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君在網絡上看到不少人說,《封神演義》中的李靖被動畫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給洗白了,說在《封神演義》和《西遊記》里是妥妥的反面例子。其實真要說李靖這個人,我們可能很難從《西遊記》里的隻言片語去評價,這沒辦法,《西遊記》講的是西遊故事,李靖和他的兒子哪吒一樣是屬於邊角人物,不知道是幾線的配角,不可能有大篇幅的文字去描述他,所以我們要評價李靖的人設,只能從《封神演義》里來看。雖然在《封神演義》中,李靖仍然是個打醬油的存在,但畢竟作為主角團之一的哪吒的父親,李靖還是有一定的存在感的。拉低李靖存在的,無非是李靖後來投奔西岐之後沒什麼耀眼的戰績而已,但是這沒辦法,李靖法術不高,在沒有玲瓏塔的時候根本不是哪吒的對手,更不要說比楊戩這些人了,所以看完整部《封神演義》,李靖就沒什麼像樣的戰績。
網友對李靖的評價還算手下留情了,只是說他是個反面例子,要說《中國文學史》對李靖的評價就更差了,直接說李靖是個自私自利的人,不顧人倫親情,其實給這個評價主要是說李靖在面對四海龍王要哪吒替夜叉和東海龍王三太子償命時,李靖父子親情,讓哪吒自殺身亡,另外一個就是後來李靖在翠屏山砸了哪吒的行宮、毀了哪吒的金身。但是,這些事情裏面,李靖砸哪吒行宮、毀哪吒金確實做得挺過份,但是說前面面對四海龍王時,李靖的表現是自私自利,這着實有些說不過去。因為李靖除了是哪吒的父親之外,他還有一重身份,就是陳塘關總兵。
總兵是個什麼樣的官職呢?《封神演義》是明朝時的作品,參考明朝官制來說,總兵是明朝的高級將領,類似於我們今天的軍區司令員,是很高的官職了。李靖是商朝的陳塘關總兵,也是屬於商朝的高級將領了,既然是朝廷命官,那麼他在陳塘關鎮守,就不能僅僅只考慮自己一人一家的利益了。如果站在這個角度,我們再來看李靖面對四海龍王的反應,是不是就會有不同的看法。請注意,在《封神演義》裏面的哪吒,可不是我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哪吒鬧海》里的少年英雄形象,小說里的描述,哪吒完全是個惹事精,一個頑劣少年。
看小說裏面哪吒的行為,首先就得看哪吒在九灣河洗澡這件事情。在這件事情裏面,哪吒連殺了夜叉李良和東海龍王的三太子敖丙,當然雙方互有過錯。李良和敖丙不該一言不合就動手,畢竟他們都是神將,而對方不過是個七歲的小孩子罷了。就哪吒而言,他是太乙真人的徒弟,身懷重寶,應該知道自己手中寶物的力量,更何況他是神仙的徒弟,我們就能再把他當成普通小孩兒來看待,結果他卻舉手就殺了夜叉和敖丙,還抽了敖丙的龍筋。從雙方勢力來看,雖然東海龍王一方是屬於勢力比較大的,但是哪吒仗着有師父太乙真人撐腰也着實有些過份了。如果說在九灣河洗澡這個事情,雙方各有不對的地方,那麼在上界寶德門外痛打東海龍王,則是激化此事的最終原因。本來,哪吒的前世是太乙真人的徒弟靈珠子,投胎成凡人也是應劫而生,按照書中的說法,一切都是註定的,就算是東海龍王跑到玉皇大帝那裡討公道,恐怕最後也是個糊塗官司,不好打。但是作為李靖而言,他可沒有那麼大的本事,面對這一切心裏面不好過,本身就是人之常情。偏偏哪吒又在寶德門外痛打東海龍王,讓雙方的矛盾再次升級。
東海龍王本身是想去玉皇大帝那裡討公道,這次就不一樣了,直接說下狠話要約齊四海龍王一起來評理,所以說李靖不喜歡哪吒是有原因的。試問我們現在的父母,如果遇上自己的兒子如此頑劣,特別是手上還有命案的時候,我們這些做父母的又有多少人能夠不管不顧去庇護呢?難道還能大過法度?怎麼說還是得讓小孩子去受點教訓。
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哪吒打殺了夜叉李良和龍王三太子敖丙又痛打東海龍王之後,他還能有閒情逸緻去動陳塘關的寶物鎮天弓、震天箭,這是什麼態度?完全不把前面的事情放在身上,這像是一個正常的小孩該有的態度嗎?雖然小說裏面說「無不是之父母」這句話未必對,但是小孩也不是做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原諒的,像哪吒這些事情做下來,真得讓父母特別為難。先是打殺李良和敖丙,接着寶德門外痛毆東海龍王,這一次更厲害了直接一箭射死了石磯的徒弟。最讓李靖尷尬的是,東海龍王和石磯都是他的舊交,見到東海龍王李靖最初稱之為「長兄」,東海龍王先前也說了李靖在西崑崙學道時,雙方有過一拜之交。而石磯則更是李靖的恩人,原來李靖學道不成,石磯在李靖師父面前幫他說話,讓他下山求人間富貴,這才能當上陳塘官總兵。遇上這些事,是個正常人都會很煩惱的,更何況李靖算起來也是一鎮諸侯,一人身系陳塘關多少百姓的性命。
至於說後來,李靖拆哪吒行宮、毀哪吒金身,我們看哪吒死後是怎麼騷擾自己母親的:「我求你數日,你全不念孩兒苦死,不肯造這行宮與我,我就吵你個六宅不安。」居然公然威脅自己的母親,哪吒就是這麼當兒子的?怎麼得蓮花化身之後,找李靖報仇就說自己已經將骨肉還了,與別人無干,求母親建行宮的時候就說是別人的孩兒了?這怎麼也不像一個正常的小孩該有的態度。
那麼面對四海龍王,李靖又該如何呢?難道選擇和四海龍王斗個你死我活嗎?哪吒後來一句一人做事一人當,自盡了之後成了少年英雄。但是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先前做事別做那麼絕也可以啊!
諸君以為何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