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寫字樓都市怪談不少,不過這裡上班很多經驗規則都要靠自己摸索。
比如永遠不要去一樓的公共衛生間;
盡量避免在午休前10分鐘前去裏面解決大小號。
不要和午飯後刷牙的群體長時間對視,更不要主動攀談;
不要去推衛生間盡頭那間上鎖的隔間門;
更重要的,在使用衛生間時隱約聽到咀嚼聲,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你或許會注意到,公司寫字樓里每個公共衛生間里,總有幾個難排的隔間,你起初無法知道裏面人都在幹什麼。
直到有一次,在裏面發現一雙被遺落的一次性筷子。
有人會在廁所吃飯,早就不是什麼稀奇事。
實際上,所有求職者對一家公司的考核起點,都應該從觀察衛生間開始。
聰明的人,已經學會面試以後再重新摸回對應樓層的廁所,上班時間裏面的環境、乾淨不幹凈、滿員程度、包括保潔阿姨疲憊狀態都能納入對公司的側面考量。
寫字樓規則怪談的後半段,只對還沒和這座寫字樓綁定的求職者開放。
聽到廁所隔間裏面有人刷視頻打遊戲,說明公司前景堪憂,謹慎入職。
聽到有人在廁所隔間里哭,找到機會迅速脫身。
如果發現有人在裏面吃東西,快跑不要回頭。
衛生間,
苦命打工人的第二餐廳
人在公共衛生間上廁所的時候,會對周邊環境有着相當敏銳的感知。
無論聲音是自己發出的,還是從隔間發出的。
在人人都被迫維持表面體面的寫字樓和辦公空間里,如果上廁所時,一陣清晰的咀嚼聲從旁邊坑位傳來,絕對比聽見「炸茄盒」更加驚悚尷尬。
發現有人在廁所吃東西,大概分為直接證據和間接證據兩種情況。
如隨機出現的餐具,沒拆封的一次性筷子、分不清用沒用過的叉子、或者是被隨機扔在地上的便宜外賣液體勺。
如果說間接證據只是猜想,那在公司垃圾桶里發現的進食痕迹,就當屬直接證據。
地上一張糖紙、垃圾桶里空的零食袋會讓人覺得稍有點疑惑,已經吃完的親嘴燒包裝和隔間中的辣條味就更讓人不解。
公司衛生間的垃圾桶里為什麼會有三明治包裝皮?「只是來扔個垃圾」的猜測愈發無法成立。
馬桶旁邊地上的半塊麵包進一步靠近了現實。
眾所周知,早上打卡後的一個小時內,是寫字樓衛生間使用的高峰期。
所以,在這個時間段等待一個相對還算乾淨的隔間,等於在地鐵早高峰搶到最後一個空位。同樣的即便坐下觸感微熱,還是會心裏暗嘆幸運。
有經驗的熟練薪水小偷,都選擇在這個時間段解決那些在家沒解決的問題。
其實也不僅限於咀嚼聲,有豐富寫字樓蹲坑經驗的人,都有一定幾率聽到不屬於這裡的聲音。
打開塑料飯盒蓋、掰開一次性筷子、夾飯夾菜戳盒子,和永遠無法靜音食用的薯片、餅乾、帶湯麵條,都不需要眼見為實即可確認。
在大眾印象和正常生活軌跡中,公共衛生間的用途實際非常單一。
作為旁觀者或者旁聽者,在疑惑為什麼有人會在廁所吃東西時,實際問題的重點更傾向於在這個地點吃東西的原因。
坦白講,這實在算不上什麼獵奇和小眾怪癖,每個看似古怪的行為都有一個辛酸的原因。
有人選擇在廁所吃東西,純粹是因為廁所裏面沒有監控。
出門在外上班久了,就應該清楚一家公司有各種奇怪要求都不算稀奇。
一家績效提不上去的公司老闆,很可能每天開工第一件事,就是打開實時監控看有幾個員工在辦公室吃早餐。
管你有沒有低血糖,每天要幾點起床,未來會不會得膽結石。
在辦公室吃早餐就要遭點名批評,不管僱員工付了多少薪水,總要把行使權力的範圍發揮到最大才不算虧本。
越是頻繁加班又有嚴格規定的公司,越是監控密布,有早餐時段喜歡在工位之間遊走的中層小領導。
主張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所以連孕婦都要躲進廁所偷偷加餐。
而在沒有外界阻力的時候,更多小小新晉打工人可能面對的是內心阻力。
連上過幾年班的職場油條,都會在午飯時間,因辦公室里最沒邊界感的同事胳膊壓上肩膀問一句「你在吃什麼」而小小崩潰,更不要說一個對環境和人際雙雙恐懼的新人。
一部分社恐內向的人,不願意和同事主動攀談,更不願意被嘴碎的同事探聽個人生活。
