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733年,74歲的宜妃在病榻之上含恨去世。
作為康熙身邊最受寵的妃子之一,宜妃的前半生可以說是享受榮華富貴不盡。她的兩個兒子都得到重用,如果沒有雍正的存在,甚至可以爭上一爭太后的地位。
但是,到了晚年,這位大清帝國的貴女卻是孤零零的去世。她的身邊,沒有兒孫盡孝的場面,只有陪伴多年的老奴守候在身邊。

這位女性經歷了什麼?為何晚年經歷如此之慘?為何一向講究「以孝治國」的雍正會在繼承皇位之後不久,就將其放逐到宮外?

入宮受寵
還在襁褓的時候,宜妃就享受到了普通百姓一輩子都沒法過上的生活。她的父親雖然是漢人,但憑藉著自己的能力,一路做到了鑲黃旗包衣統領的位置,從身份上來說,算是康熙的親信。
從小的時候,宜妃的父親就將其往大家閨秀的方向上面培養。其用意不言而喻,就是為了在宜妃長大之後,作為聯姻對象,讓家族有一個好的前程。

也就是17歲這年,放今天還沒成年,放那個年代算晚婚婦女的宜妃入宮了,此時,正是1677年,康熙23歲,正是雄心勃勃,精力旺盛的時期。
憑藉著自己的美貌與性格,宜妃在康熙的後宮算是闖出來了一片天,頗受康熙恩寵。在出巡外地的時候,康熙還會專門到老丈人家裡居住,以此顯示對宜妃家族的信任。
除此之外,康熙對宜妃的兄弟也是以厚賞為主。宜妃的兄弟雖然沒有做到什麼大官,但是出任的官職都算是金飯碗,至少可以保證家族的富貴無憂。

從1677年入宮,到1722年,這45年的時間裏面,宜妃可以說是「聖恩不斷」。在當時的后妃排名裏面,她的位置頗高。即使是外出遠征,康熙也會專門讓人給宜妃報個平安。
要說起宜妃有什麼穩固寵愛的秘訣,倒是可以總結出來兩點。

這第一點,就是能生,宜妃一生給康熙生過三個孩子,她的三個兒子也頗為爭氣,長子胤祺以性格和藹著稱,是有名的老好人。次子胤禟是接待外國使節的一把好手。三子胤禌雖然沒啥事迹,但是性格乖巧,頗受康熙寵愛。
除了能生,宜妃的性格也讓其在後宮裏面脫穎而出。
雖然礙於雍正的關係,史官沒有怎麼記錄宜妃的事迹,但是從其行事風格來看,其人的性格頗有意思。

如今,在海淀區還有一座清代就流傳下來的佛寺,這座名叫香岩寺的佛寺,就是由宜妃出資建造的。
在某一段時期,宜妃深受耳鳴影響,遍尋名醫無法,最後找到了香岩寺的住持,才解決了這個問題。為了報恩,宜妃從自己的小金庫裏面拿出錢財,特地重新修繕了一番香岩寺。

從這個故事裏面,至少可以看出兩個特徵。第一個,就是宜妃這個人對人還是挺和善的。她可是康熙最寵愛的妃子,但是能夠將一個僧人的恩情牢記於心。第二,就是宜妃對佛教的態度。至少,這個人是信佛的。
要知道,佛教對康熙一朝的影響頗深。準確說來,清朝皇室都受到佛教文化影響頗深。正好,這個愛好和康熙的愛好碰上了。

捲入朝廷之爭
不過,這種備受恩寵的生活,終有一天到頭了。
隨着康熙的身死,宜妃身後最大的依靠也就沒了。可是,宜妃不管怎麼樣,都是康熙的寵妃,雍正怎麼會將其直接逐出宮中呢?
說到這裡,又要聯繫到清朝歷史中另外的一個大事了:九子奪嫡。

康熙所立的太子胤礽被廢,這讓其餘的皇子看到了希望,他們紛紛開始活動,抱團建立了數個政治集團。這其中,當以四阿哥、八阿哥二人的鬥爭最為激烈。
宜妃的兒子們倒是沒有成為頭面人物,她的大兒子早早地便脫離了這場政治鬥爭,旗幟鮮明地宣布誰也不站。其他兩個兒子,雖然頗受康熙的寵愛,但因為宜妃是漢人之後,這兩個皇子是沒有任何資格爭奪皇位的。

不過,皇位更替可是個大事情,一旦投機成功,那就代表了八輩子都享受不盡的榮華。宜妃的兩個兒子和八阿哥關係較好,因此,兩人可以說是八阿哥集團中的鐵杆,和老四胤禛之間簡直就是死對頭。
很可惜,如果是一般的人,八阿哥可能早就憑藉自己的優秀表現勝出了。但是,八阿哥的對手是雍正,堪稱清朝最厲害的皇帝。面對這樣的對手,八阿哥敗下陣來。在雍正即位之後,更是連王爵都保不住。

雍正的性格,可不是以慈為主的,在上台之後,雍正開啟了大清算活動,對以前的政敵來了一次清洗活動。
宜妃作為胤禟的生母,在奪嫡之戰中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我們今人是很難知道的。但是,從雍正的行為來看,宜妃一定是做了讓其大為光火的事情。
繼位之後不久,雍正就找了許多借口,批評宜妃對康熙大不敬,將其移出了追封名單。此後,他更是對宜妃的兒子進行打擊。可以說,宜妃長子和次子的死亡,與雍正有脫離不開的關係。

結語
晚年遭到這種打擊,即使是男子,心態也很容易出現問題,何況,宜妃只是一個弱女子。
於是,在其長子病死後不久,宜妃也離開了人世,享年74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