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國際護士節。平時總是一襲白衣行色匆匆的她們,這次想停下來和大家說說心裏話,對年輕的同行,也對邁過30年職業生涯的自己。
節前,瀟湘晨報·晨視頻記者採訪了長沙市中心醫院數名資深護士,從第一次扎針時手抖到如今面不改色,她們一起回顧了自己來時的路。
「護士像守夜人,在生死交界處執燈而立。」——長沙市中心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管護師姚美容
「余謹以至誠,於上帝及會眾面前宣誓:終身純潔,忠貞職守。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葯。慎守病人家務及秘密。竭誠協助醫生之診治,務謀病者之福利。謹誓!」提燈女神的誓言,讓18歲參加工作、努力追光的姚美容,不知不覺追了30年。
回憶起30年前剛工作時,姚美容記得自己扎針時「手都是抖的」。當時,病人的手臂就橫在眼前,青色血管微微凸起,她捏着針,比病人還緊張,不知如何下手為好,「當時已經很有經驗的同事看了後沒說一句話,只是把手覆蓋在我手背上,一推,針就進去了。」
轉眼,姚美容也成為了「推」別人手的「老」護士。技術更為精湛,皺紋也爬上了眼角,一直沒有改變的,是她享受傾聽的習慣。
值夜班時,凌晨三點的走廊上,腳步聲格外清晰,姚美容常看見病人仍睜着眼,便立在門口和他們說幾句話。但更多的時候只是聽,聽他們說故鄉的稻田,說未長大的孫子,說疼痛,說怕。「這種時刻,會感覺護士像是守夜人,在生與死的交界處執燈而立。」姚美容說。
在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姚美容想與年輕的通行者說幾句話:技術會熟練,但心不能冷;允許自己脆弱和流淚,這讓我們區別於冰冷的器械;病人會忘記你說的話,但永遠記得你如何對待他們。
「治癒的不只是疾病,更是人心。」——長沙市中心醫院主管護師馮輝
「從結核病房到內鏡室,三十年的護理旅程讓我明白,我們治癒的不只是疾病,更是人心。」和姚美容一樣,馮輝的護士生涯也邁入了第三十個年頭。
自1995年投身護理事業,她歷經結核科、骨科、急診科等多個科室,最終在留在了消化內科內鏡護理領域。
初入結核科時,防護服下的忐忑讓馮輝記憶猶新。一位因胸膜炎自卑的年輕人,在馮輝每日的傾聽與鼓勵之下,在出院時留下「你是我的光」的卡片。這份感動讓她意識到,再嚴密的防護,也阻隔不了真情的傳遞。
在骨科,馮輝學會了用專業重塑希望。在為一位股骨骨折的老人做康復訓練時,他由抗拒到配合,最終顫巍巍地對馮輝鞠了一躬,這讓她明白,護理不僅是技術,更是幫助患者重燃生活勇氣的火種。
急診科的日日夜夜,則是與死神賽跑的戰場。那個農民工心跳恢復的瞬間,同事們歡呼相擁的淚水,成為馮輝職業生涯最珍貴的勳章。每一次搶救都在提醒她,生命脆弱,但醫者仁心永不退縮。
如今在胃腸內鏡室,馮輝既是技術嫻熟的操作者,更是年輕護士的引路人。從esd到ercp,不僅追求技術精進,更注重傳遞「溫暖護理」的理念。
在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馮輝想對年輕護士們說,護理之路有苦有甜,願你們用愛擁抱患者,在瑣碎日常中堅守專業;用耐心化解誤解,在疲憊時刻不忘初心。
她們還有話說
長沙市中心醫院副主任護師許湘紅:年輕的姐妹們,這個時代需要你們用智慧推動護理學科發展,更需要你們用溫度守護生命尊嚴。當你們疲憊時,請摸一摸你聖潔的燕尾帽—那不僅僅是職業標識,更是萬千患者託付的健康承諾。願你們永葆「有時去治癒,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的初心,在靜脈通路的蜿蜒中讀懂生命的脈絡,在監護儀的波動里聽見生命的迴響。
長沙市中心醫院副主任護師曹小華:護理從不是簡單的重複——每雙手托起的是不同的生命故事,每顆心感受的是獨特的人間溫度。若論「捷徑」,唯有「熱愛」二字:在晨昏交替中精進技藝,在生死考場里修鍊仁心。
長沙市中心醫院副主任護師鄒敏:三十年的護理工作,是人世間一場溫柔的修行——用靜脈通路連接人間冷暖,用血壓計丈量生命厚度。若說秘訣,便是將南丁格爾燈芯里的「有時治癒,常常幫助,總是安慰」,熬成血脈里的光。
長沙市中心醫院副主任護師常三利:看着年輕護士從手抖着配藥到獨當一面,我領悟到護理精神的延續遠比個人成就重要。三十年護理工作積累的不僅是經驗,更是如何將慎獨精神化作行動指南。最欣慰的,不是胸前的獎章,而是聽到出院患者說:「那位姑娘扎針時,和您一樣會先捂熱雙手。」我們既是生命的守護者,也是人間溫情的擺渡人。那些深夜監護儀的滴答聲,清晨病房的陽光,終將沉澱成對生命最深的敬畏——這或許就是歲月饋贈給護理人最珍貴的勳章。
長沙市中心醫院主管護師易娟:在這個ct報告比情書更牽動人心的時代,願你們既保有科學性的冷靜,又永懷文學性的溫熱。若覺疲憊,不妨回想初戴護士帽時的心跳;若遇迷茫,請記住:「提燈女神」的光芒,從來不在高處,而在低頭俯身的那一刻。願你們在白色的戰場上,始終保有赤子的溫度。
瀟湘晨報記者梅玫
報料、維權通道:應用市場下載「晨視頻」客戶端,搜索「報料」一鍵直達;或微信添加報料客服:cspxxcb;或撥打熱線0731-85571188。如需內容合作,請撥打政企服務專席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