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2025年02月09日15:20:21 搞笑 2345

聲明: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這兩天美國網友又在美版知乎上發出了靈魂拷問:為什麼中國每次政權更替,新王朝都要自稱繼承大統,而不幹脆建立一個新的國家?為什麼不管是誰當了皇帝,他們都要說自己是中國人呢?

這個問題估計隨便一個中國人看了都覺得沒什麼爭議,畢竟炎黃子孫的概念早已成了每一個中國人的思想烙印,可我們卻忽略了中國的大一統對於西方的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更確切的說中國的5000年統一大勢才是文明的異類,大多數文明——比如歐洲諸國——就一直是以分裂的狀態下走過來的!

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 天天要聞

熊貓的困惑

對很多西方人來說,國家興衰、政權更替往往伴隨着分裂和重組。歐洲的歷史就是個典型。

無論是強大的羅馬帝國還是稱霸一時的拿破崙帝國,政權在存在時強盛一時,可一旦衰落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被掃入歷史的垃圾堆,分崩離析成若干小國之後再也沒了帝國的榮光。

可中國的文明卻截然不同,不論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還是滿族人主導的清朝,只要王朝想在中華這片土地上紮根,要做的第1件事就是承認自己繼承了前朝的正統,並且認定自己就是華夏傳承。

所以這樣的情況才讓西方人感到威脅,他們不明白是什麼東西,能夠將不同民族不同地區的人們緊緊的連接在一起,而且大家竟然認為這種現象是理所應當的。

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 天天要聞

雖然我們國家也曾有過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古語,但是哪怕是分裂,所有的歌劇勢力也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一統華夏。

可這種情況在歐洲來說反而成了怪談,好端端的過着自己的日子多好,小國寡民,民族單一自然也就沒那麼多憂愁,硬生生搞成一個大帝國,任誰看着不會形成恐懼?

也正是在這樣的意識催生下,歐洲的歷史才如此混亂不堪,不論是法蘭西、德意志還是英格蘭,各個民族之間的爭鬥不僅僅是為了權力,更多的是為了各自的文化和宗教認同。

每當帝國瓦解,不同民族就迫不及待地宣告獨立,對比我們大一統的傳統觀念,歐洲人秉持的是大分裂理念,這也才是西方國家對我們恐懼的根本來源。

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 天天要聞

中華上下五千年

縱觀世界歷史,像我國這樣長期維持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是極為罕見的,而這種統一是在歷史的長河中一次次的民族融合與政權更替後,逐步形成的結果。

從地理角度來看,我國的地理環境本身就為大一統創造了條件。

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這兩大中華文明的發源地,雖然在地理上還是千差萬別,但長期的發展讓兩者的經濟和文化往來非常頻繁。

古代的農耕文明與游牧文明之間的互動形成了農牧交錯的經濟結構,讓我國在很早的時候,就出現了中央政權與地方族群相互依存的局面。

最為關鍵的因素其實是制度的確立,秦始皇在這方面的攻擊居功至偉,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等一系列改革絕對是劃時代的,這些措施不僅僅是鞏固政權的手段,更是讓中華大地上的各個族群和文化都能找到一種共同的認同感。

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 天天要聞

秦始皇還確立了傳國玉璽制度,象徵著皇權天授,得傳國玉璽成了自古以來各大勢力競相追逐的目標,玉璽者得天下成了後世幾乎所有政權都要遵循的準則。

再加上中華文明的包容性和先進性對比其他文明是碾壓級別的存在,無論是什麼民族,在同漢文明融合之後,都會不自覺的向漢文明靠攏。

所以歷史上雖然出現過許多少數民族政權,但並不影響他們對於整個大一統國家的認同感,唐朝的李氏皇族本身就有胡人血統,但絲毫不影響其作為中華正統的地位。

元朝的蒙古族統治者雖然來自草原游牧文化,但他們依然承認中原地區的文化優越性,積極吸收中原文化。

這種包容與吸收的態度,讓我國在每一次大的民族融合之後,都能形成更加穩固的統一國家。

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 天天要聞

回頭看看我們走過的5000年文明史,雖然有過分裂,但分裂反而是為了日後更好的融合做鋪墊,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民族大融合讓我們經歷了第1次大的分裂,隨後唐朝就開始在吐蕃、突厥、回鶻等少數民族地區進行的有效治理,再到元朝對全國進行的全面統一,最終到清朝滿族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和鞏固。

這種大一統的觀念不僅體現在政權上,也深刻影響了我國的文化發展。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後,儒家文化就成為了國家治理的核心理念。

大一統的思想從政治領域擴展到了文化領域,不僅為統治者提供了合法性基礎,也為人民提供了一種心理上的歸屬感。這種文化的認同和歸屬感成了我國歷史上多次分裂後依然能夠再度統一的重要原因。

而這些都是歐洲人羨慕不來的!

