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這吃席的場合也是越來越多。除去傳統的婚宴、生日宴,就連什麼升學宴、升遷宴、喬遷宴,都是屢見不鮮。每逢節日周末,各大酒店都是熱鬧非凡,人滿為患,訂飯的時間稍晚一點就預約不了好的飯店,着實讓人苦惱。
吃席本是一件美事,和親朋好友一起喝酒暢談,是工作之餘難得的清閑。然而這隨禮又叫人難受,現在隨禮的種類名目繁多,再加上現代人的攀比心理,紅包金額也是越來越大。
記得十年前同學結婚,隨500的紅包就覺得很有面子了,但今天不帶個兩三千的都不好意思去。而且喝酒時還要注意各種酒桌禮儀,實在讓人難以痛快吃肉喝酒。"
為了應對城市飯店的不菲費用,很多人開始轉變思路,把目光放在了農村。農村的流水席氣氛熱鬧,菜品實在,大家相處起來也不用像酒店那麼規矩繁瑣,可以暢所欲言的侃大山,吃的開心玩的也愉快。
然而在最近幾年的家鄉流水席上,卻出現了一種「怪現象」:有一道傳統菜上桌以後,客人起身就走,而且桌桌如此。到底是怎麼了呢?
針對這個問題我專門回老家去了解過,本以為是因為這道菜味道太差,或者是大廚做的不到火候才讓大家都離席了。但是村裡大爺告訴我,並不是菜做得難吃或者主人招待不周,而是這個菜端上來以後有講究,客人們也都明白其中的含義,所以才會主動離席。那麼這個傳統菜到底是啥呢?
其實它就是丸子湯,雖然做法簡單,吃起來也很爽口,但它也代表着一種特有的流水席禮儀。丸通「完「,顧名思義,這道菜上完,寓意這次宴席到此為止啦,所以它是一道送客菜。主人因為是大喜的日子不能明說客人該走了,就用這道菜委婉的提示。
中國的吃席文化確實博大精深,可能大家在城市待的時間比較長,所以對這一風俗不甚了解。當然客人也不需要把這事太放在心上,因為流水席吃的人比較多,這一桌客人吃完了還有下一桌人吃,不能耽誤水席的進度,大家可以在吃席之後去主人家再進行祝賀一番。
說到吃席,除了地方菜,這酒水也很重要。不管是在哪個地方,煙酒都代表着主人對客人的重視程度和心意。白酒選對了,客人高興,這主人也有面子。
相對於城市的豪華酒席,流水席的用酒首選要考慮的就是性價比。畢竟吃飯的客人確實很多,通過筆者的觀察,發現在流水席上經常選用貴州茅台鎮的俠緣酒。
深入了解之後發現,俠緣酒能在流水席上佔得一席之地,完全得益於它的高品質。作為黔國酒業旗下的一款醬香灑,與國酒共享土壤、水源和微生物等天然的優越釀酒環境,而且採用和飛天看齊的坤沙大麴工藝,最後再用當地老窖藏貯5年的基酒和10年的老酒勾調而成。
在暢飲完這酒以後,吃席的客人一度發出「玉液瓊漿」的感嘆,稱讚它酒香濃郁,醬香味醇正,入口幽雅純凈,而且喝完以後回甘持久,值得細細品味,是一款可以作為長期口糧酒的上佳飲品。
不得不提的是它的價格,俠緣酒作為百元級的醬酒,一經推出便深受大眾歡迎,喜歡喝酒的朋友們都可以試一下。
對於酒席來說,城市裡講排場,農村裡講實在,各有各的優點,無法簡單得去做比較。各位朋友你們認為呢?