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餐桌上最招人恨的食材是什麼,夠資格和香菜一爭高下的恐怕也只有菜里的姜了,它們能完美地cos各種東西,讓人防不勝防,所以有人就恨屋及烏,討厭起了姜氏一族,但其實,名字帶姜的植物里,能吃的種類有不少,吃法和味道也千差萬別。
薑母鴨里偽裝成鴨肉的姜,一吃一個準o(╥﹏╥)o
01
調味界的大佬
/ 怎麼能少的了各種「姜」/
薑黃
在名字帶姜的「姜」中,最常見的要數薑黃了,它的應用範圍可能都超過了正牌生薑本身。薑黃和姜同科不同屬,莖葉和姜有點相似,但如果把地下莖切開,就能看出明顯的區別,因為它是鮮艷的橙黃色。薑黃的使用部分就是這地下莖,一般不生吃,而是乾燥後磨成粉,也就是薑黃粉。
如果你聞過薑黃粉,一定會說:「這不就是咖喱嗎?」是的,所謂咖喱,並不是某種單獨的物質,而是很多種香料的混合物,給它帶來明黃色和那種微苦香味的東西,正是薑黃,可以說,對於那些黃色的咖喱來說,缺了薑黃就等於神形俱滅。
咖喱雞
不光是咖喱,西亞和非洲的很多傳統菜肴里,都需要薑黃提供色香味,比如北非有一種叫raselhanout的混合香料,和咖喱一樣,具體配方沒有一定之規,但一般都會有薑黃粉。
薑黃的顏色,來源於薑黃素,在現代食品工業中,它也是一種常用的食用色素,比如很多醬料和黃油的黃色,就是因為加了薑黃素。薑黃素如果遇到了鹼,顏色就會從黃色變成棕紅,過去有些巫婆神漢,就會用薑黃水浸泡黃表紙,裝神弄鬼時候噴上鹼水,看上去就像憑空出現了血跡。
刀蘸了鹼水,遇到紙上的薑黃就變成「血」了
高良姜
剛才在說到咖喱的時候,我特地強調了黃色的咖喱,因為泰國菜里也有咖喱,但並不都是黃色的,也有紅的綠的,跟薑黃的關係就不那麼密切了。不過泰國菜中,卻有另外一種不能缺席的「姜」,那就是高良姜,也叫南姜。
高良姜的地下莖形狀像生薑,但是外皮略微發紅,質地也比生薑硬,切開來顏色金黃,有一種獨特而濃郁的香味。泰國的傳統菜冬陰功中,最核心的三種香料就是高良姜、箭葉橙和香茅,冬陰功的那種「肥皂味兒」,也是高良姜帶來的。
泰式冬陰功湯
在英語里,高良姜的名字是galangal,其實這就是粵語「高良姜」的音譯,高良姜在嶺南美食中的出場率,一點也不比泰國菜低。尤其是潮汕地區,不管是燉肉、腌菜、做滷味、煮粿條都會用到,甚至連吃水果的時候,都能撒一點在上頭。
紅酒燜栗子牛肉里用了高良姜丨豆果美食網網友哦開一個
高良姜也是姜科植物,只不過不是姜屬而是山姜屬,這個屬中,經常出現在餐桌上的「姜」還有一種紅豆蔻,也叫大高良姜,吃法和高良姜差不多,也是用地下莖當調料,納蘭性德的詞作中「腸斷月明紅豆蔻」,一般認為說的就是它,而不是肉豆蔻。
沙姜
在廣東,還有一種更為常見的「姜」,那就是沙姜。和同為姜科的生薑比起來,沙姜少了幾分辛辣,多了一股近似樟腦味的清香,因為多被種植於沙土裡,所以得名沙姜。其實沙姜的大名叫做山柰。李時珍說,這東西可能本來叫山辣,南方人有口音,讀成了三賴、三奈、山柰。
沙姜丨拍攝 沙漠豪豬
要說這個沙姜,那可是白切雞最好的輔助,廣式白切雞講究用清遠雞,煮熟後吃的就是雞的本味,沙姜味道清淡,既能提香,又不會遮住雞味,再合適不過了。白切雞流傳到新加坡以後,誕生了海南雞飯,做法和調料都略有變動,但是沙姜的地位卻依然未變。
白切雞蘸沙薑蓉
木姜子
之前說到了好幾種姜科植物,它們的名字裡帶個姜字並不稀奇,還有一個被叫成「姜」的,不是因為外形,而是因為味道,那就是木姜子。它是樟科幾種植物的統稱,和樟樹、月桂、肉桂是親戚。木姜子的鮮果可以直接放到菜肴里調味,在雲貴地區的菜市場上很常見。新鮮的木姜子雖然芳香美味,但卻無法長久保存,所以一般會把其中的精油壓榨出來,製成木姜子油。
木姜子油中富含檸檬醛,給它帶來了一種散發著檸檬香氣的辛香味,貴州酸湯魚就離不開木姜子,可以說一鍋酸湯魚如果缺了木姜子,就少了50%的靈魂,我們能在全國各地吃到正宗的酸湯魚,全都有木姜子油的功勞在裏面。
酸湯魚
02
直接上桌的「姜」
/ 做成小鹹菜,真香/
剛才說的這些「姜」,基本都是做調料的,其實姜科有不少植物,也可以直接當蔬菜吃。比如。
野薑
蘘荷,別名野薑。早在漢代,蘘荷就上了人們的餐桌,司馬相如在《上林賦》里就寫了「茈姜蘘荷」。它能吃的地方,既不是莖也不是葉,而是夏末從地里萌出的花芽,帶有一股子姜科植物的辛香味,可以用來炒菜,也能涼拌生吃。
在日本,蘘荷是夏末秋初的時令蔬菜,很受人歡迎,麵條、味噌湯、天婦羅里都可以用到,現在東京新宿區繁華的神樂坂、早稻田一帶,一百多年前其實是以蘘荷的產地而出名。蘘荷在日語里的名字寫作ミョウガ(myouga),漢字是茗荷,一般認為這個名字的來歷是:當初生薑和蘘荷同時從中國傳到日本,日本人覺得生薑氣味濃郁,起名叫「兄香(せのかsenoka)」,而蘘荷氣味清淡,起名「妹香(めのかmenoka)」,時間長了以後語音發生了變化,哥哥生薑變成了ショウガ(syouga),而妹妹蘘荷則變成了ミョウガ。
味噌烤蘘荷丨cookpad.com
洋姜
姜科的植物里,帶個姜字並不稀奇,不過還有那麼幾種東西,和真正的姜本來半點關係都沒有,卻還是以姜為名。比如北京人經常吃的鬼子姜,也叫洋姜,大名叫菊芋,其實是菊科向日葵屬的植物,地上部分長得和向日葵特別像,就是花序小好幾圈。
菊芋的地下塊莖,外形很像姜。菊芋塊莖中含有大量的菊芋多糖,這是一類水溶性的膳食纖維,所以理論上說,菊芋是一種不錯的健康食品,就是吃多了容易放屁。
由於菊芋是從北美傳來的,所以老百姓管它叫洋姜、鬼子姜,但其實它的塊莖並沒有香辛味,肥厚多汁,特別適合腌製成醬菜,吃起來口感是脆的,用北京土話說就是一點都不「艮」。
腌洋姜丨豆果美食網網友多幸福多快樂
.
偽裝高級玩家:姜,蘿蔔
本文來自吃貨研究所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