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影像 | 翰墨飄香的歐陽曙公館

宅家這些天

你是否想吃羊肉粉、紅油米皮、蛋包洋芋

烙鍋冰粉洋芋粑粑

豆花面、鴨溪涼粉、湄潭牙籤肉

......

不經歷疫情,不知道

原來一成不變的生活,才是幸福

原來想吃什麼就能立馬吃到,就是滿足

這周末「解封」你的胃,赴一場和美食的約會吧!

//


PART 01

『遵 義 羊 肉 粉』

要問遵義人的一天從吃什麼開始,那當然是從一碗冒着熱氣的羊肉粉開始。遵義羊肉粉,守護着遵義人的胃。

在遵義,大大小小的羊肉粉店遍布街巷,但要說遵義哪家羊肉粉最好吃,這還真沒定論,在遵義人心中都有着佔據自己內心的Top1。

紅湯、清湯,粗粉、細粉,無論怎樣變着花樣來,都離不開一個字--鮮!


【推 薦 地 址 】

【董公寺戴家羊肉粉】

紅花崗區公園路8號

【劉二羊肉粉】

紅花崗區中華北路天安花園小區底商

【106松哥羊肉粉】

紅花崗區蟠桃路106地質大隊旁

【閔四羊肉粉】

紅花崗區中華北路天安花園小區斜對面


PART 02

炒 洋 芋

遵義有名的炒洋芋有很多家,白沙路的疤子洋芋、公園路的向家炒洋芋、八七廠的王二姐炒洋芋……布滿大街小巷的洋芋店,對於哪一家更好吃,同羊肉粉一樣人人都各執一詞。

炒制過程中澆上滷水和辣椒面,叮叮噹噹一陣剁,讓洋芋充分和滷水融合。炒洋芋不光只有洋芋而已,可以根據顧客需要往裏面加雞蛋、苕粉、米皮、米粉、糯米飯等等。


【推 薦 地 址 】

【印象哩·向家洋芋】

紅花崗區公園路中段

【王三哥動感洋芋】

紅花崗區中華路龍井溝巷內

【朱二孃小吃店】

紅花崗區鎮隆小區西側70米

【疤子洋芋】

紅花崗區沙鹽路沙鹽巷王姐小賣鋪旁


PART 03

『糟 辣 火 鍋』

吃糟辣火鍋是小編解封后必做的一件事,光是想着那股特質的酸味兒,胃口已經大開了。

糟辣火鍋在遵義人的心中就如同重慶火鍋在重慶人心中的地位一樣,酸辣鮮香,極其下飯。最地道的糟辣火鍋一般會有臘肉、三線肉、精瘦肉和豆芽,後來人們漸漸地喜歡用糟辣椒做排骨、雞肉、肥腸火鍋。當然萬變不離其宗的還是遵義的糟辣椒。味道酸而不寡、清香回味。濃厚的湯汁最後浸泡一碗白米飯,一個字絕!


【推 薦 地 址 】

【糟辣燴精品糟火鍋】

紅花崗區東欣大道彩虹城D區

【糟辣排骨火鍋】

匯川區廣州路御景灣


PART 04

『砂 鍋 粉』

砂鍋粉在遵義是一道很普遍的美食,無論季節如何變換,這一口砂鍋粉永遠是遵義人的底牌。不知道吃什麼的時候,就去吃一碗砂鍋,米線、米皮、芍粉,酸湯、清湯任選。

剛出爐的砂鍋,熱氣騰騰中伴着滋滋聲,從砂鍋內部向上蔓延着香氣。一邊喝湯一邊嗦粉,這樣應該是每個遵義人心中最熟悉的場景。


【推 薦 地 址 】

【小五砂鍋】

紅花崗區中華南路楊家巷內中段

【董記鵝湯砂鍋】

播州區萬壽北路興茂財富中心一樓(合力超市入口旁)

【代二鵝湯砂鍋】

匯川區香港路北京華聯地下停車場4號門面


PART 05

豆 花 面

遵義豆花面和遵義羊肉粉齊名,並列為遵義兩大名小吃。微黃的鹼麵條上蓋着一團雪白、細嫩的豆花,麵條浸在麵湯之中,吃上一口,柔軟滑爽,辣香味濃,淡淡的豆香味在口中久久不散。

