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轉會期的朋友都知道,今年的LPL有高達30多位潛力選手合同到期,按理說S13各支戰隊理應摩拳擦掌,組建出多支銀河戰艦。但近日RNG、OMG等多支老牌隊伍卻宣布掛牌出售,有意撤出LPL,這樣的信號究竟對LPL意味着什麼,又有哪些原因導致了LPL逐漸開始走向衰落呢?
這樣的信號,毫無疑問意味着LPL已經沒有了前幾年的輝煌,之後雖然仍會有資本入局,但對於戰隊的投資應該會大大減少,而導致這種局面的原因,是近幾年戰隊收入的渠道大大減少,甚至多支戰隊入不敷出。
疫情影響:
首先是疫情導致線下賽無法開展,早年很多隊伍開啟的主客場制度,是隊伍非常穩定的收入,可隨着疫情出線,主客場制度如今基本取消,通過觀眾買票這種收入方式短時間內無法恢復。
聯賽關注度下滑:
第二個問題就是聯賽關注度有下滑的趨勢,這一點與LPL的運營關係不大,主要是LOL這個遊戲再近幾年玩法上沒有太多的變化,所以職業聯賽看多了會有一種審美疲勞的感覺,此外LOL玩家的數量也呈現出減少的趨勢。這些是導致很多資本不願意在投入過多精力在LPL中的原因。
投入難回本:
今年像TES和RNG戰隊,他們都投入了非常多的成本用於隊伍的組建,可即便是MSI奪冠,RNG投入的經濟也很難回本,S賽成績失利隊伍口碑一落千丈,甚至於一年折騰完還不如那些年年抽卡的隊伍賣選手收益高。這樣的格局也使得戰隊的老闆心灰意冷,最終撤局。
身價實力不對等:
並且有時那些耗費巨資的戰隊還可能買到一些「水貨」,像今年的BLG戰隊,賽前是人們公認的銀河戰艦,可實際整支戰隊的化學反應異常糟糕,再經過多次調整後依然不理想,並不是說這五位選手的實力有多大問題,只是他們結合到一起就不強,可BLG花的錢可是整個LPL數一數二的,老闆妥妥的虧大了。
LDL假賽嚴打:
明眼人也都知道,LDL假賽有多猖獗,很多選手因為不願意打假賽甚至會被俱樂部移除首發,我想大家也應該明白LDL的假賽,俱樂部必然也是有收入的,並且不在少數,所以近來假賽的嚴厲制裁,也使得很多戰隊的收入缺少了一環。
總結:之前的LPL大部分戰隊都能從中得到一筆不菲的收益,整個市場環境是正向的。但現在的LPL,能夠賺錢的渠道少了,各個俱樂部的收益低了,因此整個是市場也開始逐漸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