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明星都熱衷於成立工作室,也經常能看到某明星註銷工作室的新聞。工作室是幹啥的?有一部分工作室,確實是相當於明星的經紀公司,開展各種業務。但是有的明星,明明已經屬於某個經濟公司,依然再成立個人工作室,這就費解了。其實這種工作室,最主要的目的不是業務,而是走賬和花錢。
按照我國稅法規定,個人收入超過96萬元,需要繳納45%的個人所得稅。感受一下這個比例,100萬以上就將近一半。比如鄭爽的1.6億片酬,按這個繳稅,需要近8000萬,鄭爽肯定捨不得,所以她玩了陰陽合同,所以她也受到了懲罰。
如果不搞陰陽合同,神操作就來了,成立個人工作室。大部分明星個人工作室的性質是個人獨資企業,不用交25%的企業所得稅。只需要交個人所得稅、增值稅和增值稅附加,個人所得稅適用5%-35%的超額累進稅率,但是一般來說,個人工作室綜合稅率能夠控制在3%-7%左右。
如果將片酬直接支付給明星個人,按照勞務報酬,適用稅率45%,如果支付給經紀公司,需要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和20%的分紅個稅,都遠遠高於個人獨資企業的稅點。
如果這樣說不夠直觀,可以看一個例子,假如一個小明星,一年收入400萬元,正常繳稅,需要繳稅180萬,他最終剩下220萬。他成立工作室,控制綜合稅率到7%,需要繳稅28萬,他最終剩下362萬。
這還只是正常工作室的稅率,事實上,他們還有更神的操作,就是「避稅天堂」。這裡首推霍爾果斯,霍爾果斯本來是中國西北邊陲的一個小鎮,這幾年卻隨着大量影視劇走進大眾視野。也就是常見的霍爾果斯某某影視公司,霍爾果斯某某明星工作室。
造成這一切的,是「五免五減半」稅收政策。2010年5月,霍爾果斯成為經濟開發區,推行「五免五減半」的政策,即新註冊企業五年內免徵企業所得稅,期滿後,再免徵企業五年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從此,大量明星跑來註冊個人工作室,開設影視公司。因為,幾乎不用繳稅,最多時達4000多家。
現在,「五免五減半」政策接近尾聲,所有出現了大量明星註銷個人工作室的情況,還是因為不能避稅了。當然,他們還有新的選擇——海南。2020年5月,海南推出新的稅收政策:海南企業所得稅稅率從25%降至15%,對於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個人所得稅中超過15%的部分予以免徵。一時間,海南成了新的避稅天堂,今年以來新成立的就超過1600家。
除了走賬,工作室還有一個用途,就是花錢。明星的許多大額消費品,並不是個人名義購買的,而是工作室。個人的大額消費依舊要繳稅,用工作室就是企業行為,又轉換成了稅率較低的企業稅。
舉個有意思的例子——養寵物,普通人買一條狗,就是寵物,就是一條狗。但是明星就不一樣了,人家叫防護犬。買一條狗,用工作室名義,可以登記成防護犬,就可以有效的減少企業利潤,進而減少企業所得稅的納稅額。
按照防護犬來登記的話,它就相當於公司的員工了。平時寵物吃的飼料,生命檢查,優化生存環境等費用都可以列入公司的費用全部可以報銷。這才是明星動輒就養幾條寵物的真正原因。不要小看一條狗,高級的寵物犬動輒幾十萬,養上幾條想想效果吧。
以上所說,按照專家和業內人士的說法,都是合法的,叫合法避稅。這些行為本身是挑不出毛病的。我想問的是,是否合理?
稅收是國民收入再分配的重要調節手段,明星作為特定的高收入人群,他們的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價值規律。在這種情況下,搞這種合法避稅,是否合理?普通的乾飯人,一年掙個4萬,就要交4000的稅;剛才說的明星,400萬反而交28萬,是否合理?
既然它合法卻不合理,只能說明法不合理。稅法針對明星的規定,不應當與普通人一樣;遠遠超出價值規律的收入,應該有與之匹配的稅收辦法。
還有霍爾果斯這種經濟特區,設計稅收減免政策,目的不應該是發展實業,吸引真正的企業來投資振興經濟嗎?難道是為了設立「空殼」公司來合法避稅嗎?這樣的操作,到底為霍爾果斯的發展帶來什麼?
現在國家開始大力整治明星高片酬,也應該關注下明星工作室的事,高收入低稅收的反差應該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