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不是。
《清史稿.岳鍾琪傳》在交待岳鍾琪的籍貫和身世時,只簡單說了一句:「岳鍾琪,字東美,四川成都人,父升龍。」
我們知道,寫歷史名人傳記,但凡傳主有一點可誇耀的地方,必然會大書特書。
如果岳鍾琪是武聖岳飛後代,這可是一個不同凡響的身世,說出來猶如猛雷貫耳,則撰史者的濃墨重彩是肯定少不了的。
可能有人會想,岳鍾琪侍奉清朝,是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清史稿》編纂者不想玷污「令祖」岳飛的英名,所以迴避不寫。
這種想法無疑是錯的。
《清史稿》的編纂者都是清朝滅亡後的遺老遺少,對清朝感情深厚,盡情謳歌,絕對不會認為「侍奉清朝」是不光彩的事。
而且,《岳鍾琪傳》對岳鍾琪的刻畫與描寫,簡直如天神下凡一般,說他「長身赬面,隆準而駢脅。臨陣挾二銅鎚,重百餘斤,指麾嚴肅不可犯」,如果岳鍾琪真是岳飛之後,《清史稿》的編纂者必不會認為他是岳飛後裔中的敗類,反而會認為他是名門之後,重顯「乃祖」威風。
還有,乾隆是岳飛的忠實粉絲,曾親往湯陰岳飛廟祭奠,並景仰無限地題詩一首,中間有兩句:「兩言臣則師千古,百戰兵威震一時。」
乾隆也很賞識岳鍾琪,稱之為「三朝武臣巨擘」。
在岳鍾琪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後,乾隆曾給岳鍾琪賜詩褒獎,全詩為:
劍佩歸朝矍鑠翁,番巢單騎志何雄。
功成淮蔡無漸李,翼奮澠池不獨馮。
早建奇勛能鼓勇,重頒上爵特褒忠。
西南保障資猷略,前席敷陳每日中。
詩中用古名將來襯托岳鍾琪,卻絲毫將之與岳飛聯繫起來。
《清史稿.岳鍾琪傳》唯一提到岳鍾琪和岳飛的「關係」,是這一段:「鍾琪督三省天下勁兵處,疑忌眾。成都訛言鍾琪將反,鍾琪疏聞。上諭曰:『數年以來,讒鍾琪者不止謗書一篋,甚且謂鍾琪為岳飛裔,欲報宋、金之仇。鍾琪懋著勛勞,朕故任以要地,付之重兵。川、陝軍民,受聖祖六十餘年厚澤,尊君親上,眾共聞知。今此造言之人,不但謗大臣,並誣川、陝軍民以大逆。命巡撫黃炳、提督黃廷桂嚴鞫。』尋奏湖廣人盧宗寄居四川,因私事造蜚語,無主使者,論斬。」
看,所謂「鍾琪為岳飛裔」,主要是「讒鍾琪者」所為。
這些「讒鍾琪者」,只不過是看到岳鍾琪姓岳,就想當然地認為他是岳飛後裔,其實卻毫無根據。
民間持這一想法的人也比比皆是,先入為主地認定岳鍾琪是岳飛後裔。
雍正朝著名的「曾靜案」中,曾靜、張熙師徒就是基於這種認識,寫信給岳鍾琪,勸其舉兵反清的。
《清史稿.杭奕祿傳》是這樣記載「曾靜案」的:「(雍正)六年,湖南靖州諸生曾靜遣其徒張熙變姓名,投書川陝總督岳鍾琪,略言清為金裔,鍾琪乃鄂王后,勸令復金、宋之仇,同謀舉事。」
這裡也並未明確岳鍾琪就是岳飛後裔,那一句「清為金裔,鍾琪乃鄂王后」,只是曾靜、張熙所想罷了。
現在我們都知道,清朝滿族是來自西伯利亞的通古斯人,與完顏阿骨打大金帝國的女真人並無血緣關係,則曾靜、張熙等人的見識不過如此。
也可能有人會說,袁枚撰有《威信公岳大將軍傳》說:「(岳鍾琪)先世湯陰人,為忠武王飛之後,十七世徙居蘭州,父升龍。」
但要注意,袁枚記史、記事、記掌故是最不嚴謹、最不靠譜的。
最著名的是其在《隨園詩話》說:「康熙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騶,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其子雪芹撰《紅樓夢》一書,備記風月繁華之盛。中有所謂大觀園者,即余之隨園也。」把「曹楝亭」寫成「曹練亭」,又說曹雪芹是曹練亭之子,還胡謅自己家的隨園就是《紅樓夢》中的大觀園,這種鬼話,聽聽就好。
當然,還有人說,現在岳飛後裔聯誼會主辦的「岳飛網」上有岳鍾琪的條目。
我只能說,民間傳說的影響力太大了。
事實上,別說岳鍾琪的祖系難考,就說岳鍾琪的籍貫,現在還搞不清楚。
比如,袁枚說岳鍾琪「十七世徙居蘭州」;張維《甘肅人物誌》也說是「(岳鍾琪)蘭州人也,藉籍臨洮衛」。岳鍾琪的曾孫岳炯重刻《岳襄勤公行略》有記「宦遊甘肅,遂家蘭州」之語。似乎,岳鍾琪應該是蘭州人氏。
但是,清人趙慎畛所著《榆巢雜識》里卻說「鍾琪,陝西臨洮人」;《辭源》舊版也說(岳鍾琪)「是甘肅臨洮人」。
另外,《甘肅志》中又載「岳升龍,字見之,涼州庄浪人」;宣統《甘肅新通志》和張澎《涼州府志備考》均稱岳升龍為「涼州庄浪人也」。
而張招美在《五涼考志六德集》中又說岳鍾琪是「平番人」;當今學者趙柱朋撰《岳鍾琪生於永登考》則考證岳鍾琪是永登人。
前文提到的《清史稿》,以及蔡寇洛編著《清代七百名人傳》、馮爾康《雍正傳》、王鍾翰點校《清史列傳》、《清國史》(嘉業堂抄本)等卻都說岳鍾琪是「四川成都人」。
想想看,岳鍾琪生活的年代離現在不過二三百年,連他的籍貫都考不出,要考證他和九百多年前的岳飛有沒有血緣關係,只能是藉助聯想和想像了。
話又說回來,誠如宋史大家王曾瑜先生所說:在中國古代的姓氏中,岳姓是個小姓。自宋以前,歷史記載中尚無岳姓的名人。據傳說,岳姓來源於唐堯時代的「四岳」,「因官以命氏」……
既是小姓,那麼岳鍾琪也是有可能為岳飛後裔的——當然,即使岳鍾琪真是岳飛後裔,也無損於岳飛一世英名。
畢竟,岳飛都已經死了幾百年,是沒有辦法教育和引導後代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的。
誰能保證,自己身後幾百年,子孫後代中絕對不會出現有敗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