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的內涵

最近有部很火的韓劇,叫《魷魚遊戲》。

劇情比較簡單:

有456位非常缺錢的社會底層,被利誘來參加團體遊戲。

每贏一局遊戲就可以進入下一關,同時積累獎金。輸了就是付出生命。

到最後一局,全部參賽的456人中,只有1人能活着帶走獎金,455億韓元,約2.46億人民幣。生存概率:千分之二。這個概率還是蠻高的。

遊戲設計者也留了陰險的口子:

如果有半數人以上同意中止遊戲,倖存者們就可以隨時全體退出。

都能活命,但也沒錢拿。

劇中,遊戲關卡中途,經歷過投票,倖存者都離開了。

但最後,絕大多數人,又選擇了回歸,繼續來遊戲中搏命,為了錢。

故事的隱喻出現了。

隱喻一:

貧窮比死亡更可怕。

窮都不怕,更不會怕死。

隱喻二:

人性經不起金錢的考驗。


隱喻三:

如果一個平庸尋常的窮人突然變成了一個窮兇惡極的壞人,大概率的原因是:

他有個想迫切守護的人。

對一個人的好,會變成對一群人的惡。

這部韓劇之所以引起全球這麼多年輕人的關注,最大的隱喻還不在於前三,而在於下面這個。

隱喻四:

勞動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在帕勒托最優的經濟學原理里:

每多增加一單位的勞動,對整體效用的增加,起到的作用越來越弱啊。

所以才會出現中年人的35歲危機。中年危機與其說是個社會現象,不如說歸根結底是個經濟學問題。

如果勞動的要素價值越來越低,很多人所能夠拿出來的要素就只有最後一個了:

他自己的生命。

這就是內卷的極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