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簽訂預製菜合作,讓日韓把關食品安全?專家:學習先進經驗

在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早在上世紀歐洲,預製菜就已經出現。對比之下,中國菜系烹飪方法豐富多樣,營養豐富均衡。前段時間,預製菜進入校園的建議遭到部分家長抵制,為什麼家長家長會對預製菜有抵觸呢?

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袁帥說出了重點,「中餐菜式品類地方特色明顯,預製菜想打造爆品有難度,預製菜企業全國化更是處處受限。」

預製菜的種類

2023年7月份,國家發改委下發的文件中提到了要推進預製菜的基地建設,並且加快挖掘預製菜的市場潛力。

為了加快全民預製菜的腳步,今日中日韓簽訂了預製菜合作。然而,當預製菜傳出要走進校園的消息,還是不免會有些擔憂。

學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預製菜能否滿足營養需求?和日韓不同的是,中國國土面積廣大,地方菜系口味不一,如何平衡預製菜的口感和預製菜的製作保存都是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

要想做好預製菜,首先要了解其概念,預製菜共有四種:即熱、即食、即配、即烹。

即熱類多是全熟或半熟的食品,比如冷凍飯菜或是壓縮高湯,只需幾分鐘就能搞定。

即食類基本上是全熟狀態,類似於超市售賣的八寶粥或者袋裝肉類,開蓋即食。

即配類是將食材分袋包裝,自行搭配食材,這種食材麻煩在步驟上,搭配完成後經過加熱或涼拌等方式即可食用。

即烹類的食品更加豐富,比如速凍雞爪、速凍肉串之類的,經過簡單烹飪即可食用。

這四種都是事先準備好食材等到餐點能快速的準備好飯菜,基本上都是半成品或者成品。

但是這四類和凈菜是有所區別的,比如想吃小雞燉蘑菇,那麼超市就會把這種菜所需要的食材和配料都搭配到一起,以綁定購買的形式讓顧客選擇,回家後還需下鍋烹飪,這種屬於「凈菜」。

至於家長為何擔憂,最根本的就是預製菜體系不成熟。這些即食類的餐飯其實非常常見,比如自熱火鍋,真空包裝的滷肉等,但偶爾吃卻不能頓頓吃,天天吃。

預製菜進入校園首先就是不能降低飲食質量,在父母的傳統觀念里,一旦不能達標的菜統統可以稱為「垃圾食品」。

而且這些速食食品為了保鮮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劑和調味料,目的就是延長保質期。預製菜的保質期絕對要比家常菜保存時間長,比速食食品保存時間短。

這種食品的製作如果天天給學生吃營養需求必然跟不上,只能算作偶爾的調味餐。預製菜要想走進校園,必須要在滿足便利的同時保證充足的營養提供。

2022年,我國和日韓兩國就預製菜生產園區和合作展開過一次會議,相對於我國來說,日本和韓國的預製菜企業已經走在前沿。

說起日本的預製菜,日料本身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日本的冷鏈物流非常發達,由於日本是海產品發家,有一個質量過關的冷鏈運輸是非常重要的。

最著名的日本海產品企業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已經成立,到了八十年代改名為「日冷」。當時的日本預製菜也是從校園和商場試吃開始流行,經過七十多年的發展,日本家家戶戶都能見到預製菜的身影,這種半成品餐食耗時時間短,製作步驟非常便捷。

在一些日本劇中,常常能看到很多日本人為了節省時間都在做預製菜,就連學校的學生也不例外,攜帶的午餐基本上都由半成品的預製菜製作的。

韓國作為一個沿海國家對於冷鏈的要求也是非常高,在預製菜的發展路上比我國有着完整的製作流程和更豐富的發展經驗。

食品安全一直都是備受矚目的話題,俗話常說「民以食為天」,預製菜對比家常菜的確更有時間優勢。

普通的一頓便飯平均製作時間在一個小時左右,人口越多則時間要適當延長,飯後餐具的處理和廚房的衛生打掃也需要耗費時間。

對於上班族來說,大多數人為了留足休息時間都會選擇吃外賣或是速食食品。但外賣和速食品的營養安全就像是開盲盒,餐廳的衛生是看不到的。如此看來,預製菜的市場潛力非常大,同時遇到的挑戰也會更多。

