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排骨,"前排"、"中排"、"後排"差別很大,搞懂一年省下不少錢

趁着豬肉價格下降,一斤才12塊錢,現在天氣變涼,可以多吃點豬肉排骨了。排骨在豬肉中算得是上佳食材,肉質鮮嫩,肥瘦相宜 ,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磷酸鈣、 骨膠原、骨粘蛋白、維生素等,可以為人體提供豐富的營養,不管是燉湯還是做菜,大人小孩都愛吃。

雖說很少有人不吃排骨,但卻很少有人會挑排骨,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我們只知道這是排骨,卻不知道這到底是哪個位蛋的排骨。是「前排」?還是「中排」?還是後 2全排〞?事實上,這三個不同部位的排骨 ,差別很大 ,弄懂再買少花冤枉錢。

前排:

1、豬前排—肉少脆骨多

豬在日常運動的時候,前腳的運動量要比後腳的運動量大,因此靠近豬前腳位置的前排,肉質比較嫩,但瘦肉分佈比較少,以骨頭居多,且多為軟骨,在啃的時候,很容易脫骨。而從脂肪分佈比例來看,瘦肉和肥肉交錯在一起,比較均勻,吃起來不容易膩。

如果是做紅燒排骨,或者清蒸排骨,那挑豬前排比較好,吃起來容易脫骨,口感香嫩軟滑

2、豬中排—量少難買到

豬中排位於前排和後排之間的位置,同時具備了前排和後排的優點,肉質香嫩,形狀勻稱。但是因為佔據的面積較小,量比較少,因此很多豬肉販子不單賣,而是連着前排或者後排一起出售,又或者被一些高檔餐廳提前預定了。

中排適合的做法較多,做出來的菜肴既好吃,又美觀,但是能不能買到,只能靠緣分了。

3、豬後排—肉多骨頭大

豬後排,一般指的是從後往前數的後8根排骨,因此也被稱作「後八根」。這個部位的排骨,骨頭輪廓較均勻,呈「一字型」,結構較大。和前排、中排相比,後排佔據的面積最大,且瘦肉和肥肉分隔得比較明顯,脂肪含量多一些,肉也比較多。

此外,這個部位的排骨骨髓含量較多,因此比較適合拿來燉湯,燉出的排骨湯會比較香濃,大口吃肉的感覺也會比較爽。

3個通用的排骨挑選方法

下面再跟大家分享一套簡單的挑排骨方法,無論是挑前排、中排,還是後排,都一樣通用。

1、挑外觀

好的排骨,瘦肉部分呈現自然的肉粉色,脂肪部分為天然白色,色澤較自然,看上去不會發暗,也不會過亮。

2、試手感

好的排骨,表面摸起來比較乾燥,不會有黏手的感覺,並且用手按壓下去,會立馬彈回來,富有彈性。

3、聞氣味

好的排骨,聞起來氣味自然,是一股能接受範圍內的肉腥味,但不會有過重的腥味、臭味或者化學藥品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