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始於戰國時期,通常是地位最高的武將官職。東漢時期,大將軍的地位,甚至要在三公之上。到了三國時期,大將軍不僅執掌天下兵馬,甚至還能通過加封錄尚書事的形式,從而處理朝廷事務。以下,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三國時期名氣最大的10位「大將軍」。

一、姜維
姜維出身天水姜氏。姜維年少喪父,侍奉母親,崇拜儒家大師鄭玄。諸葛亮北伐中原時,姜維受到猜忌,不得已投降蜀漢,得到蜀相諸葛亮重用。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開始嶄露頭角。公元255年,姜維率領數萬人北伐曹魏。在洮西之戰中,姜維擊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讓曹魏付出了數萬大軍傷亡的代價。此戰之後,姜維被後主劉禪冊封為大將軍。不過,在蜀漢滅亡後,姜維試圖復國,最終丟掉了性命。
二、夏侯惇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後,曹丕即位。同年,魏文帝拜夏侯惇為大將軍,但在四月庚午日夏侯惇便去世。由此,雖然夏侯惇是曹魏的第一位大將軍,但是,因為年齡上的緣故,也即跟隨曹操出生入死多年,夏侯惇在擔任大將軍這一官職兩個月後就病逝了。

三、曹仁
公元221年,在夏侯惇病逝之後,魏文帝曹丕拜曹仁為大將軍,曹仁也成為曹魏第二位大將軍。不過,兩年後,也即公元223年,曹仁率兵進攻濡須口,不聽蔣濟所勸,慘敗於吳將朱桓,鬱鬱而終,時年五十六歲。
四、曹真
曹真(?~231年),字子丹,曹操族子(一說原姓秦),其父戰死後,曹操收為養子。公元226年,魏明帝曹叡即位後,曹真進封邵陵侯,遷為大將軍,成為曹魏第三位大將軍。太和五年(231年),曹真因病去世。
五、司馬懿
太和四年(230年),此時曹真已經由大將軍遷為大司馬了,所以,魏明帝曹叡決定興師討伐蜀漢的時候,升司馬懿任大將軍、加大都督、假黃鉞。公元249年,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成功篡奪了曹魏大權。

六、曹爽
公元239年(景初三年),在魏明帝曹叡病逝後,曹芳即位,拜曹爽為大將軍。此時,曹爽與司馬懿作為兩位託孤大臣,共同輔佐曹芳這位皇帝。但是,在高平陵之變中,司馬懿誅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在此基礎上,曹爽不僅失去了大將軍一職,還丟掉了性命。
七、司馬師
公元251年,司馬懿病逝後,司馬師以撫軍大將軍輔政,獨攬曹魏朝廷大權,次年,司馬師升為大將軍。作為曹魏武將之首,司馬師也有卓越的軍事才能,曾用計於新城之戰擊潰吳國諸葛恪的大軍。

八、司馬昭
正元二年(255年),在司馬師去世後,司馬昭接替了大將軍這一官職,以此繼續篡奪曹魏的大權。公元263年,司馬昭發動魏滅蜀之戰,從而消滅了蜀漢。公元264年,司馬昭進爵晉王。基於此,在司馬昭去世後,司馬炎沒有接任大將軍這一官職,而是直接即位晉王,並取代了曹魏,建立了西晉王朝。
九、諸葛瑾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人。三國時期孫吳重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兄,太傅諸葛恪之父。建安五年(200年),為了躲避中原戰亂,諸葛瑾進入江東。經弘咨推薦,效力於孫吳。諸葛瑾胸懷寬廣,溫厚誠信,深受孫權信賴,努力緩和蜀吳兩國關係。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後,諸葛瑾出任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冊封宛陵侯。赤烏四年(241年) ,諸葛瑾去世,享年六十八歲。

十、丁奉
丁奉(?-271年),字承淵。廬江安豐(今河南固始)人。三國時期吳國名將、權臣。丁奉驍勇善戰,武藝超群,有勇有謀。太元二年(252年)東興之戰,丁奉雪中奮短兵大破魏軍。吳景帝孫休在位時,丁奉設計斬殺權臣孫綝,替孫休奪回了皇權,官拜大將軍,開始掌握吳國大權。建衡三年(271年),丁奉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