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 天天要聞

歐洲的破碎夢

為什麼歐洲卻始終無法做到統一呢?在歷史的長河中,歐洲的很多政權也都嘗試過實現統一,但無一例外最後都以失敗告終。

從地理條件來看,歐洲的地形就決定了它難以像我國一樣實現大一統。我國的長江、黃河兩大河流都是東西走向,這樣有助於河流流域的文明之間互相交流和整合,最終形成統一的國家。而歐洲的河流多為南北走向,萊茵河、易北河等河流將歐洲大陸分割成了不同的地理單元。

河流是天然的交通線,南北走向的河流讓歐洲各地很難進行大規模的物資和文化交流,從地理上增加了統一的難度。再加上阿爾卑斯山等天然屏障,南北歐之間的溝通更是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在歐洲歷史上雖也曾出現過強大如羅馬帝國這樣的龐然大物,但它從未能徹底統一整個歐洲,在日耳曼民族入侵後,西羅馬帝國滅亡,歐洲就陷入了長久的分裂狀態。

法蘭克王國曾一度統一了西歐的大部分地區,但查理曼大帝死後王國也迅速分裂,成了如今法國、德國和意大利的雛形。

為什麼歷朝歷代,非要承認自己是中國,而不成立一個新國家? - 天天要聞

歐洲的宗教也是其中的一大因素,雖然中世紀的羅馬天主教廷影響力巨大,但從教廷的角度來考慮,分裂的歐洲才更加符合教皇的利益,所以在天主教如此發達的歐洲,阻礙統一的阻力有很多,教廷就是幕後最大的推手。

歐洲沒有形成像我們這樣統一的文化,語言實在太多了,這些底層的文化反而增加了人們心中的距離感。我國自秦始皇統一文字以來,漢字一直作為官方書寫系統,不同方言區的人儘管說話不同,但通過文字可以順利交流。

再加上儒家文化的普及,使得我國不僅在政治上統一,更在文化上形成了一種強大的凝聚力。

到了近現代,宗教對於政治的影響力越來越弱,可奈何歐洲又出現了英國這個死活都不願意看到大陸統一的存在,無論是拿破崙時期還是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都極力阻止德法兩國實現統一或形成強大的歐陸帝國。

其實俄羅斯曾經也有過可以一統歐洲的機會,但在向西擴展的過程中還是遭遇了來自英國等西方國家的強力阻擊。

英國甚至不惜發動克里米亞戰爭,拼了命的遏制俄羅斯的擴張,這樣的對抗局面又進一步加深了歐洲的分裂和混亂。

而且歐洲人從骨子裡來說就是至少自家門前雪的典型,從來就沒有像我們這樣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心態,歐洲經濟發展不平衡,南部的地中海國家與北部德國、荷蘭等工業強國的經濟差距巨大。

但從歐洲人的眼裡看來,他們窮是自己沒本事,與這些發達國家無關,從來就沒有互幫互助共同發展的意願,所以現在的歐盟也是一個極為鬆散的聯合體,從歐洲人自己的角度來看也就是個紙面上的統一,各國的財政政策獨立,利益分歧巨大,連貨幣政策都面臨巨大挑戰,政治上統一?那才真的是天方夜譚呢!

所以這兩條文明的發展主線,一條是像我國這樣大家相互融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吸納無數外來文化不斷豐富自身,這種文化上的認同和歸屬感,又進一步促進了政治上的統一。

另一條則是像歐洲這樣,各個民族和國家在歷史長河中越走越遠,形成你是你,我是我的壁壘。

結尾

我國數千年的歷史是不斷融合和統一的過程,不論是外來的民族還是不同的文化,最終都在中華文明的熔爐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而歐洲不管是從哪個角度來看都不具備統一的可能性,這並不是說歐洲沒有出現過像秦始皇一樣開天闢地的君主,而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所以中華文明的獨特性才讓我國能夠傳承幾千年!歐洲的分裂或許是一種常態,而我國的大一統才是人類文明史上的真正奇蹟。

搞笑分類資訊推薦

錨到底該怎麼拋? - 天天要聞

錨到底該怎麼拋?

在航運領域拋錨是船舶停泊的核心操作若操作不當輕則錨鏈斷裂重則引發碰撞、擱淺甚至船毀人亡下面通過幾起真實案例一起學習一下常見拋錨方式及適用場景聚焦長江等狹水道拋錨要求為船員朋友提供實用拋錨建議一走錨典型案例1.錨泊船「W」輪在長江某錨地因未充分考慮汛期水流影響,走錨後與周邊多艘錨泊船發生連環碰撞,最終導...
女子曬照被網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開手電筒…… - 天天要聞

女子曬照被網友救了一命!看完想打開手電筒……

你敢相信嗎?一個隨手拍的手電筒光影照竟能成為健康問題的線索近日#女生曬照被網友看出血管瘤#的話題衝上社交平台熱搜引髮網友熱議原來,今年4月,重慶一女子在社交平台曬出自己用手電筒照射手部血管的照片,並配文「光穿過了我的手,發現了我另一個小心臟」。沒想到照片發佈後,有眼尖的網友提醒她這可能是血管瘤。第二天...
有驚無險,TES三局送走NIP!網友:硬幣哥,有點兒慘! - 天天要聞

有驚無險,TES三局送走NIP!網友:硬幣哥,有點兒慘!

