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對話小米汽車退訂事件當事人:不露臉拍攝是怕朋友笑話,說我們是故意黑、想掙錢的完全是胡說

針對近期引發熱議的小米su7 ultra退車風波,本報記者獨家對話維權群群主高先生及被質疑使用小米8手機的盧先生,直擊事件核心矛盾。

記者:這個群您是群主嗎?

高先生:我是群主。

記者:這個維權群,需要讓對方提供哪些東西來確認車主身份?

高先生:一般進群驗證的話,之前我們是通過驗證截圖,也就是打開後台截圖,把當前頁面和app的頁面放在一起截圖,基本上就可以通過驗證了。後來我們覺得這個驗證可能還不夠,也擔心存在問題,所以後來都要求錄屏來驗證,就是使用屏幕錄像功能,然後打開app查看這樣。

記者:您知道現在這個群里有多少人嗎?每個人的情況您大概都了解吧?群里有沒有做二手車甚至是黃牛這種的人?

高先生:現在390多個,大部分我都了解。(做二手車或黃牛的)可能有一兩個,但是我沒有太注意到。

記者:您為什麼選擇買這樣一款車?

高先生:我是小定用戶,去年小米公布價格是80多萬的時候,我付了1萬塊錢小定。後來受邀去看品鑒會、實車,看完後我覺得這車不太讓我滿意,當時決定不會購買。今年2月27號,車發佈了,價格是50多萬,我心動了。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它推出了挖孔的造型,我很喜歡。

28號我去交付中心看實車,但沒看到挖孔實車。聽銷售介紹如何選配時,說到挖孔蓋要42000元,還說挖孔內部結構會改,後期不只是兩個孔的樣子,因為正常邏輯覺得不可能只是兩個孔,銷售也說裏面結構會改,如果不選後期也改不了,而且網上也有類似解釋,這些都讓我認為挖孔一定有實際效果。對我來說,如果只是樣子貨,那很傻,我相信很多人也這麼認為。雖然當時覺得42000元有點貴,加上購置稅、保險費等,成本將近48000元,但還是決定選擇。

記者:到什麼時候您決定要退?

高先生:大概4月底的時候,第一批挖孔的車交付了,我們車友群有個賽車手提車後去貼膜,拆開挖孔處查看。之前大家對挖孔都非常好奇和期待,覺得它是車的靈魂,我還在小紅書分享說挖孔是精髓、必須選。但拆開後發現就只有兩個孔和一個塑料支架,沒有大家以為的風道,大家都挺失望的。

記者:您看到這個情況後,跟小米的客服或者銷售溝通過這個事嗎?

高先生:有溝通。過了一兩天,心裏越來越覺得不對勁,就想能不能不要了。群里也在討論這個問題,後來我打400電話,他們說只能向上反饋,不確定結果;銷售也說幫忙反饋。

其實在這之前已經有了ota的事情,群友們組建維權群去維權ota的問題。ota問題加上挖孔問題,大家吵了很久,最後ota撤回了,但定了挖孔蓋的車主還是覺得挖孔問題不對,一直在討論。我覺得大家在大群里吵沒意思,就單獨拉了一個定了挖孔版的群,大概拉了百來個人。

記者:為什麼大家對於ota這個事情也不滿意呢?

高先生:作為消費者,我花多少錢買什麼東西,當時標稱1500匹,這是吸引我購買的一個點。現在相當於我付了錢,到手後你又要把東西拿走。東西所有權是我的,小米不能隨意行使權利,除非是國家規定,大家還能理解。

記者:您拉這個群以後,就有了相關視頻和對外發聲是嗎?

高先生:是的。

記者:為什麼很多車主是戴着口罩拍攝?還有戴着面具的?

高先生:當然不敢露臉啊,怕朋友看到挺搞笑的。拍的時候就很猶豫,但還是群情激奮,決定沖了,發之前沒覺得會被沖什麼的,反而拍視頻就是想表達真實。

記者:現在網上有人質疑,說有人拿小米8手機,這是怎麼回事?

