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後吃啥?防降燥食物供銷兩旺

立秋以後,天氣日漸乾燥,人們易患乾咳少痰、口乾舌燥、鼻咽不適等「秋燥」之症,為防秋燥,市民要注意飲食。

秋天的主要氣候特點是乾燥,空氣中缺少水分,人體同樣缺少水分,極易引發秋燥。自古以來中醫學強調「葯補不如食補」,不少市民都有着自己的食補小妙招。記者在菜市場看到,不少攤位上都有着市民最常食用的降秋燥的食材,山藥、蓮藕、荸薺等擺放整齊,供廣大市民挑選。除了蔬菜以外,不少水果也備受市民的青睞,雪梨、蘋果、火龍果等,銷量也出現明顯增長。商戶告訴記者,不少市民選購的食材也趨於健康,降秋燥的蔬菜水果很受歡迎。

中醫有「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的說法,也有說法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因此,立秋後的養生要注重「肺陰」。這時候可以多吃滋潤性質的食物。市民要做好日常生活方面的防護,在保證營養均衡的情況下,不妨適當多吃些有潤燥作用的新鮮蔬菜和水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