英雄聯盟LPL賽區,在第一階段鎩羽而歸,TES成為了眾矢之的。現在4月5日,第二階段正式開始,這個階段關係到MSI的歸屬,以及世界賽名額。因此,這一個階段,對於LPL來說,至關重要。5月8日的比賽,由TT對陣FPX,TES大戰NIP,兩場比賽組成。在率先結束的第一場比賽中,FPX連下兩局,零封TT;那麼TES和NIP,究竟誰更厲害,就讓...
「虧」上熱搜,文旅重鎮誰賺了? - 天天要聞

「虧」上熱搜,文旅重鎮誰賺了?

A股文旅眾生相「五一」假期,文旅市場跑出「近五年新高」。全國國內出遊3.14億人次,同比增長6.4%;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北京、上海、杭州等熱門旅遊目的地,賺得「盆滿缽滿」。而從資本市場角度而言,當地旅遊上市公司大多掌握景區等核心資產,是衡量旅遊發展業態乃至城市旅遊市場的一個重要切口...
「胖都來」開業引熱議 員工否認網上「已經涼涼」的說法 - 天天要聞

「胖都來」開業引熱議 員工否認網上「已經涼涼」的說法

大皖新聞訊 近日,浙江嘉興市海寧市一家名為「胖都來」的賣場舉辦開業活動,因其店名與知名品牌「胖東來」極為相似而引發熱議。有網民在社交媒體反映,「胖都來」為了開業籌備了數個月,可僅過去幾天就已經「涼涼」,生意十分慘淡。事情真是這樣嗎?記者進行了調查。胖都來官微圖片。大皖新聞記者發現,位於浙江省嘉興市海...
快快評|男子辭職照顧「兩歲媽媽」被疑啃老,孝母之心無法量化 - 天天要聞

快快評|男子辭職照顧「兩歲媽媽」被疑啃老,孝母之心無法量化

四川成都一位母親因患「額顳葉痴呆」智力退化至2歲,32歲兒子辭職照顧媽媽4年。近日,此事在網上引發關注。不少網友感動於男子的孝心,也有網友則質疑當事人「不工作,打着照顧母親的名義啃老」。面對質疑,當事人張植表示,媽媽的退休金每月只有2000元,自己沒用過媽媽的退休金,在堅持不下去的時候因做自媒體,有了些收入...
說案 | 網購膠水現「貓膩」?別讓「李逵」變「李鬼」! - 天天要聞

說案 | 網購膠水現「貓膩」?別讓「李逵」變「李鬼」!

來源 | 楊浦檢察在當今電商蓬勃發展的時代,網絡購物給人們帶來便捷的同時,也隱藏着不少陷阱。當你滿心歡喜在網上下單,以為買到的是心儀的品牌正品,卻沒想到可能是假冒偽劣商品,這樣的遭遇實在讓人糟心。楊浦區檢察院就辦理了這樣一起銷售假冒註冊商標商品案件。2024年4月,楊浦區檢察院依託法治副園長機制,在案件辦理...
問界M9司機雙腳懸窗外開車被舉報 交警:已了解、正核查 - 天天要聞

問界M9司機雙腳懸窗外開車被舉報 交警:已了解、正核查

快科技5月8日消息,近日,一輛問界M9司機行駛途中被拍到雙腳探出車外,存在危險駕駛行為。從視頻車拍攝的畫面看,這輛懸掛着重慶牌照的問界M9再快速路上行駛在最右側車道,主駕駛窗戶打開,一雙沒穿鞋的腳就那樣堂而皇之地放在上面。如此姿勢不僅不雅,還伴隨着危險,畢竟能將雙腳伸到這個位置,那麼司機很有可能是開了輔助...
聽「鋼鐵心跳」 護工程安全 - 天天要聞

聽「鋼鐵心跳」 護工程安全

本報記者 姚雪青 王海浪(左)在指導徒弟。 受訪者供圖 手持超聲探頭,專註聆聽一條條焊縫間的「鋼鐵心跳」——這是無損檢測責任師王海浪的工作日常。作為90後「鋼鐵醫生」,王海浪獲授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 在中建安裝集團南京華建檢測技術有限公司,王海浪負責重大工程鋼結構、壓力容器、儲罐等金屬焊縫的無損檢測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