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人已逝,遺風長存。毛主席雖已永遠地離開了他的人民,但其思想和作風依然深深地影響和激勵着國人。在所有人的心中,他的精神永遠長存,不會因歲月流逝,歷史更替而有一絲一毫的衰減。
2003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誕辰110周年。也就在這一天,北京協和醫院迎來了一個小生命——毛東東。他是毛主席的嫡親曾孫,是毛岸青和邵華的孫子,毛新宇和劉濱的兒子。
毛岸青和邵華帶着孫子毛東東
在給孩子取名的時候,還曾發生過一個有趣的小插曲,本來取的名字叫「毛冬東」,但孩子的姑奶奶李訥認為「冬東」這個名字「太冷了」,還是東方的「東」比較好,因此孩子的小名在滿月前兩天被定為「東東」。
如今的毛東東已經快18歲了,看到毛主席的後人茁壯成長,我們所有人的心中都感到十分的高興。
縱觀毛主席的後人,他們有的為了中國人民的革命事業而犧牲,有的一直在為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而奮鬥,他們是毛主席思想的繼承者亦是毛主席作風的延續者。
一場簡單的婚禮,花了6塊大洋
毛東東的祖父毛岸青,他是毛澤東和楊開慧的第二個兒子,但是在此之前,毛岸青有一個哥哥,還有一個弟弟。只是兄弟三人的命運卻大不相同,最終也只有毛岸青一人留下了血脈。
1918年夏,楊開慧的父親楊昌濟應聘為北京大學教授。毛澤東在9月的時候,經過恩師的介紹擔任北京大學圖書館助理員。正是在這一段時間,毛澤東和楊開慧兩人開始了相知相愛。
1920年冬天,在長沙市望麓園附近的船山書院內,楊開慧和毛澤東舉行了一場簡樸的婚禮,花了6塊大洋請親戚吃了一頓飯,沒有花轎,沒有嫁妝,沒有媒人。
毛澤東和楊開慧
1923年4月,湖南軍閥趙恆惕下令通緝毛澤東。毛澤東被迫離開長沙赴上海,把已懷上第二個孩子的妻子留在家中。翌年,楊開慧也到上海。不久,她隨毛澤東返湘,又隨同去廣州、武漢。
此後的日子,毛澤東與楊開慧分分合合,一家人團聚在一起的時間少得可憐。岸青和哥哥岸英、弟弟岸龍不能像平常人家的孩子那樣得到更多的父愛。岸青四歲那年秋天,奉命發動秋收起義的毛澤東匆匆告別妻兒,揮手而去,從此天各一方,直到二十年後,父子才得重逢。
1927年,隨着蔣介石和汪精衛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大革命失敗了。毛澤東和妻兒回到了湖南老家,毛澤東準備在湘贛邊界地區發動秋收起義。
8月底,毛澤東出發去指揮秋收起義,臨行之前囑咐妻子:「開慧,我不在家,就只能辛苦你照顧好孩子,如有多餘的時間的話,就去參加一些農民運動。」
楊開慧給毛澤東準備了草鞋,以及一些乾糧,叮囑丈夫道:「家裡不用擔心,你要保重身體,我覺得你還是化妝一下,扮成個郎中比較好,總之要一切小心。」
臨行之際,二人依依不捨,但是革命還在繼續,國家危難存亡之際,兒女情長算得了什麼?然而,讓兩人都沒有想到的是,此次話別,竟成夫妻之間的永別!
