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埔軍校第六期優秀畢業生、素有國民黨軍統「智多星」、深受蔣介石和蔣經國器重的唐縱,在1944年的下半年在日記中寫道:「做官有道乎?曰有,順承上意,少找麻煩,責任不負,笑罵由人;既得之,不談理論,多看現實。既以其道取之,亦以其道守之,這是時下做官的道理。這一個習染已成風氣。」
深得蔣介石寵信的大特務,竟然說出如此志氣低沉的誅心之語,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同時,又從側面反映出國民黨內部風氣之壞,已到何等嚴重的地步。「上行下效」的規則蘊含在社會的各個團體。當年有人問及陳賡為何棄蔣介石而去,陳賡笑着說:「蔣介石在作戰指揮的間隙,打開收音機聽上海股市行情,我認為他不是一個真正的革命者。」
1949年退到台灣的一名國民黨軍人也曾說,陳賡從心底里看不起蔣介石。蔣介石身為國民黨魁首的作風,影響着整個國民黨的高層,高層又帶動着中下層。杜魯門當選為總統後,面對美國作家默爾·米勒的採訪:「他們都是賊,個個都是!他們從我們援助的數十億美金中偷了7.5億,他們就這樣把我們的錢偷走,然後投資在巴西聖保羅,有些甚至是我們腳底下的紐約房產。」
這些內容在《紐約時報》登刊過。而文中的「他們」,正是國民政府的領導人——蔣介石一家。國民政府要害部門的頭頭,有相當一部分是蔣介石的姻親,例如宋子文、孔祥熙等;宋美齡也是參與其中,作為「隱形」的國民政府高層。而讓美國總統杜魯門破口大罵的真正原因,追根究底是1945年的黃金舞弊案的爆發。
抗戰中期開始,國民政府偏安一隅,政治上一黨專制再度加強,經濟上進行統制專賣,軍事上卻呈現出不斷的潰敗、失利的態勢。前線戰線吃緊,後方吃緊戰線。國民政府的大後方差不多就是這種情況,官商勾結、以權謀私的情況愈發嚴重,好似到了一個王朝、一個國家的末期。
抗戰爆發之後,蔣介石領導的國民政府一直致力於尋求西方國家的大力援助,不過獲取到的援助一直很少。剛開始,國民政府的外交是傾向於世界老牌強國英國的,但英國本來就被納粹德國弄得焦頭爛額,哪有心思管遠東地區的事情。
認清這一現實後,蔣介石改變外交重點,把對美外交置於優先位置,並在日記中寫:「英國老謀深算,說之匪易,俄亦自有國策,求援無效。惟美為民主輿論之國,較易引起義俠之感,且羅斯福總統確有解決遠東整個問題之懷抱。如輿論所向,國會贊同,則羅斯福總統必能有所作為。」變相誇了美國和羅斯福一頓。
中美雙方進行過多次艱苦的談判,國民政府先後與美國政府簽訂桐油、華錫、鎢砂、金屬等幾項借款合同。1940年6月,兼任中國銀行董事會主任數職的宋子文,作為蔣介石的特別代表,前往美國,並常駐下來,為蔣介石獲取更多的美國借款。太平洋戰爭爆發,國民政府代表中國向德日兩國宣戰,加入同盟國陣營,國際地位也隨之得到提高。
蔣介石認為這是一個機會,便向英國政府商借1萬萬英鎊作為「長期公債及定期儲蓄券,為提高法幣信用與收回之用」,並且特別提出此次借款不能有任何擔保條件。這有點像空手套白狼。1940年6月,宋子文被正式任命為外交部長,繼續去向美國借款,而且蔣介石為此劃定數額高達:5億美元。
可能是當時國內倒孔(財政部長孔祥熙)浪潮興起,孔祥熙的風評不是很好,蔣介石特意跟宋子文解釋,「財政部長孔祥熙病重傷寒,因此現在所有外交、財政方針由我主持」,並再次強調向英美等國援助和借款一事,均是出自蔣介石本人的意思。為借款,蔣介石極力向美國高層說明中國抗日之艱難,一旦不利對東亞局勢的影響。
