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單位,不可不懂的5條「人情世故」,願你能做到

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在人情社會,只要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情世故的江湖。身處於江湖中的我們,不論願不願意,都需要接觸到人情世故。

比如說日常的職場,就是人情世故的載體。你不跟別人講人情世故,可別人會跟你講人情世故。到頭來,還是逃不過人情世故。

人在單位,不可不懂的5條人情世故,希望你能做到。

01

有些事,只能看,而不能說。

不少人都有一個幻想,認為江湖就是一個善惡分明的地方,每個人都遵循規則做事,也都是講道德的好人。

如果抱着這種幻想做人,那生活將會給我們一個重重的耳光,讓我們醒悟。我們會發現,江湖就是一個陰暗的修羅場,無數人都虛偽狡詐,乃是披着羊皮的狼。

當我們接觸到這些人,也看到某些真相,那我們是守口如瓶呢,還是說出來呢?盡量守口如瓶,而不要說出來。

將事兒挑破,放明面上說,這都是愚蠢的行為。江湖有一個潛規則,你能看破,這是你的本事,但你不能說破,否則你就是江湖的公敵。

有什麼事兒,看看就好,當漲漲見識。至於挑破,那就沒必要了,因為挑破某些真相,一來觸犯了精英的利益,二來也會被底層人厭惡,不妨置身事外,看破不說破。

02

無關本分的事,盡量不要碰,也不要管。

從古至今,我們的環境就是以「儒家文化」為主。儒家文化的本質是什麼?就是要求每個人都「安守本分」,不要做僭越的事。

你在A職位,那你就做A職位的事兒,承擔A職位的責任。至於說B職位的事兒和責任,跟你無關,那你就不能把手伸過來了。

如果你不懂事,在A職位上,卻伸手到了B職位,那別人就會認為你太「貪心」了。對於貪心之人,沒有人會手下留情。

你可能會說,我只是好心,想幫幫他們而已,為什麼他們會這樣想呢?原因有二。首先,你拿什麼身份幫別人?其次,別人需要你幫嗎?

歷史上,僭越本分的人,不論是普通人,還是精英,都沒有好下場。安守本分,不論在什麼年代,都是妥妥的王道。因為,你逃避不了儒家文化的大環境。

03

與人相處,三分真,七分隱藏就好。

所謂「為人只說三分話,不敢全拋一片心。」跟別人說三分真話,用來表示我們的敬意。剩下的七分真實,盡量藏在心底,以此來保護自己。

當你接觸的人多了,就會明白,混跡江湖多年的老油條們,能說三分真話就不錯了,他們一般都是「一分真,九分假」。

在虛偽的環境中,誰暴露了十分的真心,誰就是別人眼中的大肥羊。哪怕這頭狼放過了大肥羊,其他的狼也不會放過大肥羊。

與人相處,哪怕關係比較親近,也該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人,只會尊重自己看不透的人與事兒,而不會尊重自己完全看透的人與事兒。

為人處世「三分真,七分隱藏」,並不是讓我們活成虛偽的樣子,只是讓我們提高防備之心。所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便是如此。

04

不要輕易站隊,盡量保持中立,再進行選擇。

在「站隊」問題上,不少人都會發愁。有人會想,加入這個圈子不行,加入那個圈子也不行,那我該怎麼辦呢?

其實,站隊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在局勢不明朗的時候,我們要選擇中立。而在局勢明朗的時候,那我們不妨選擇最強的那一方。誰強,那就幫誰。

保持中立,別人就會認為你毫無威脅,自然不會把目光放在你的身上。有可能,這些圈子的人都會拉攏你,對你比較客氣。

就跟楚漢相爭的時候一樣,當韓信攻下齊地,那他就成為天底下最強的第三方勢力了。等於是,韓信幫劉邦,劉邦贏。韓信幫項羽,項羽贏。

最終,韓信選擇了劉邦,而拒絕了項羽的邀請。原因很簡單,劉邦的實力和潛力最強大。哪一方強大,那就幫哪一方,這是人情社會的「鐵律」。

05

盡量不要涉足,別人的是非以及愛恨情仇。

所謂「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是非太多,是因為嘴巴亂說話;煩惱太多,是因為我們總愛出風頭。

對於別人的是非以及愛恨情仇,相當多的人都喜歡涉足其中,還喜歡強出頭,這就會惹來別人的不悅,跟別人反目成仇。

別人的是非,理應由當事人自己解決;別人的愛恨情仇,本就是別人的事,跟你我無關,我們又何必搞那麼多事呢?

不遠離是非,那我們就會被是非纏上。不遠離愛恨情仇,那我們就會被別人的冤孽糾纏。這就像泥潭,你越是掙扎,越是陷入其中。

講究人情世故的目的,既是為了尊重別人,也是為了保護自己,更是為了你好我好大家好。至少,井水不犯河水。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