纏的!
電子空間
04 終章
當今之時代,正處於一個史無前例的超級霸主統治時期,至於是統治巔峰時期,還是統治末期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三個世界性霸主,分別對應着陸海空三個時代,每一位霸主都在對應的領域做到了幾乎極致的程度,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也因為能夠成為獨領風騷的世界霸主。
對於世界來說,這些霸主每一位都或多或少地直接促進了世界各地人類文明的交流溝通,是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一次跨越式進步,世界霸主之位或許便是對於這種貢獻的獎勵吧。
那人類文明史上第4個世界性霸主會是誰呢?我不禁望了望腳下的土地。
第4個世界性霸主又會在哪個領域構建起人類文明新的跨越式前進?我不禁抬頭仰望星空,或許只有星辰大海,才是她的征途吧。
星辰大海的征途
全文3400字,本文由青衫彈史原創,感謝您的閱讀,未得允許,不得轉載,喜歡的朋友點個關注支持一下哦~,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榮幸~
點贊收藏、關注讚賞,鞠躬感謝!
本文圖源網絡,侵刪!
參考資料:
1. 宮崎正勝《大國霸權:5000年世界海陸空爭霸》
2. 斯賓格勒《西方的沒落 - 世界史形態學概論》
3. 陳啟雲《蒙古西征與人類文明》
4. 楊峻岭《試析蒙古西征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影響》
5. 劉景華 , 丁篤本《"日不落"的落日:大英帝國的興衰》
6. 門洪華《國際機制與美國霸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