美國自然不希望這一情況出現,因此同意對中國實施援助。不過,美國最初只同意將貸款的方式改為向100萬中國軍隊發放軍餉的援助方式。此舉有嚴重干涉中國內政的意圖,宋子文竟然覺得這沒什麼!幸好當時蔣介石雖說將其任命為外交部長,並未完全信任和重用他(能力不夠),只是當作一個傀儡去操縱。
得知美國的援助方式後,蔣介石萬分不同意,將未能獲悉美國真實意圖的宋子文記恨上了,他在日記中如此寫道:「子文私心與野心不能改變,徒圖私利,而置國家於不顧,奈何?英美以借我軍餉,且每月分撥,盡用心之鄙吝與侮辱中國已極。而子文贊成,尤為痛之至。子文贊成美國提案,盡失國體與人格不顧,痛憤無已。本擬電稿痛斥其非,後乃克制緩和,重擬複電,免致懷恨抱怨也。」
忍住怒火的蔣介石,再次致電宋子文,強調此次國民政府的「借款原則」,另一邊又讓「假裝生病」的孔祥熙接觸此事,可見蔣介石對孔祥熙(妻子是宋靄齡)仍充滿着信任。
宋子文多方活動,美國政府終於同意借款一事,可又擔心國民政府對其的用途不在國家上(他們的擔心恰恰成真),遂在協議草案第二條規定:「中國願將本約中所列資金之用途,通知美國財政部長,並願對該項用途隨時徵詢其意見,美國財政部長願就此項資金之有效運用方面,向中國政府提供技術上及其他適當之建議。」
蔣介石和孔祥熙都認為,如此束縛太大,將其改動為:「對於此款之用途,願隨時通知美財長,並對與用途有關之技術事項與之洽商。」1942年3月21日,國民政府外交部長、蔣介石的特殊代表宋子文與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簽訂借款協議。而且雙方就此次借款的用途做出明確規定。
此次財政援助是實打實的5億美元,是美國向中國提供的一次重要借款,而且借款條件極為寬鬆,或者說是沒條件的:無抵押、無限期、無利息。為此,蔣介石向美國總統羅斯福感謝之餘,還信誓旦旦地說:「此次借款,除為軍事上之需要外,大部分將用以加強我國之經濟機構,收回法幣、緊縮通貨、平定物價,保持戰時生活水準及增加生產。」
蔣介石領導國民政府利用這筆款項,確實是往這方面做了,可是效果明顯不佳。另一邊,孔祥熙對宋子文嫉妒上了,兩人雖為連襟至親,可各種理財觀念和治國方針上的分歧極大,矛盾頗多,尤其是宋子文在成功通過外交活動借款5億美元後。兩人遙控着下面的心腹部屬互相攻訐,而這樣的場景在抗戰後是屢見不鮮。遠在美國的宋子文,對國內孔祥熙的攻擊視若無物,他更關心重慶官場變動。
5億美元借款成功之後,孔祥熙於3月24日召開記者招待會宣布此事,並將發行美金公債一事公之於眾。孔祥熙將美金公債計劃的細節告知美國財政部長,卻惹得美方官員的非常不滿。為借款一事在美國奔波的宋子文也因此頗為不滿,連發兩封電報告訴孔祥熙美方情況。
確實,用1億美元發行的40億元法幣(國民政府貨幣),對中國國內抑制通貨膨脹的作用根本不大,民間對此也不積極。宋子文和美國財政部等官員的不悅,孔祥熙根本不在乎,仍按自己的計划進行。為此,孔祥熙給蔣介石的報告中,聲稱:美國借款已經簽訂,不用擔心那麼多,按照我之計劃,可起「鞏固幣信,吸收遊資,穩定物價,協助生產」作用。
先頭的1億美金借款,被孔祥熙全部「用完」,未起到任何實際效果。4月15日,美國如期將2億元美金送到國民政府手中。國民政府的中央銀行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試圖緩解通貨膨脹的壓力。
