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說,對撞豆浮漂很靈敏,它和純細尾漂的靈敏度沒有區別。很多人對此會有疑問:對撞豆浮漂,用了兩顆那麼大的對撞豆,怎麼能說用的純細尾漂呢?說它的靈敏度跟細尾漂幾乎完全一樣,這有可能嗎?乍一看,對撞豆浮漂不就像是加粗尾的浮漂嗎?
是啊,表面看上去,對撞豆浮漂漂尾上的那兩顆挺大的對撞豆確實比我們常見的加粗兩三目浮漂還更大、更粗。它的靈敏度應該更低呀,怎麼會是純細尾漂的靈敏度呢?
好,我今天就把對撞豆浮漂為什麼跟細尾漂的靈敏度沒有區別這事說一說。
對撞豆浮漂用的是兩顆對撞豆,通常上面用紅色的,下面用黃色的。對撞豆是用泡沫製作的,在空氣中它的重量很輕,在水中它的浮力很大。這是泡沫的特性。把一顆對撞豆固定在漂尾頂端,不會給整個浮漂增加什麼份量,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如果用其它材料做對撞豆是不可行的,因為重量很難有比泡沫更輕的材料。用泡沫做成的對撞豆,就算有那麼一丟丟的份量,也只佔漂尾頂端的一目,這一目我們在調目和釣目時都可以不進入水面之下。也就是說只要這一目的對撞豆在調釣時一直在水面之上,它就不可能產生浮力作用。因此雖然這顆對撞豆被固定在了漂尾頂端,既沒有啥重量,又沒有讓它發揮出浮力作用,那麼,加了對撞豆的細尾漂不就還是保持着原來自身的重量和浮力以及原有的靈敏度嗎?答案是肯定的。
那再說一說對撞豆浮漂的下面那顆黃色對撞豆,它又影響到細尾漂的靈敏度了嗎?
由於下面那顆黃色的對撞豆中心的孔徑比較大,在漂尾上是可以自由上下滑動的。浮漂入水後,下面那顆黃色對撞豆會一直在水面上漂浮着,實際上對撞豆和浮漂整個漂尾是分離的,絲毫沒有增加浮漂的重量。因此那一顆黃色的對撞豆也沒有影響到浮漂自身原有的靈敏度。
根據以上情況看,我們雖然在細尾浮漂上加了兩顆非常醒目的對撞豆,可以用長竿或滑漂釣法釣得很遠,但我們並沒有像用粗尾漂一樣以釣頓為代價,不會丟失一些魚口而少釣魚。而是和用純細尾漂一樣,保持着高度的靈敏度,不會丟口,不會少釣魚。
有釣友會說,雖然加了醒目的對撞豆,但遠距離有下頓或上頂動作還是看不清楚。我這裡提醒大家,這種對撞豆浮漂,只要你能看清楚兩顆對撞豆,只要能看清楚兩顆對撞豆之間的距離變化,就可以準確地逮口。因為只要把釣目設在三目或四目,那麼兩顆對撞豆之間就會有一目到兩目的距離,只要這個距離被打破,有了變化,而且你能夠看到這個變化,你就可以揚竿刺魚。比如,上下兩顆對撞豆之間是兩目,有魚口時,變成了一目,或兩顆豆靠在了一起,產生了對撞,說明是下頓一目或兩目。這時你就需要揚竿刺魚了。如果上下兩顆對撞豆的距離由兩目變成了三目或四目,距離拉大了,那就說明是上頂的漂相,同樣可以揚竿刺魚。這種在遠距離看兩顆對撞豆距離的變化,肯定比常規的加粗浮漂看漂尾小幅度的下頓或上頂看得更清楚。
總的來講,這種對撞豆浮漂對於釣遠來說,確實是非常有優勢的一種浮漂了。值得釣們在釣遠時候廣泛使用。
對撞豆在網上可以買到,可以用買來的對撞豆,對用舊了不想用了的細尾浮漂,進行自製對撞豆浮漂。這樣價格便宜,解決了釣遠靈敏度不夠,或看不清浮漂的難題,同時效果還很好。
為了避免入水後,下面的對撞豆和漂肚粘在一起分不開,就把黃色豆的尖的部位朝下,這樣接觸面積小了,沾水後也不會粘在一起了。我以前用的對撞豆是圓的,經常和漂肚粘在一起,很不好用,現在改進了,對撞豆不是圓的了,是一頭圓一頭尖,就沒有這個問題了。同樣的道理,上面那顆紅色的頂豆也需要尖的部位朝下,以便減小和下豆的接觸面積,沾水後也不會粘在一起分不開,而能夠很順利的分開。這一個環節很重要,千萬不要弄反了,弄反了就不好用,要麼下豆老是會和漂肚粘在一起分不開,要麼兩顆都老是粘在一起分不開。只要按我說的方法去做,就不會出現這個現象。用着就會很順手,很滿意。
操作的時候先把漂尾傳入黃色的下豆,然後把上豆插在一目的地方,剛插進去的時候鬆緊都沒關係,只要滴上一滴502膠水,等一會,就凝固粘牢了,一支對撞豆就大功告成了,操作起來非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