秋收起義相關領導者
因為革命鬥爭的艱難和危險,三年間毛澤東都沒能回過家,也沒有音信傳回來。楊開慧只能從國民黨的報紙上看到屢「剿」「朱毛」卻總不成功的消息,既受鼓舞又生牽掛。
1930年10月,楊開慧和長子毛岸英被軍閥何鍵抓捕入獄。在此期間,楊開慧遭受了很多非人的折磨,度過了一段極其黑暗的日子。
楊開慧只要宣布同毛澤東脫離關係即可獲得自由。她毅然回答:「死不足惜,但願潤之革命早日成功。」
11月14日,楊開慧在長沙城瀏陽門外識字嶺被害,時年29歲,留下遺言:「我死後,不作俗人之舉。」
不久之後,正在江西指揮紅軍反「圍剿」的毛澤東,得知楊開慧犧牲的消息,痛哭失聲。他在給楊家的信中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三個流浪的孩子,一死一傷
楊開慧犧牲後,國民黨特務故意將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釋放,三兄弟住在舅舅楊開智的家中,但是一直被國民黨特務派人監視着,處境十分的危險。
1931年1月初,毛岸青的舅媽李崇德收到了毛主席的弟弟毛澤民的一封秘密信。毛澤民希望能把三個侄子接到上海,避免他們再次受到傷害。
在一天傍晚的時候,舅媽李崇德帶着毛岸青三兄弟在母親墓前短暫告別。隨後他們在板倉農民協會的幫助下,在白水車站坐火車前往漢口,後自漢口坐船前往上海。
到了上海以後,毛澤民將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龍三兄弟送到了大周幼稚園念書。但是隨着顧順章的叛變,上海地下黨遭到了巨大的破壞,大同幼稚園的不少工作人員被捕或逃亡,小孩子一個個流離失所、流浪街頭。
舊社會的流浪孩童
剛剛有了一個家,瞬間又失去了,8歲的毛岸英背着3歲的毛岸龍,帶着7歲的毛岸青四處流浪,可憐的毛岸龍在流浪期間不幸生病夭折。
新中國成立之後,毛岸英無意中看到了一部電影《三毛流浪記》,看着看着,他突然掩面哭泣,回憶道:「我和弟弟們,除了沒有偷過別人東西,沒有給有錢人當乾兒子,其他的都跟三毛一樣經歷過。睡馬路、賣報、撿破爛,這些我們都幹了!在上海的外白渡橋,我跟弟弟岸青幫人家推黃包車,推上去人家就給幾個小錢。」
毛岸青三兄弟流浪街頭後,大周幼稚園創建人董健吾妻子鄭蘭芳不斷尋找,最後終於找到毛岸青和毛岸英,她開始帶着兩個小孩跟着母親一起生活。但是董健吾的岳母不願照料毛岸英、毛岸青,時常會說一些難聽的話。
半年後,董健吾又將岸英、岸青兩兄弟轉移到了前妻黃慧英處,生活費由黨組織按月提供,另外,董健吾每月給黃慧英20元生活費。這一時期,毛岸英和毛岸青的生活基本還算穩定。
1933年初,上海黨組織遭到敵人破壞,毛岸英、毛岸青的生活費供給被中斷。當時,黃慧英帶着毛岸英、毛岸青兩兄弟,自己還有4個孩子,一共7口人,生活十分困難,家中常常面臨著無米下鍋的困境。
舊社會的賣報孩子
在生活窘迫的情況下,黃慧英只好領着子女給人家洗衣服、扎紙花。毛岸英、毛岸青也成了報童,在街上賣報。有一次,大街上幾個外國水手買報,給了岸青一些假幣,回家之後,毛岸青被黃慧英打了一頓,而且兩餐都沒給飯吃。
第二天賣報的時候,毛岸青依然感覺到十分的生氣,他拿起粉筆在電線杆上寫下了「打倒洋人」四個字,以發泄心中的恨意。不料,這幾個字被街頭的印度巡捕看到了,他使勁地打了岸青一個耳光。
毛岸青當即頭痛欲裂,倒在地上慘叫不止。 後被趕來的岸英背着回去了,因未能及時醫治,毛岸青的大腦神經時好時壞,從此落下了神志不清的毛病,甚至讓他日後戀愛都產生了一定的困難。
毛岸英、毛岸青在黃慧英家生活的4年,雖十分辛酸、艱難,但總算在白色恐怖下熬了過來。
之後董健吾在陝北延安遇到了毛主席,他將毛岸英、毛岸青被黃慧光收養的事情告訴了主席,毛主席知道後內心非常高興。
延安時期的毛澤東
1937年初,毛岸青兄弟倆被安排到了莫斯科學習,13歲的毛岸青一邊學習,一邊治病,1945年9月,毛岸青進入莫斯科東方語言學院,學習俄語翻譯。