可國民政府的設想和實際結果,完全是大相徑庭,全國軍民早被國民政府上下貪腐的行為整麻木了,對政府債信全無信心。況且,國統區的大部分民眾日益嚴重的通貨膨脹的煎熬,維持日常生活都困難,哪有閑錢認購公債。而那些發國難財掙得盆滿缽滿的富商大賈,寧願花費時間去搶購物資、高價賣出,也不願干這看似賠本的買賣。
國民政府極力推銷,蔣介石親自出馬下發手令,要求各地按照規定比例攤派認購。大肆宣傳、強行攤派下,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只銷售了不到5000萬美元的債券。1943年初,美國軍隊進駐中國西南,由於美金在後方普遍使用美鈔購物,導致官價外匯和黑市外匯差距越拉越大。
1943年6月,1美元約為59法幣;1943年12月,1美元約為84法幣;1944年6月,1美元約為192法幣;1944年12月,1美元約為570法幣。多麼觸目驚心的數字對比啊。國統區「工不如商,商不如囤,囤不如金,金不如匯」的民謠,將當時的情形生動描繪。
美元黑市匯率連連攀升,美國政府和其他外國駐華機構一再要求法幣貶值,可國民政府的官方匯率依舊維持在1:20。官方匯率基本上有價無市,沒給通貨膨脹帶去積極作用,反倒為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物創造了機會。購買和銷售美金公債,穩賺不賠啊。1943年8月2日,孔祥熙以部長身份令財政部通知各地國家行局(銀行、信託局、匯業局等)停止出售美元儲蓄券。
10月9日,孔祥熙密文告知蔣介石,請求結束銷售美金公債。10月15日,各大報章宣稱,1億元美金公債業已悉數售完,實際是有接近一半債券根本沒有銷售。最後在孔祥熙的授意下,中央銀行要求各地分行火速將未售出的美金公債上交,由國庫局收回。而這,最終被孔祥熙等人私下瓜分了,這就是震驚國統區、惹怒美國政府的「美金公債舞弊案」。
美國心想,合著這借款不是用來抗日救中國的,是給你們國民黨這幫軍政要員和權貴當便宜揀去。1944年1月的《國民公報》披露,即使是按照最低價來計算,這一倒手起碼能獲利二十倍之多,而且個人不用出資,只需記賬。空手套白狼,還是暴利中的暴利,只需要關係夠硬即可。
蔣介石一家人(宋靄齡、宋美齡、孔祥熙、宋子文等)吃飽飽了。美金啊,在那時候也是很堅挺的貨幣,太賺了。公然舞弊、中飽私囊的行徑,不但激起大後方輿論的強烈譴責,還令美國政府極度不滿。美國財政部長摩根索在致羅斯福總統的報告中稱:孔、宋及其家族大量投資並從中獲利,還包括宋美齡、宋藹齡、陳光甫、魏道明、杜月笙、李國欽、龍雲等權貴在內。
新一輪」倒孔浪潮」再次興起。倒孔浪潮,並沒有讓孔祥熙失去什麼,蔣介石對他一如既往地信任有加,安排他出國避避風頭——參加國際貨幣基金會議,後逗留美國。可浪潮越來越高,沒有變小的樣子。1944年9月5日的國民參政會三屆三次會議在重慶開幕,參政員傅斯年帶頭開炮「炸」孔祥熙,其他人接着上。直到這時,蔣介石才考慮不得不撤換已任財政部長11年的孔祥熙。
孔祥熙在1944年11月20日被撤職,繼任財政部長的是原政務次長俞鴻鈞。蔣介石(兩人真是好兄弟啊)不相信孔祥熙參與「舞弊案」,命俞鴻鈞暗中調查彙報自己。而此時,國統區「倒孔反貪」的呼聲越來越大,各種報紙都在斥責批判,希望國家除去弊病,其第一步是罷免懲治孔祥熙(行政院副院長)、原軍政部長何應欽等軍政大員。
而蔣介石命人的暗中調查,最終查到,孔祥熙1660多萬美元的鐵證上。當時的1美元相當於現在的55美元(大概),可想而知這是一筆多大的巨款。蔣介石將初步調查結果告知留在美國的孔祥熙,孔祥熙卻拒不承認。而此案因牽涉孔氏家族(還有宋氏家族、蔣氏家族),處理起來十分棘手,蔣介石認為此事很難解決了。