人在惶恐不安的時候,又會不自主過分在乎他人的眼光,所以新人實習生寧願在午餐時間,到廁所快速吞下一個三明治或茶葉蛋。
對很多人來說,就餐也是一種個人隱私,當眾用餐羞恥症不是什麼大毛病。
在廁所吃飯的打工仔未必遭受了職場霸凌,但一定遭受到生活霸凌。
選擇在廁所進食的人,總有比細菌超標更在乎的事。
沖水聲之間,有無數人正在廁所隔間內,錯開飯點吞下自己的早飯。
在廁所隔間里,
所有人都能獲得喘息時刻
拋開那點沒用的人前體面,讓所有打工人來個坦白時刻。
衛生間早已被納入所有打工者的臨時庇護所,上班期間鑽進廁所隔間,就是成人版的課間十分鐘。
去上廁所,未必意味着非要在這裡進出點什麼,畢竟這裡是整個寫字樓唯一的自由空間,把隔間門鎖上,上班時間就有這麼短暫的一瞬又是重新屬於你的。
最靠邊廁所隔間有半扇窗戶,打工者坐在馬桶上看向外面,這就是工作日最接近自由的時刻。
把馬桶蓋扣上在裏面看手機打遊戲是休息,想睡覺挑選個乾淨隔間也是休息;
或者什麼也不幹僅僅坐在裏面放空自己,任由手機震動轟鳴你可以不為所動老僧入定。
對個人要求高一點的甚至可以直接在裏面無跳躍版帶薪健身,前提是找個乾淨的區域,或者發自肺腑的不在意當一會兒人體空氣凈化器。
上班時間在衛生間摸魚,大概已經成為大家心照不宣的秘密。
趕上一間光線還不錯的隔間,坐馬桶上休息5分鐘能硬生生讓員工小美連照出100張自拍。
更辛苦一點的牛馬,能在這短短几分鐘里產生出一種度假感。
出來一問保潔阿姨,原來寫字樓衛生間和中檔連鎖酒店用的是同一款香氛。
有需求的地方就能誕生出攻略,每個寫字樓里,都會有一套口耳相傳的內部指南,教你怎麼找到最適合摸魚的衛生間。
碰到一個隔間里連續走出幾個4、5個人也不必驚訝,扎堆摸魚也要講些經驗技法。
在狹小空間內能站下這麼多人,本身就是一種生存本能。
這時終於能理解蹲坑時候聽見嗑瓜子聲究竟從哪傳來。
一個寫字樓甚至整片商圈哪裡的公共衛生間最乾淨、舒適、無異味的一手信息,都掌握在附近的實習生手裡。
在不太關注實習生去留的公司里,就相當於在職場起點線提前搶跑。
越早學會有規劃的摸魚,人生所遭受的痛苦就會越少。
所有人一天之中的排序順位,都應當是:上班<帶薪如廁<帶薪在廁所隔間摸魚。
也難怪會有實習生會因為公司廁所太臟、公司只有一個廁所這種原因離職。
有關寫字樓廁所的也未必都是負面情緒,偶爾也能在這裡,找到一種近似惺惺相惜的珍貴情誼。
從那天以後,尋遍所有公共衛生間,也沒找到願意等你電話掛斷再沖水的那三位友人。
寫字樓里的廁所隔間,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個合格的城市庇護所,在充滿變數的環境中唯一一個鎖上門就能與世隔絕的地方。
疲憊甚至讓人無力思考關於在衛生間是否衛生的問題。
坦白講,每個剛上班的新人都在廁所隔間里哭過、睡過、崩潰過。
衛生間應該是很多人心中的安全島,畢竟小時候這是家裡唯一能上鎖的地方。
起初,人們會在公共衛生間試圖靜音大號。
後來,需要打碎牙往肚子咽的同時,也在衛生間里試圖靜音哭泣。
當學會在公共衛生間靜音消化生活問題的同時,聽到從旁邊廁所隔間傳來的咀嚼聲,只會讓人多嘆一口氣。
誰會在公共廁所吃飯?問題的答案,遠比這個問題本身更加讓人反胃。
當然也有很大概率,發出吃飯聲音的人,是一個剛剛有時間吃掉自己午飯的保潔阿姨。
你在有一天,發現廁所最末尾永遠上鎖的那間門虛掩着,試探推開後,發現這個隔間不但是阿姨放工具的工作間,也是她的休息室和餐廳。
無論衛不衛生,還是需要通過她來保持衛生,一切對她來說都更沒得選。
排泄、進食、睡眠,都屬於是一個人類的基本人權。壓力和工作對人類的壓縮,已經把人擠進公共廁所
沒注意到這點的人,應該也暫且還沒被生活的車輪碾過一次。
只會在第一次聽到隔間傳來的咀嚼聲,或是在廁所檯面上發現一雙一次性筷子時,發到互聯網上問「是不是有人公司廁所在吃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