國內預製菜的發展

根據2022年食品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中國的預製菜規模在不斷上漲,當年的規模已經達到4300億左右。

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如果能達到預製菜全民化,將會是一個難以估量的數值。此次中日韓簽訂預製菜合作協議不僅是一次積極的合作更是一種嘗試。

在借鑒日韓預製菜的基礎上增加更多的合作可能性,如果中國能夠成功推廣預製菜全民化,也能夠為亞洲地區的食品安全提供更多的經驗和技術。

想必大家都會有一個疑問,日本就排放核污水問題上就不斷與我國發生摩擦,日本雖然被稱作食品安全國家,但是前段時間日本的吃海產品自證清白的操作可以說是非常迷惑。

當天排放核污水後我國便立刻封鎖了日本進口中國的渠道,但是可以放心是,這次會議的主要目的是交流預製菜的技術支持,並不摻雜其他的因素。

我們必須理性承認,日本在預製菜行業確實可以算作前輩。在飲食上要考慮的因素很多。

在預製菜製作上我國可能遇到的四個挑戰點。

第一種就是冷鏈運輸的距離,中國國土廣大,如果要一個廠區大面積提供預製菜,能保證食物保鮮的情況下還要考慮到運輸時長。

要想推廣預製菜全民化,那麼每個地區都必須要有預製菜生產園區,或者是以增加保質期、提高運輸效率方面多下功夫。

第二就是預製菜的地區口味。相信大家都遇到過南北口味不統一的「網絡大戰」,吃甜的還是吃鹹的,吃辣的還是吃不辣的。想吃家鄉特色菜的時候該怎麼辦。

還有就是,目前市場上的視頻多是以重口味為主。預製菜能不能打造出地區特色爆品,既能擴大影響力又能滿足顧客需求。

第三點就是預製菜的製作,和日本韓國不同的是,我們的飲食種類更加豐富,主食副食搭配是要花費心思的。

原材料品種複雜多樣佔比成本高,在面向校園時較為穩定,如果是面向社會,零散的訂購對利潤影響較大。

第四是包裝問題,如果預製菜和普通速食食品一樣採用塑料製品,就不得不考慮到健康問題。

如果是即熱類的預製菜,就難免要考慮包裝在加熱的同時,所散發出來的有害物質將會和飯菜一起吃到肚子里去。時間長了身體內積攢的塑料微量毒素會越來越多。綜合來看,預製菜想要推進全民化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預製菜的高端路線

在中日韓的交流會上,有一個詞非常值得探究,「高端預製菜」。我國將預製菜定為高端菜系那麼它的銷售路線一定會與市場上大部分的食品有所不同。

首先質量上不僅區別於速食食品,在家常菜上也要更有特色,如果僅從銷售路線上來看,預製菜如果走進校園就算高端的話,和普通菜品又有什麼區別呢?

而且預製菜從製作成本到銷售渠道都必須要經過嚴格的篩查,怎樣搭配算是高端,什麼樣的菜系更有賣點。

在生產園區內,選擇工業化生產製作預製菜,那麼其生產設備就要有所創新。這應該也是和日韓合作的突破口。

中日韓通過技術上的交流與合作,我國能為全民化預製菜準備更充分,技術上更成熟。相信預製菜如果能夠突破這些問題一定能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畢竟誰能拒絕健康好吃還快捷的佳肴呢。

會議的最後還提出了一個未來的發展方向,這一次預製菜只是三個國家的初步嘗試。三國可以進一步加強信息交流、技術合作和法規協調等方面的合作,以提升整個亞洲地區的食品安全水平。

但有一個問題必須重視,那就是我國在食品安全上不能全權由日本和韓國把關,只有將安全捏在自己手裡才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總結

在這個敏感的時間點,預製菜作為一個藍海賽道也存在着諸多爭議,中日韓三國共同交流預製菜合作是否還有其他的目的仍需考察。

外資的合作我們相信國家的判斷,如果預製菜能夠給國人帶來便利,那麼發展起來也未嘗不可。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