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上這7人最不講義氣,為一己私利出賣兄弟,結局一個比一個慘

《水滸傳》中最激動人心的一回莫過於第七十一回,梁山集結了一百零八位頭領,他們上映星辰,在那忠義堂里共聚大義,痛飲結義酒。

說是:「八方共域,異姓一家。天地顯罡煞之精,人境合傑靈之美。千裏面朝夕相見,一寸心死生可同。相貌語言,南北東西雖各別;心情肝膽,忠誠信義並無差。」

然而喝了結義酒,就是真兄弟了嗎?

倒也未必,至少從書中呈現的劇情來看,忠義堂里,也有七位不義之人,他們個個都做出了背叛兄弟之舉。

一、王倫的三大手下

水泊梁山前後有過三位大哥,那晁蓋和宋江其實都是後來者,第一任寨主乃「白衣秀士」王倫,那傢伙嫉賢妒能,的確不是明主,但他待自己的幾位草包兄弟還是不薄的,就說「摸着天」杜遷、「雲里金剛」宋萬這等草包也能分別當二大王、三大王,足見王倫還是挺照顧他們的。

(杜遷、宋萬劇照)

然而當林衝要與王倫火拚時,在場的杜遷、宋萬、朱貴則沒有選擇與王倫共進退。

當時王倫大喊了一句:「我的心腹都在那裡?

而杜遷、宋萬、朱貴見林沖勇猛,也不敢造次,就這麼看着王倫被殺了,之後便拜了晁蓋這大哥:「林沖早把王倫首級割下來,提在手裡,嚇得那杜遷、宋萬、朱貴都跪下說道:『願隨哥哥執鞭墜!』

(林沖火併王倫劇照)

大哥屍骨未寒,他們便認了新大哥,這種人能背叛王倫,日後就不會背叛你晁蓋、宋江?不過書中沒給他們機會,這三人征方臘的過程中死去。

二、王英

王英是個色中餓鬼,不僅長得矮小丑陋,為人還十分猥瑣,好在有大哥燕順領着他,他才在清風山有了一席之地,但他這人卻因一個女人與燕順動起手來。

燕順擔心王英因那劉高之妻而誤了事,於是一刀斬殺了那女子,而王英則不樂意了。

原著是這麼寫的:「燕順跳起身來便道:『這等淫婦,問他則甚?』拔出腰刀,一刀揮為兩段。王矮虎見砍了這婦人,心中大怒,奪過一把朴刀,便要和燕順交並,宋江等起身來勸住。

(王英劇照)

什麼兄弟情,此時都被王英拋諸腦後,若不是宋江勸他,只怕他和燕順只能活下一人,最終他也在征方臘的過程中戰死,算是罪有應得。

三、白勝

白勝這個角色在書中的存在感還是極強的,他是為數不多以「閑漢」的身份上梁山的人,從他這身份也不難看出,他沒多大本領。

不過說來他也算是元老級的人物,畢竟當初一眾好漢截取生辰綱時,也有他一份功勞,不過吳用、公孫勝等人都成了天罡,唯獨白勝只落得個地煞排名,而且是倒數第三名,這又是為何?

究其原因,不過是因為白勝曾做出過背叛兄弟的舉動,他被官府抓去之後,沒抗住嚴刑拷打,將晁蓋等人供了出來,這也直接導致那些兄弟只能落草,而晁蓋等人後來還將他救了出來,算是仁至義盡了。

(白勝劇照)

白勝的結局是在征方臘的過程中得了絞腸痧而死,別提有多慘。

四、吳用與宋江

最後要提到的兩位好漢則是梁山的首腦宋江與吳用。

先說吳用,作為梁山的軍師,他的確是為梁山的壯大做出過不少貢獻,比如坑害盧俊義等人上山的操作就是他立了頭功。

不過吳用也做出了諸多無腦的操作,正如他名字的諧音一般,他的計謀真是「無用」,當初宋江被囚於江州,眾將士要去劫法場,吳用制定計劃就堪稱百密一疏,甚至你都不知道他是不是故意的,他只設計了如何劫法場,卻沒設計眾將士如何退場,若非李俊等人救駕,只怕宋江早就死了。

他原本是晁蓋的心腹,卻在宋江上了梁山之後又與宋江走得密切,宋江固然是比晁蓋更有寨主的樣子,可他未免也過於勢利眼了。

(宋江等人劇照)

至於宋江,那就更不用說了,只要是被他盯上的好漢,幾乎都逃不過家破人亡的命運。

那青州指揮司統制秦明就十分痛恨宋江,為了害秦明上山,宋江派人打着秦明的旗號濫殺無辜,以至於青州方將秦明一家老小盡數殺了。

事後秦明都一度想要與他火拚:「秦明見說了,怒氣於心,欲待要和宋江等 廝並,卻又自肚裏尋思。一則是上界星辰契合,二乃被他們軟困,以禮待之,三則又怕斗他們不過。因此只得納了這口氣。」

又如李逵殺了扈三娘一家,宋江卻拉偏架,還將扈三娘許配給王英,就因為他欠了王英一份情,彷彿所謂的「兄弟」只是他手中的棋子而已。

還有接受招安這件事,梁山之上也出現了不少反對的聲音,但宋江卻力排眾議,替兄弟們做了主,這也為後來梁山眾將士的悲劇結局埋下了伏筆。

不過宋江這輩子做過最噁心的一件事,莫過於殺李逵。

(宋江、吳用劇照)

李逵是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頭,確實該死,但誰都可以殺他,唯獨宋江不該殺他,他對宋江可謂一片忠心,但宋江呢?他從未把李逵當個人看,李逵為他幹了不少臟活,到頭來,卻成了他的眼中釘。

得知皇帝要毒死他之後,他想到的不是糾集兄弟們再大鬧一場,而是為了保全自己的忠義之名,先要剷除李逵。

他騙李逵喝下毒酒之後,書中提到這麼一段:「兄弟,你休怪我!前日朝廷差大使賜藥酒與我服了,死在旦夕。我為人一世,只主張『忠義』二字,不肯半點欺心。今日朝廷賜死 無辜,寧可朝廷負我,我忠心不負朝廷。我死之後,恐怕你造反,壞了我梁山泊『替天行道』忠義之名。

他的忠義虛名,比兄弟的性命還重要,這種利己之人,着實讓人厭惡,他自然也不值得一個好的結局,最終他被毒酒毒死,而那吳用則在他墳前自縊,隨他而去。

或許作者也是在借這七人的事迹說明一個簡單的道理,不義之人,最終也只配落得凄慘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