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國成立之前,青年男女的婚事都是由父母雙方決定的,本人是沒有任何的發言權,盲婚啞嫁是對當時婚姻制度的最恰當的形容,不知道有多少男女都因此毀掉了自己的終身幸福。我們的偉大領袖毛主席對這種制度深惡痛絕,但他本人也被父親強制娶了一位妻子。
01
在1906年時,年僅13歲的毛澤東,因為教育問題就和父親發生了多次爭吵,懷有救國大志的他不想進私塾,他嚮往的是可以接受新式教育的學校,而且當時主席家鄉私塾的教書先生,不但態度專橫,而且只會讓學生死背書,這樣呆板的教學方式更讓主席心生厭煩,無論如何就是不願意去私塾。
因為這樣,主席和父親之間的矛盾越來越深,甚至在一次大吵之後,主席鬧到離家出走,父親看他態度如此堅決,不但沒有認同他的想法,反而萌生了給兒子娶媳婦收收心的念頭。父親覺得娶了媳婦一定能拴住這個天天想往外跑的兒子。
主席的父母對自家親戚羅家的大姑娘羅一秀印象很好,她比兒子大4歲,不但家境相當,而且念過書有文化,肯定能把毛家的家業打理好,而且羅家的家風向來很好,教育出的女兒品行也是信得過的。
就這樣,這個按輩分是主席表姐的羅家姑娘就在自己18歲那年,嫁給了才14歲的毛澤東。
羅大姑娘知道自己的表弟對於這門親事是抗拒的,所以她心中也有着不小的顧慮,但是從小受的教育,讓她事事都聽從家裡的安排,於是她帶着深深的憂慮嫁到了毛家。
成親時,主席看到這位「表姐」,眉目之間完全沒有花季少女的靈動,有的只是一臉的麻木,再看到她的小腳,主席深深地為像表姐這樣的舊時代女性而感到悲哀,也促使他下定決心,一定要將這些荼毒女性的封建荼毒完全地打碎。
02
主席知道表姐和自己一樣,也是受害者,所以他並沒有為難她,而是跟她講清楚,一旦時機成熟,自己一定會讓她另嫁。開始時,羅大姑娘心裏很是難過,但一直都逆來順受的她很快就想明白了,拿自己的丈夫當作弟弟就可以了。
擺正了心態之後,這對「姐弟」的相處還算融洽,而且羅一秀將毛家二老伺候得很好,「媳婦」這個角色她扮演得很稱職。
但好景不長,就在主席父親因為兒子兒媳遲遲沒有圓房開始焦急時,1910年的春節,兒媳突然患上了細菌性痢疾,在當時的衛生條件下,痢疾是可以致命的,就在正月初二的這天,羅大姑娘不治身亡。
對於表姐的去世,年輕的主席心中是很難過的,只是這種難過更多的是對親人離開的痛心,他認為表姐年紀輕輕,如果不是因為封建的包辦婚姻,她應該是有機會享受到愛情的美滿的,不單單是她,這個時代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受迫害的女性,這也更加劇了主席心中對新時代的嚮往。
在主席離開家鄉開始為革命奔走後,受他的影響,羅家的子弟中也有不少入了黨,投身到革命事業中來。毛主席對於羅家人一直非常關注,總是盡自己所能照顧他們。
新中國成立後,他還安排兒子岸英去看望羅一秀的弟弟羅石泉,回來聽岸英說舅舅家過得十分拮据,就從自己的稿費中支出500元,讓工作人員給羅家寄去。
羅石泉收到錢後非常感動,於是寫信給主席,表示自己想去北京看看,本來對於老家的親戚,主席都是一律拒絕的,但是這一次對羅石泉,他破例同意了他的請求。在1959年回韶山家鄉時,主席還特意去看望了羅家的親戚,臨走時還留下了一雙皮鞋作為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