高先生:因為拍視頻需要兩個設備,不能只拍自己。有人可能拿家人手機展示界面,或者用以前的備用機,可能是截了個屏發到備用機上,再用自己手機拍攝,我估計是這樣,具體沒問。

記者:現在很多人質疑你們維權的動機,您有什麼說法?

高先生:說我們是故意黑的、想掙錢的,(這樣的人)我認識的群友里一個都沒有,這完全是胡說。路人網友帶着情緒噴一下、罵一下無所謂,但很多自媒體沒有腦子,還隨口污衊別人,我覺得很可恨。

記者:從你們發聲明到現在,小米跟你們溝通過嗎?

高先生:沒有官方溝通,只有400客服和銷售聯繫。今天下午有人收到交付群里銷售發的信息,意思是如果確定不要車,就先不安排生產,但定金不退。原話是先不生產,有60天考慮時間,如果還要定,就告知再安排生產;60天之後還是不要,再去協商退訂事宜。

記者:您徵求過律師或者法律人士的意見嗎?

高先生:我們群里本身就有律師發表看法,也有很多群友去諮詢律師。從法理上,律師認為絕對構成虛假宣傳,但從形式上,集體訴訟基本不可能,因為沒有先例,法院可能不接。個人訴訟的話,全國各地的只能找當地律師,因為分已簽購車協議和未簽協議的情況,已簽的是跟當地交付中心公司簽的,未簽的默認跟北京總公司簽預售協議,這裡還有管轄權問題,官司可能要去北京打,而且對方可能有一系列拖延辦法,就算敗訴還能重新申訴。

記者:聽說你們向市場監督部門舉報這個事?

高先生:舉報是我發起的,我認為這個事情涉及反不當競爭、廣告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市場監督管理部門有職責監管,可以認定是否虛假宣傳並進行行政處罰。我們向各地和北京的市場監督管理部門都投訴了,有的受理了,有的還在待受理,有的受理結束了。受理結束的答覆是小米不接受調解,不能退訂,回復基本是北京什麼經濟開發區,什麼商務局、金融局(記者註:應為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商務金融局,為小米汽車落戶的北京經開區(亦庄)相關部門)。

記者:這個事情對您來說,對雷軍的看法有變化嗎?

高先生:我覺得變化不太大。我個人理解,這個事情一開始小米公司可能是打算做真風道的車,我從五個點分析,邏輯上很符合,但中間出了問題,小米做不出來真風道,只能交付半成品,不一定是雷總騙了。

記者:3月29號的事故對您沒有影響嗎?

高先生:沒有影響。馬路上開車總有出事故的時候,各種原因都有,也沒有實際證據表明事故原因,我也沒怎麼了解這個事情,只是大概聽說。

我不算什麼粉絲,但以前確實覺得小米產品不錯,價格不貴,性價比挺高,一直認為小米公司是注重性價比、願意做好產品的公司。

後記:

針對車主維權視頻中「舊手機截圖存疑」的爭議,有質疑者表示:「有人用老款紅米手機展示訂單截圖,機身磨損嚴重到二手商拒收,可截圖ui界面卻是ios風格,這種低級漏洞暴露操作痕迹。」該質疑直指部分車主驗證材料的真實性,引發輿論對維權群體「職業打假人」身份的二次討論。

盧先生的訂單頁面和拍攝時的頭套

本報記者獨家對話當事人盧先生。這位擁有多款小米產品的"雙重米粉"現場展示其iphone15 pro max及備用機並解釋道:"當時為拍攝操作界面,翻遍家裡找出舊設備,沒想到反被說成造假。"

盧先生拍攝時用的備用小米手機

談及維權原因,這位曾因風道設計增購車輛的老用戶情緒激動:「我是這個小米忠實用戶,已經有一輛小米了。但是看它那個風道介紹,覺得可以再買一輛。但是這不假風道嘛,被騙了,很生氣,所以覺得還是退了吧。」

來源:大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