毛主席操心次子毛岸青的婚事
1947年毛岸青回到國內,同年5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隨後毛岸青被安排到了黑龍江克山縣的土改試點鍛煉。兩年以後,毛岸青被調回了北京。1949年10月15日,在新中國成立後不久,張文秋和毛主席成了親家,將女兒劉思齊許配給了毛岸英。
毛岸英和劉思齊
大兒子的婚事解決了,但是二兒子毛岸青體弱多病,感情方面毫無進展,毛主席也很着急,他對毛岸青說:「你談戀愛找對象,不要說你是毛澤東的兒子!你就說你是中宣部的翻譯,我勸你找一個工人或農民出身的人,這對你可能還有些幫助。」
張文秋自從與毛主席結為親家之後,常在主席家走動,她發現毛岸青雖然不善言辭,卻心地善良,因此也一直替毛岸青張羅着找對象。
1960年,毛岸青由於熬夜翻譯著作身體越來越差,組織上將他送到了旅大療養。周邊的人也都在為他張羅着找對象,因為毛岸英在朝鮮戰場犧牲之後,毛岸青便成了毛主席身邊唯一的兒子,而當時的毛岸青已經36歲了。
第一次和紹華姐妹見面的時候,毛岸青看見窗外有喜鵲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便笑着問在門外值勤的張世保:「張處長,今天像是有什麼喜事啊,你聽喜鵲叫得多歡!」
「喜鵲叫,貴客到,今天有貴客來看你!」張世保笑着回答。
當天,會客廳裏面,毛岸青見到了嫂子劉思齊和邵華,當時22歲的邵華正在北京大學念書,已經出落成了一個漂亮的大姑娘了,見到自己的岸青哥哥,她十分的開心,兩人之間似乎有說不完的話。
毛岸青邵華陪同毛主席
這一次的會面很愉快,邵華回到北京大學後,給毛岸青寫信時,用詞口吻十分溫柔。但是毛岸青認為自己年齡偏大,而又身體不好,擔心會連累年輕的邵華,所以回信的時候,他對邵華的深情卻避之不談。
兩個人之間的關係就隔着一層窗戶紙了,但是毛岸青卻偏偏把愛掩埋在心底,不敢輕易承諾,這可急壞了他人。這時,毛主席給岸青寫了一封信:
岸青我兒:
前一封信,諒已收到了。甚念。聽說你的病體好了很多,極為高興。仍要聽大夫同志的意見,好生靜養,以求痊癒,千萬不要性急。你的嫂嫂思齊和她的妹妹邵華來看你,她十分關心你的病情,你應好好接待她們。聽說你同邵華通了許多信,是不是?你們是否有做朋友的意思?邵華是個好孩子,你可以同她談一談,有信,交思齊、邵華帶回。以後事事如此,不要別人轉。此外,嬌嬌也可以轉,對於幫助你的市委同志,醫療組各位同志們,一定要表示謝意,他們對你是很關心的,很儘力的。此信給他們看一看,我向他們表示衷心的謝意。祝愉快!
前夫
父親
受到了父親的支持,毛岸青覺得心裏暖洋洋的。他開始主動給在北京讀書的邵華寫信,交流思想,探討人生。邵華也不停地給岸青回信,溝通情感,共敘友誼。
就這樣,兩個相隔千里的年輕人通過鴻雁傳書,兩顆火熱的心跳到了一起。慢慢地,岸青的病情也大有好轉,並主動提出要離開療養院,出來參加熱火朝天的社會主義建設。
隨着時間的推移,毛岸青與邵華的感情,發展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最後在雙方家長的撮合下,兩人終於在大連舉行了隆重而又簡樸的婚禮。
毛岸青和邵華結婚現場
由中共旅大市委第一書記郭述深親自主持。在婚禮上邵華說道:「我和岸青真誠相愛,我們的結合只是愛情漫長旅途的開始,生活的路有陽光也有風雨,但只要我們攜手同心,互愛互助,我們就一定能克服任何困難,創造美好的未來!」
毛主席的孫子毛新宇
毛岸青和邵華婚後整整過去十年,才在1970年1月17日方才誕下了毛主席的嫡孫毛新宇。時年毛岸青已然47歲,毛新宇的誕生可謂是老來得子。對於毛主席而言更是高興,因為有生之年看到了毛家香火後續有人。
毛新宇出生後,取個什麼名字好呢?毛澤東給自己的愛孫取了個氣勢磅礴的名字「新宇」。意指老一輩「要如昆崙山崩絕壁,又恰似颱風掃環宇」的理想實現後建立新的世界。
毛新宇