一家豆花面好吃與否取決於蘸水。每一家店都有自己的特色和獨到之處,看似簡單的幾種調料,裏面卻大有學問。這碗蘸水,徹底將豆花面帶入另一個口感,有更加豐富的層次。


【推 薦 地 址 】

【馮家豆花面】

紅花崗區官井路鳳凰一區

【劉成祜豆花面】

紅花崗區子尹路276號

【張半天豆花面】

播州區南園社區萬壽街南段技監局一樓門面


PART 06

『遵 義 洋 芋 粑』

洋芋的吃法在遵義可說做到了極致,洋芋絲、洋芋片、洋芋條、烤洋芋、炸洋芋、燒洋芋、洋芋粑......小編最忠愛的莫過於是洋芋粑粑了,街頭小巷隨處可見,好吃還抵餓。

炸得焦香酥脆的洋芋粑配上秘製鹽醬辣椒或者干辣椒面,蔥花、酸蘿蔔、折耳根的特有味道混合其中,一次可以「炫」5個。


【推 薦 地 址 】

【印象哩·向家洋芋】

紅花崗區公園路中段

【袁三姐洋芋粑】

匯川區香港路口天空網吧樓下(國美電器斜對面)

【王三姐洋芋粑】

紅花崗區楊柳街與子尹路交叉口東南20米


PART 07

『遵 義 辣 子 雞』

舌尖上的遵義必須有遵義辣子雞的一席之位!剁好的雞肉必須經過一定時間的爆炒和燜,這樣炒出來的辣子雞才會保持它的軟糯。

炒雞、燜雞、爆雞,三道工序,每一道都是成就好味道的關鍵,缺一不可。燜好的雞倒入燒制好的熱鍋中不斷爆炒,此時空氣中充斥着麻、辣、鮮、香,瞬間衝進鼻腔。剛出鍋辣子雞油還在「噗噗噗」,沸騰的香味,撲面而來。


【推 薦 地 址 】

【龍坪吳家辣子雞】

播州區龍坪鎮圓通街

【姐妹炒雞】

紅花崗區內環路劉家灣菜市

【龍哥雞館】

匯川區南京路留馨花園對面


PART 08

『紅 油 米 皮』

一碗紅油米皮即可飽腹也可解饞,不管是味道還是價格,都吸引了不少的食客。

一碗米皮,配以黃豆、秘制哨子、辣椒等調料,立刻就變成了白中透紅,紅里透香的美食。辣椒香而不辣,米皮糯而不膩,哨子軟硬適中,解封后這一口必吃。


【推 薦 地 址 】

【劉二媽米皮】

紅花崗區楊柳街入口

【和尚米皮】

紅花崗區官井路46號

【付記紅油米皮】

紅花崗區遵義一中入口處


PART 09

『遵 義 冰 粉』

入秋之後,夏日的悶熱並未減少,這時要是有一碗甜甜的冰粉解熱那該多好。

遵義冰粉起初最簡單的做法就是冰粉、紅糖水芝麻花生碎、葡萄乾。直到後來冰粉的花樣也多了起來,牛奶冰粉、醪糟冰粉、椰奶冰粉、玫瑰冰粉、水果冰粉,種類繁多。


【推 薦 地 址 】

【萬三冰粉】

匯川區南京路電力花園8號門面

【謝哥玫瑰冰粉】

紅花崗區中華南路糖酒大樓洗衣服偏房門面(站牌後巷子內)

【市醫院野冰粉】

紅花崗區萬里路204號(市醫院斜對面巷子內)


