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觀者:隨着論文數量不斷遞增,單一將查重率作為論文合格的要求已經過時了,況且大部分本科生階段的學生難以在新領域進行研究,論文只能被迫成為「集大成者」,查重率只能不降反增。@蔥香小餅乾還是要把重心放到重實踐上面。既然紙面的東西形成與檢查都很難規避錯誤與誤會而且成本頗高,為什麼不加大實踐評判的力度呢?難道學生的成績與能力是一篇論文能定義的嗎?@於慶文大學生朋友們還應該注意不要貪圖便宜把自己寫的論文去免費網站查重,會導致自己的論文泄露。@創啟我始終相信,人做不出認知之外的事情。利用aigc生成文本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一個人沒有良好的寫作功底,就很難判斷 ai 生成的內容是否符合要求。如果能夠通過工具進行語言潤色,從而更好地推進科研,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我不太理解的是,為什麼如今aigc的一些檢測工具通過所謂的「爆破率」和「疑惑率」去質疑那些帶有邏輯順序的人工文本是否由 ai 寫作。人工智能的學習只會越來越接近人類的寫作風格,ai 檢測的發展若過於畸形,反而會矯枉過正。與其考慮什麼「ai 率」,文章的好壞應該是教授根據基本功一眼就能看出來的,而不需要依賴那些不科學的、過度依賴的 ai 檢測標準。@franz.學生:學校不卡ai率,但是使用正常ai要聲明,我覺得也是一種引導的方式。@空游無所依查重太貴了,本科論文知網查一次需要20-40元,如果再加上ai查詢還得加錢。一篇論文從動筆到定稿,最起碼要查四五次,這就是兩三百塊錢,對於學生來說負擔很大。知網這種平台就應該是免費或者低費的,而不是利用壟斷地位牟取暴利。@有用冷知識為了降重,我甚至把一些長句拆成短句,短句又合併成長句,最後論文質量都下降了。希望學校能提高引用的比例限制,這樣我們就不用為了正常引用部分拚命降重了。@維他命luey不同平台數據庫不一樣,很有可能你在別的網站一查10%,結果學校網站一查50%,學校一半會指定網站查重,盡量用數據庫全的。可是,什麼時候能不用這麼坑!@哈哈哈查重是杜絕抄襲的手段,但查的應是框架、重點、中心。每一句都查,且不是服務中心的句子,這些都算重複,並且佔比較大,真不敢恭維這種查重。@天水星河查重的最後結果應當是人和機器合作的結果,而不是一味信奉機器,應當是人將一些非必要標記的部分移除出重複率的審查範圍。比如由在這方面有權威的導師來做,這樣既不用為了結果亂改論文,也不用被重複率的數字糾結。畢竟機器只是比對相似文字組合,並不知曉內容。@叮咚saul我覺得論文查重應該給老師一個可以選擇的機會。查重報告出來,給老師看,是哪裡重了,老師看了,覺得這個地方重了是無可避免的,就應該予以通過。@撐紅傘的魚查重軟件應該由工信部、教育部牽頭開發,講究公益性、低費的,不能由知網一家公司壟斷高價收費!另外,查重的規則機制必須透明,同時要剔除一些專業名詞和學術性的的固定表述。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不能為了查重而查重,把文章搞得毫無學術性,閱讀困難。最後,查重標紅應該給出依據,跟哪些論文存在重複,疑似抄襲,並把查重結果作為參考,由專門的評審委員會判定是否抄襲或創新不足,以此優化查重軟件,並通過人工合理判定論文是否通過查重。@狂天鶴主持人說無論是論文查重率還是ai生成率讓學生們最「苦不堪言」的並不是規定本身,而是審查當中存在的不合理要求。首先一點就是規則不明確、標準不統一,想要論文通過審查,學生們只能通過多次自費查重的方式進行檢驗,在黑暗中摸索前進;其次審查手段過於粗糙,所有專業使用一樣的審查方法,不考慮各個專業的特殊性,通過問題的「無中生有」給學生造成修改論文的困擾,也影響了學術的規範表達。另外,各大查重網站收費標準也參差不齊,有的甚至價格高昂,對於有多次查重需求的學生造成經濟負擔。對於論文查重的爭議存在多年,有關部門不能忽視學生的強烈訴求,考量是否將機器查重結果等作為進入答辯環節的絕對標準,也需要對於論文審查制度進行更細一步的規範。使審查規則透明化,讓學生更加清晰有目的地對論文進行規範,還需要設立更多公益性的查重服務,減輕學生的負擔。同時隨着科技的不斷發展,審查的技術也不能停滯不前,需要進一步提升,使其更加智能化、高效化,讓學生在學術的天地里更加自由地大展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