這邊風波未平,那邊風波又起。重慶又揭發出一樁驚天大案——黃金舞弊案。
1945年3月,中央銀行決定將黃金的價格由原來的20000法幣一兩加至35000法幣一兩。5億美元借款,購買黃金共計2.2億美元,佔總金額的44%,是支用金額和比例最大的項目。黃金將提價的消息被中央銀行的一些要員打探到泄露出來,許許多多有關係得到消息的人,利用黃金提價前後的時間差,買進賣出,牟取暴利。
重慶形成規模巨大的黃金投機市場,而這個「特殊的市場」里,官員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誰能在漲價之前買進一批黃金,在漲價之後吐出,即可賺一大筆錢。」
時人回憶:「3月28日夜間,匆匆忙忙,通宵達旦地辦理黃金儲蓄業務,甚至到了第二天天亮,還寫頭一天的日期,一夜之間,畢竟短促,不易籌到大量現款,就利用國家銀行的空頭支票、空頭銀行轉賬書和公私銀行 濫發的本票代替現款購存。」
30000餘兩之巨黃金,一夜之間售出。此案一經披露,立即引起社會輿論的極大關注 ,國統區報刊集中火力猛烈攻擊,孔祥熙作為中央銀行總裁成為眾矢之的。國民參政會於4月6日通過了《關於建議嚴厲懲辦黃金加價走漏消息》的議案。重慶法院最後宣判,一些毫無背景的小角色被判刑,而例如孔祥熙這樣的大頭目,在美國過着悠哉游哉的日子,根本沒受到影響。
前中央銀行業務局局長郭景琨可能被判刑一事傳出,宋慶齡親自致信宋子文表達不滿:「我勿需告訴你,許多人包括外國人,都對郭景琨的案子深表關注,這個案件的處理並不公正。現有證據沒有一件能證明是他透露了消息或是他本人購買了黃金,我們大談立憲和法律的聖潔,但我們卻使一個無辜者蒙受了各種各樣的羞辱,好像他已被證明有罪。」
宋慶齡肯定地說道:「對我來說,這明顯是一起政治案件,甚至在審判前,某派就已經宣布了對郭景琨的判決。」即便是處置一些小人物,此案也異常複雜,最後結果要麼是遷延不決,要麼是無罪開釋。美金公債舞弊案不了了之,黃金舞弊案虎頭蛇尾,這和蔣介石的縱容有着莫大關係,他成為了腐敗的領袖,政府也成為了腐敗的政府,失信於國際和民眾。
抗戰結束前夕,據說法幣兌美金的匯率跌到幾百萬分之一,美國外交官員還發現送去給國民政府的軍事補給,常出現一抵達中國就出現在黑市上的情況。蔣氏家族的確竊取了美國用來支持中國內戰和抗日的數億美元,這對新中國來說是好事,但對當時的中國來說是一種悲哀。
杜魯門曾命令美國聯邦調查局調查孔家在美國的資產,發現宋靄齡在紐約大通銀行有存款8000萬美元,宋子文在花旗銀行有存款7000萬美元,蔣介石的夫人宋美齡更厲害:兩家銀行都有存款,1億5千萬美金(這些是非官方資料,但他們很有錢是真的)。蔣氏姻親一家人,具體貪污多少,已是無頭公案。
也怪不得杜魯門會破口大罵,不只是7億5千萬美金,是給蔣介石集團的數十億美金全部打水漂了。相當於做生意血本無歸啊。
反觀中國共產黨和人民解放軍,憑藉著英明的指揮領導和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策,在日寇佔領區開闢根據地,又用不到4年時間裏將國民黨反動派掃出中國大陸。兩相對比會發現,國家自強才是王道,老找外援有什麼用?
看現在的中國,富庶和強大的代名詞,白手起家的佼佼者;而這,還不是中國的發展頂點,後面的中國將會更輝煌、更強大、更富庶,只要中國人民全部努力!
世間之事,各人觀點,皆在評論處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