PART 10

『遵 義 烤 雞』

遵義烤雞店主打烤雞腿、雞翅、雞胸、雞胗、雞爪、雞腸、雞心、雞腎、雞脖、雞皮、雞血等,雞的每一個部位在遵義烤雞師傅的手裡都會成為一道美味。

烤得外焦里內的雞肉搭配遵義秘制烤雞蘸水,越吃越香,雞骨頭都可以嗦乾淨。


【推 薦 地 址 】

【化工廠洪橋烤雞】

匯川區雨水路與上海路交叉口南行80米

【瘋狂麻辣烤雞】

匯川區蘇州路中段蘇荷幼兒園旁邊

【喜地烤雞】

紅花崗區桃溪路海豐城老百姓電腦城步行街5號


PART 11

『遵 義 烙 鍋』

「不吃烙鍋,等於白來遵義」,在遵義人嘴裏有這樣一句口白。烙鍋,其實就像是遵義人的鐵板燒,一口特製大黑鍋,食材在上頭炙烤得滋滋冒油,食慾瞬間得到激發。

烙鍋的重頭戲,當然還得是肉,鮮肉上桌,往鍋中一倒,瞬間滋啦作響,再用筷子像炒菜一樣扒拉至熟。夾一戳肉,蘸上秘制辣椒面,堪稱一絕。


【推 薦 地 址 】

【特色烙鍋】

紅花崗區撈沙巷小吃一條街

【七味特色鹵油烙鍋】

匯川區福州路55號


PART 12

『湄 潭 牙 簽 肉』

湄潭牙籤肉,是湄潭地道的風味小吃。一顆肥肉夾在兩顆瘦肉中。一口咬下,口腔中充斥着淡淡的油香。

過路人難以抵擋冒出的陣陣香味,儘管攤位四周被烤牙籤肉冒出的濃濃青煙所瀰漫,但食客們全然不在乎。


【推 薦 地 址 】

【石先波牙籤肉】

湄潭縣湄江鎮茶鄉北路熊二妹水果店旁


PART 13

『桐 梓 鍋 貼』

桐梓鍋貼穩穩地成為桐梓美食界的「領軍人物」。烙得焦香酥脆的鍋貼,光是聞着味就已經饞得不行。

一個個皮薄肉厚、汁水充盈,一口一個滿嘴飄香,搭配秘制蘸水更是在原味的基礎上增添了一層特別的風味 。


【推 薦 地 址 】

【橫四鍋貼】

桐梓縣人民路尊尚造型對面

【開口鍋貼】

桐梓縣海校街道和平路

【老兵茂林鍋貼】

桐梓縣210國道君悅世紀城


PART 14

『正 安 椒 麻 雞』

正宗的正安椒麻雞來源於安場古鎮,是正安當地有名的小吃之一,至今為止已有八十多年歷史。

椒麻雞是正安人必吃的一道涼菜,它既可作下酒小菜,也可登大雅之堂,凡品嘗過椒麻雞的人,無不豎指稱讚。


【推 薦 地 址 】

【寧家椒麻雞】

正安縣安場鎮古鎮街373號

【安場椒麻雞】

正安縣萬壽巷與尹珍中路交叉口東側


PART 15

『鴨 溪 涼 粉』

鴨溪涼粉是貴州遵義地區最具特色的夏季休閑消暑特色風味小吃,男女老少皆宜,因產自播州區鴨溪鎮而得名,是黔北涼粉的代表。

一碗豌豆涼粉,加上各種佐料,成為了遵義人心中不可替代的一道風味小吃。攪拌均勻的涼粉,浸潤着不同的料汁,穿舌過喉時,味蕾已得到大大的滿足。


【推 薦 地 址 】

【徐大孃鴨溪涼粉】

播州區鴨溪鎮迎賓大道高速公路出口

【鴨溪范家涼粉】

播州區鴨溪鎮華東路82號


PART 16

『餘慶剔骨鴨』

餘慶剔骨鴨又名去骨鴨,起源於貴州歷史悠久的文化古鎮—敖溪鎮。這鍋不用啃骨頭的剔骨鴨,肉質細膩、香辣味濃、嚼勁十足。

大快朵頤後,再把魔芋、豆腐、青菜等倒進去燜制一番,不僅能開胃解膩,也讓口感和味道更富有層次。


【推 薦 地 址 】

【餘慶鄉村剔骨鴨】

餘慶縣他山路64號

【餘慶剔骨鴨】

餘慶縣安置大道司法局旁


PART 17

『糊 辣 殼 面』

糊辣殼面是赤水市的特色美食。滑滑的水面加上糊辣殼兒,還有五花肉,醬汁十足,火辣過癮,唇齒留香,吃一口就停不下來!

流傳至今的糊辣殼面,麻辣鮮香,一碗管飽。


【推 薦 地 址 】

【糊辣殼面】

匯川區珠海路還房小區20號

【晏伙二胡辣殼面】

赤水市竹苑路東門碼頭

///

這些舌尖上的遵義美食

承載了遵義人對這座城市的無限情懷


以上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溫馨提示:疫情防控常態化,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請各位市民遊客出行時別忘了佩戴好口罩哦,在做好自身防護的同時,也請積極配合景區做好防疫,主動出示健康碼、測量體溫喲。

▐ 三 審:林 玲

▐ 二 審:歐孟均 / 易蘭蘭

▐ 圖文統籌:黃興海 / 任嘉欣

▐ 本期編輯:舒 瀅

主 辦:遵義市文化旅遊局

歡迎廣大粉絲積極投稿!投稿類型:遵義市各縣(市、區)旅遊攻略、民俗文化、特產美食等。一經錄用,可在「醉美遵義行」官方微信平台發佈。

投稿郵箱:zuimeizunyixing@163.com

編輯部聯繫電話:0851-27916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