毛新宇和新時期的中國青年一代走過的人生軌跡沒有多少區別。1992年7月大學畢業後攻讀碩士學位;199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3年取得博士學位,同年參軍入伍,2008年7月,毛新宇擔任軍事科學院戰略部副部長,為副軍級大校軍銜。
毛新宇長相敦厚,身材魁梧,性格沉穩,着裝樸素。他喜歡緬懷歷史,曾經跟隨母親邵華追尋了當年紅軍長征的足跡,多次到湖南、江西、貴州、甘肅、寧夏、陝西、四川、福建等革命老區訪問、考察,還深入農村、工礦企業進行調查、學習。
毛新宇下鄉走訪
走上工作崗位後,毛新宇一邊在職深造,一邊做學問幹事業;一邊孝老愛幼,經營家庭,過着一個普通的中國百姓家庭的日子。
毛新宇曾經經歷過一段不成功的婚姻,後來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裏,他都一心撲在了工作上面,直到後來遇到了一位姑娘劉濱。
劉濱出生於1977年,高中畢業之後,曾經在青藏高原格爾木地區的兵站部服兵役兩年。1997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解放軍軍醫學院護理系,後來在國內一家航空公司上班。
劉濱是一位江蘇鎮江姑娘,典型的江南美女,2000年經人「介紹」與毛新宇相識。劉濱當時是空姐,毛新宇在飛機上對其「一見鍾情」。
劉濱
此後隨着來往的密切,兩人之間萌生出了好感。毛新宇的母親邵華知道後,特意讓毛新宇安排自己和劉濱見了一面,邵華一眼就看中了聰明賢惠的劉濱。
兩人之前都曾選擇了從軍入伍,報效國家,在共同的人生信念和追求下,毛新宇和劉濱終於修成了正果。2003年,在邵華的主持下,毛新宇和劉濱主持了簡樸的婚禮。
2003年12月26日,劉濱在北京協和醫院順利產下一名七斤三兩的男嬰。這個孩子的降世是兩人感情和睦的最好見證,與此同時,這個孩子更是毛主席一家血脈的延續。
邵華和毛新宇、劉濱、毛東東合照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孩子降世的時間恰恰便是毛主席誕辰110周年的日子。因此家人們為這個與毛主席同一天生日的孩子取名為「毛東東」,寄託了家人對他的殷切希望,也希望孩子能像曾祖父一樣,為國為民。2008年,毛新宇和劉濱則迎來了他們的第二個孩子,女兒毛甜懿。
2009年9月9日是毛主席辭世33周年紀念日,毛主席唯一的孫子毛新宇和夫人劉濱、六歲的兒子毛東東,一起在毛主席紀念堂,為毛主席敬獻鮮花,花籃上的緞帶落款還有毛新宇剛滿周歲的女兒毛甜懿的名字。
毛東東和妹妹毛甜懿
2021年4月3日,毛新宇一家清明掃墓
前兩年,由於受到疫情的影響,毛新宇兩年都沒有回湖南老家掃墓了,今年隨着疫情的稍微緩解。在4月3日,毛新宇少將帶着妻子劉濱、兒子毛東東、女兒毛甜懿又一次回到長沙縣開慧鎮,祭掃奶奶楊開慧烈士,父母毛岸青、邵華,伯父毛岸英烈士的墓地,並參觀了楊開慧故居。4月4日,毛新宇一行趕到了韶山,為毛主席敬獻了花籃。
毛新宇一家為毛主席敬獻花籃
在楊開慧的家鄉,看到經常回鄉祭掃的毛新宇一家,鄉親們都感到十分親切,不時有鄉親熱情問候:「歡迎回家喲!」
還有鄉親欣喜地詢問:「這個帥小伙是東東嗎?長這麼高啦!還有甜甜也快長到媽媽肩膀高了。」
毛新宇向鄉親們問好,微笑着回應:「東東現在17歲多,個子已經長到了一米八七,就要上大學了。」
清明時節雨紛紛。毛新宇一家首先來到父母毛岸青、邵華的墓地祭掃,而毛東東一直陪伴在父親左右,看見雨下得大了,他還撐開一把大傘為父親遮雨。良好家風,父子情深,體現在毛東東的點滴言行上。
毛主席的後人現在都生活的很好,全國人民都感到十分的高興。而且他們每一個人都在為了國家建設努力奮鬥,貢獻着自己的力量。此等風範,不正是毛主席精神和作風的延續和傳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