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了令人萬分憤怒的一條消息!
就在昨天,法國香檳酒庄蒂姿(Deutz)CEO 的兒子帕特里克·羅塞(Patrick Rosset)在自己的 Facebook 上發文稱「應該抵制中國產品」,「是中國拖累了全球經濟」,原文如下:
圖源:葡萄酒雜誌
蒂姿香檳什麼來頭?
蒂姿香檳酒庄於 1838 年成立,是一座有將近 200 年歷史的名庄,1938 年被路易王妃(Louis Roederer)收購,在法國很受歡迎。最新一版(2019 年)的《飲事國際》雜誌(Drinks International)所評的「最受推崇的 30 個香檳品牌」中,蒂姿香檳位列第 15 名。在中國的消費者中,也有很多喜愛蒂姿香檳的。蒂姿的 CEO 法布里斯·羅塞(Fabrice Rosset)曾多次來到中國推廣產品,在業內口碑一直不錯。
帕特里克·羅塞作為 CEO 之子,目前主要負責蒂姿香檳的銷售業務。作為這麼一個香檳大品牌的代表,居然公然發表這麼不理智、充滿歧視性的言論,實在讓人萬分震驚與憤怒!
儘管他發帖後不久就秒慫刪帖了,但這條消息還是在法國的華人圈和國內的葡萄酒圈中引起了軒然大波。
後來帕特里克·羅塞不得不發了條不痛不癢的「道歉文」,然而網友並不買賬:
但這還沒完,這人接下來還有更騷的操作!
他顯然並不真心覺得自己的歧視言論不當,而只是迫於一時的輿論壓力而刪帖道歉,而且還將他帖子下面反對他的法國人的留言都刪了,只留下中國人的,試圖營造出一種「只有中國人才反對我,法國人都支持我」的錯覺。
圖源:微博 @憤怒的老馬AngryHorse
不僅如此,帕特里克·羅塞還這樣回復在法華人:「如果你不愛聽我說的話,你可以回國呀!」
對此,中國網友紛紛表示:
眾所周知,現在全球抗擊疫情正處於關鍵時期,我們國內的情況有所好轉,然而境外尤其是歐洲地區的疫情卻不容樂觀,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都採取了封鎖措施。
回想自疫情爆發以來,中國已經承受了太多不公平的歧視、偏見與無端指責,西方國家的種種言論讓人大開眼界。
在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將新冠病毒肺炎命名為「COVID-19」的情況下,仍然有無數外國媒體將其稱之為「中國病毒」。
華爾街日報稱中國為「真正的東亞病夫」。
丹麥《日德蘭郵報》刊登辱華漫畫,將我們的國旗上的五星畫成了病毒,還美其名曰「言論自由」。
這哪裡是言論自由,這是以言論自由為名的種族歧視啊!
2009 年甲型 H1N1 流感從美國爆發,波及到了 214 個國家地區,感染人數多達 130 多萬人。
有人稱其為「美國病毒」嗎?沒有。
有人要求美國為此道歉嗎?美國道歉了嗎?沒有。
做人不能太「雙標」。
說起來,這也不是對中國有偏見的外國人第一次「雙標」了。
前些天《紐約時報》剛剛猛踩過中國,說中國封城「給人民自由帶來巨大損失」,20 分鐘之後就狂贊意大利封城是「冒經濟風險保護歐洲」。
而面對別國的「不友好」,中國卻選擇了「以德報怨」,本着人道主義的原則對日本、韓國、伊朗、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家伸出了援手。意大利網友在中國駐意大利大使館的 Facebook 主頁下刷屏感謝中國,說歐盟都放棄了他們,中國是唯一伸手幫助他們的國家。
圖源:微博 @地瓜熊老六
要知道,生死面前,人人平等。
這些日子以來的新聞我們都看到了,無論是明星還是普通人,運動員還是國家政要,感染病毒的可能性都是一樣的。
再回到蒂姿香檳這件事,可能帕特里克·羅塞覺得現在病毒跟他並沒有什麼關係,覺得他這麼說是「言論自由」。
殊不知「言論自由」必然要求「言論責任」。他作為品牌的代表,個人的言論就代表了品牌的態度。
而我們,作為消費者,具有用手中金錢投票的權利。
正如在帕特里克·羅塞的推文下,在法華人侍酒師阮君女士所言:
「您不需要中國產品,我們中國人也不需要您的葡萄酒,這很公平不是嗎?」
更何況,疫情不是哪一國自己的事情,而是全人類需要共同面對的困難與挑戰,我們彼此不是敵人,病毒才是我們共同的敵人。認不清這一點的品牌,其胸襟與格局可見一斑!
最後奉勸蒂姿香檳一句:做生意最基本的就是彼此的尊重與誠信,不要既想賺中國人的錢,又瞧不起中國、不願意尊重中國。吃相如此難看的公司,在中國市場是註定無法長遠存活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