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接上文,本篇開始內政特技的介紹。
名聲(80)
特技釋義:增加徵兵時的士兵數。
持有者有袁紹、程普、張邈、夏侯玄、魏諷等五人。
徵兵的時候,會獲得相比於沒有時150%的士兵數量。
如果假設1級兵營能召1000兵的話,那1級兵營+名聲=3級兵營=1500兵,那3級兵營+名聲=2250兵力。
雖然徵兵的數量多,但是掉的治安也會相應地增加,基本上就是徵兵兩次,就需要巡查三次。
這在我看來,主要好處有這麼幾點:
1、節省行動力,三輪「徵兵+巡查+訓練」的操作,就可以節省一次的「徵兵」的20行動力。
2、節省金錢,同樣的,三輪「徵兵+巡查+訓練」的操作,就可以節省一次的「徵兵」的300金錢。
3、必要的時候,速度也更快。
這些好處,其實也就是初期的作用大一些。因為前期可以說是什麼都缺,尤其是一些小勢力,甚至連行動力都不夠用。有名聲,確實可以節省不少。
而且,治安度也會影響城池的收入。所以,正好在每月的前兩輪徵兵,最後一輪再巡查一下,正好可以把治安基本上補滿,啥也不耽誤。
所以總的來說,是一個前期更有用的特技。後期因為啥也不缺,而且訓練和治安巡查往往跟不上徵兵的速度,實際上的效果就差一些了。
對AI:B+級。
對同級:A-級。
能吏(81)
特技釋義:增加生產槍、戟、弩之兵裝時的產量。
持有者有蒯越、馬良、費禕、鍾繇、溫恢等五人,還有古代武將李斯、管夷吾持有。
「能吏」可以說是內政特技中,價值最高的特技了。
因為它可以增加槍、戟、弩三種兵裝的2倍的生產速度。而從前中期來說,除非是北方的個別騎兵勢力,這三種兵裝是適用度更高的兵裝選擇。因為你造一個鍛冶場,就意味着你可以生產這三種兵裝,而造一個馬廄,就只能生產戰馬一種兵裝。
而槍戟弩三種兵裝的選擇靈活性,是肯定比騎兵單一兵種更高的。
再者,每個城池的內政格子都是有限的,經濟壓力也沒有那麼奢侈的可以讓你選擇同時造出來鍛冶場和馬廄兩種兵裝生產建築。
所以,能增加槍、戟、弩三種兵裝生產速度的「能吏」,就明顯的一枝獨秀了。
它最主要的作用,在我看來就是省錢。生產一次等於沒有時的生產兩次,一下就省700資金。要知道,前期一個月也不過收入1000+的資金罷了。會讓自己的經濟壓力成倍地降低。
徵兵一次才300金,兵裝就700金,數量還差不太多。很多時候,我都願意用劍兵硬懟,都不願意損失兵裝。有時候這麼算下來,看着死的兵多,只要不被擊破把糧食丟了,反而更省錢。
對AI:A級。
對同級:A級。
繁殖(82)
特技釋義:增加生產槍軍馬之兵裝時的產量。
持有者有馬騰、梁習、成宜、閻行等四人。
效果和「能吏」類似,是增加軍馬兵裝的雙倍產量。騎兵勢力的神技,但是相對「能吏」來說,適用面比較低,只有北方的幾個勢力非常需要。
適用性比較低,但是對於需要的勢力,比如馬騰、公孫瓚、呂布這些勢力來說,就是起飛的契機了。
對AI:B級。
對同級:A-級。
發明(83)
特技釋義:生產兵器之兵裝時所需的生產期間減半。
持有者有尹默、馬鈞、卻正、裴秀等四人。
「發明」看着不錯,實際上是一個很雞肋的特技。除了極少數需要前期快速出兵器來破局的勢力,其他情況下都是可有可無。
我說它可有可無,主要是這幾個原因:
1、除非你前期就有這個特技,不然基本上不會在開局就選擇出兵器。因為除了使用一些比較陰險的手段之外,玩的是一個小勢力的話,不可能在前期開局就取得攻勢地位。要保命才是常態。那攻城兵器,對於防守的意義基本上沒有。而你要是個大勢力,那不需要攻城兵器,也可以較輕鬆地拿下附近的小勢力。
2、攻城兵器太貴了。造個工房,再造個攻城兵器,2000+金就沒了。這在前期可是救命的錢。等你造出來這玩意,敵人恐怕已經大軍壓境了。你還能指望這玩意能翻盤?
3、攻城兵器製造得太慢了,即便是有「發明」,可依然需要40-50天才能造出來。在前期手下人才緊張的時候,會牽扯大量的人力資源。而且,就算是你人力比較充足的時候,你是願意用一群垃圾武將讓他們慢慢造90天,還是讓你的愛卿愛妃打入冷宮4-5個回合呢?
4、攻城兵器需求的數量非常的少。雖然攻城兵器確實對於敵方城池的威脅很大,但是,他們也需要大量的其他部隊來掩護。而且,攻城兵器和兵裝不同,只要所屬部隊不被擊破,就可以反覆使用。這就導致,往往一局下來,能造兩三個攻城器械就不錯了。甚至像我這種嫌他們跑得慢的,根本造都不會造。前期不行就火燒,後期直接雲梯精銳騎兵懟,攻城兵器還沒過來就已經破城了。
一句話,比沒有強那麼一丟丟,沒有也沒事。
對AI:C-級。
對同級:C-級。
造船(84)
特技釋義:生產樓船之兵裝時所需的生產期間減半。
持有者有呂范、王浚、唐咨、吾彥等四人。
「造船」比「發明」的作用大那麼一丟丟。因為「樓船」兵裝的使用頻率,比攻城器械多了一些。
不過,一般來說,水軍勢力一般出門都有或多或少的幾個樓船。而且,最多也不過會展開兩個水戰的戰場。
因為樓船和攻城器械一樣的一個地方,都是只要攜帶的部隊不被擊破,就可以反覆使用。
所以,實際上樓船的需求量也不是特別大。一般來說,有十艘樓船也就滿夠用了。
等造夠了這麼些,基本上「造船」和「造船廠」就都下崗了。
對AI:C+級。
對同級:C+級。
結語
最後附上前文鏈接。
我是拉鉤上吊一百年不許變,感謝您的支持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