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劉備作為好領導,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呢?

2021年04月21日06:50:06 歷史 1953

蜀漢集團,劉備算得上是好領導,尤其是體貼下屬,公司內部有着很高的凝聚力。蜀漢將軍趙雲,就很尊重劉備,一直追隨左右。

三國演義:劉備作為好領導,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呢? - 天天要聞

劉備

而這樣有領導力的人,繼承人劉禪卻很平庸,遠不及對手曹丕,孫權,很多人難以理解。自古道,虎父無犬子,劉備知道自己的兒子如此無能,也是心裏着急的。據說,有一次劉備拜訪荊州一戶人家,由於自己的皇叔身份,這個劉姓的百姓便把自己的兒子託付給劉備。劉備見其勇猛過人,有英雄之資,當時很高興,便取名劉封,當作自己的義子。

而後來,由於關羽反對,必須要有血緣關係才能繼承,才作罷。

三國演義:劉備作為好領導,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呢? - 天天要聞

劉備

劉禪,天資平庸,甚至缺乏帝王之資,擔任國君讓劉備很擔憂,可以說是一個守業者。在劉備眼裡,這樣的窩囊兒子,是自己的遺憾。

然而,劉備也對自己的兒子,進行過教育,做父親,也是有責任感的,這麼大的家業,不操心自己的接班人說不過去。

尤其是自己臨終的時候,還把諸葛亮選為輔政大臣,很有眼光,畢竟來說,諸葛亮非常有才華,是合格的老師。

而十多年的同朝共事,諸葛亮也認為,作為國君,劉禪舉止失位,引喻失義,很容易吸引小人。換句話來說,劉禪的才能,諸葛亮認為是不合格的。

三國演義:劉備作為好領導,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呢? - 天天要聞

樂不思蜀

這樣的接班人,作為對手的司馬氏,也暗自輕視,封其為安樂公,感慨其樂不思蜀,苟且偷安的人。

成為平庸之輩,而不思進取,是劉禪的人生寫照。而作為父親,劉備對劉禪的教育是不到位的,提高劉禪的能力也不明顯。

教育失位,有很多的原因。

其一:

劉備沒有把劉禪帶在身邊,言傳身教。而要成為國君,成年之後要跟隨軍隊,南征北戰。這一點,是作為儲備幹部的潛規則。仔細看看其他的接班人,就能明白,曹操和袁紹在中原對峙,曹丕一直追隨左右,參與軍事謀略。而赤壁之戰,孫權作為吳國的領導人,也親自上陣,早年的時候,孫權也曾跟隨父兄,參與討伐董卓的軍事行動。甚至西涼的將軍馬超,18歲的年紀,也跟隨馬騰征戰長安。而作為接班人的劉禪,很少出現在重大事件當中,讓人很意外。

其二:

劉備工作繁忙,作為諸侯,劉備身為領導人,可謂是勞心久矣。一方面,自己對標的人是北方的曹操,對手很強大,隨便就能擊敗自己。另一方面,劉備是漢室正統,任重道遠,而內部的人,大部分都是後面追隨的,前期的幹部,文臣不多,導致內部不和,很多時候,會出現領導問題,這是做領導很頭疼的。劉備用人,各盡其才,也是很考驗自己的工作能力的。要是公務繁忙,自然沒有時間管兒子。

其三:

劉禪作為子嗣,幼年的時候,曾發生過危險的事情。當時的劉禪差點死在戰場上,趙雲拚命才救劉禪突圍。而當時的劉備,卻很討厭劉禪,甚至說過,為了這個小兒,差點損失了我的將軍趙雲。似乎在劉備心裏,劉禪雖然是長子,但不是事業上的得力助手。

·其四:

身邊人的建議,防止家庭巨變。歷史上,有很多的接班人,兄弟爭權存在。比如,荊州刺史劉表,英雄氣概,但是卻寵愛自己的小兒子,導致內部不合。

劉禪出身高貴,很多人重視他,叔父張飛,關羽眼裡,他是未來的接班人。漢中之戰以後,劉備成為王侯,當時的關羽,私下建議劉備不能寵幸劉封,應該乘早把劉封支出成都,在外帶兵,而把注意力轉移到劉禪身上。

劉備無奈聽從,而很多人都知道,義子劉封的能力在劉禪之上,劉禪的帶兵能力並不突出。而身為父親,劉備卻沒有栽培劉禪,帶兵打仗,很多時候劉禪,都在打醬油。

劉備的兒子,沒有才華,父親劉備也不曾指導,或許來說,是因為劉備認為,漢室雖然衰微,但是不會滅亡。

其五:

劉備的志向,是漢朝忠臣,清君側的理想。仔細看劉備的手下人才,大部分都是漢朝忠良,看不慣曹操對天子無禮。作為領導人,劉備年輕的時候,曾經面見天子漢獻帝,知道漢獻帝的難處,也認為自己的一生,是要消滅奸臣亂黨,打敗曹操。

劉備此人,謙虛有禮,曾經認為,手下的人聽命自己,是因為賢德,而不是能力,這樣的領導角色,自然兒子劉禪,也成為唯唯諾諾的庸才。

作為一代梟雄,劉備是怎樣認為社會的結局的呢?

劉備佔領西川,結盟東吳,說服馬超,兵分三路,打敗曹操,讓漢朝能夠重整聲威,自己也是一方將領,加官進爵。這是劉備的人生夢想,而且很多時候,都是差點實現的。

真正毀約的,是東吳孫權,原因是結盟不靠譜,東吳在找理由去佔領荊州。

如此的話,劉備是當時社會的希望,也是能夠整頓天下的將軍。劉備也自負地認為,不需要自己的兒子,多麼的優秀,因為自己能夠和兄弟們,把事情辦好。

所以,有一件事情,劉備沒有去做,那便是在劉禪年輕的時候,給他找一個老師,進行人格教導。

三國演義:劉備作為好領導,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呢? - 天天要聞

劉備不是好父親,這也是其中的原因。

善良的劉備,認為自己的兒子,不要太累。作為父親的劉備,能夠把事情做好,自己的兒子坐着享福就可以了。這是劉備的天真夢想,也是寵溺劉禪的表現。自古道,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平庸的劉禪,教育不到位,自然能力是無法承受社會的期望的。

作為富二代,劉禪有很多的毛病,劉備成為王侯之後,劉禪不愛讀書,吃喝玩樂有些紈絝子弟的樣子。當時很多人認為,漢室還有希望,自然劉禪差點也無妨。

而劉禪繼位之後,也不曾勵精圖治,把當皇帝當做上班一樣對待,這是因為劉禪本人缺乏抱負,本來是要挽救漢室的,誰知道漢朝氣數已盡,蜀國國運一般,只能過一天是一天。

那麼虎父無犬子,在劉備這裡,便是啪啪打臉。劉備年輕的時候,曾說過,孤不度德量力,欲伸大義於天下。而劉禪,不曾努力,可見作為兒子,劉備很生氣也是正常的。

三國演義:劉備作為好領導,是不是一個好父親呢? - 天天要聞

白帝城託孤

生氣歸生氣,劉備臨死之時,還是托諸葛亮照顧劉禪,也是父親的苦心。其目的,也是認為諸葛亮作為有才能的人,可以幫助劉禪成長。

雖然教育不到位,但這樣做,也算是彌補吧。

歷史分類資訊推薦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 天天要聞

統一後,台灣叫什麼名?台84歲老將王建煊給出答案

兩岸關係一直是個敏感話題,尤其是「統一」這事兒一提起來,大家的耳朵都豎得老高。對此,台灣省84歲的前「監察院長」王建煊跳出來,拋出了一些關於統一後台灣叫啥名的看法,搞得網上網下議論紛紛。歷史咋回事兒?台灣跟中國大陸的關係,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 天天要聞

董小姐們最憎恨的人,是他

改革開放後,商鞅、秦國遭到了全方位的抹黑,好事者甚至發明了「秦制」這個概念。在他們看來,中國落後的根源就是商鞅,就是秦制。秦制反民主、反自由,所以導致了落後,商鞅罪大惡極,竟然還寫了個《商君書》,提出「馭民術」,教君主們怎麼進行愚民,簡直十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 天天要聞

世界最長壽老人去世!百歲長壽老人往往有這些特點

據法新社5月1日報道,世界上最長壽的人、巴西的伊娜·卡納巴羅·盧卡斯4月30日去世,享年116歲。美國老年醫學研究組織和「追求長壽」組織稱,現在世界上最長壽的人是115歲的英國薩里居民埃塞爾·卡特勒姆。「活到100歲,健康又長壽」,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目標。長壽不僅取決於基因,更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密切相關。大量研究已...
曹縣莘冢集村 - 天天要聞

曹縣莘冢集村

宣統二年地圖莘冢集村位於曹縣城西北8.2公里處。聚落呈正方形,東西、南北長約500米。全村總面積約為10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3公頃,總人口6000餘人。屬青菏辦事處。莘冢集村有夏莘國莘仲君墓,明朝初年,名為伊尹耕莘太平寨。明朝中期成集,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